苏清河原创茶杯品鉴:时隔40年拿起茶杯那一刻,淳朴新兴自然萦绕而来

一、写在前面
周末时间总是很快过去,趁着春天美丽的景色和好友开启了踏青的旅程,路途不远就在郊区,当我们到达这里的时候看到了一片开着野花的地带,于是我们就上前去观赏。
然而在这样时令和地理里面,我们也不由得开启关于陶瓷的话题“这里出现过的陶瓷工艺雕塑大师之苏清河”。起初对于苏清河的了解是来自于书籍和作品。

二、苏清河与苏洋大队东漈瓷厂的缘分
苏清河于1977年返回德化,受聘于苏洋大队东漈瓷厂。他到该厂后,针对其产品老化滞销等情况,着即设计、研制、开拓出色釉等16种新产品。其中楼主拿来的这款窑变绿釉就是苏清河在这期间开拓出来的其中一个款,产自于1980年东漈瓷厂的简约式茶具。

三、窑变绿釉茶具来源
而楼主是在周末的时候去盘点东祭瓷厂时候,刚好有老人家一起出来交流进而收购下来的,其实那天只是在交流,然后呢老人家说有一些库存的,没想到还能搭配弄一整套,当时就开心了。

四、纯原古法柴烧
所谓纯原古法柴烧简单理解就是把做好的瓷胎在柴窑用宋尾树杆柴烧制,80刚开始这款釉水和搭配的手工茶具是苏清河大师其中的一个产品,在手作拉胚后,茶杯有敷上了釉水,然后在柴窑里面烧制。
下图给大家放一个现代的柴烧窑,用的都是晒干的宋尾树作为燃烧的材料来烧制。一般柴烧的周期不低于80小时,有些可能甚至要100小时以上。

五、苏清河窑变绿釉茶具品鉴
初次拿起茶杯时候布满了灰尘,还有一些微黄的痕迹,“老人家是把茶杯放在了窑洞里封装,也还行不多就是好好几袋,当时是库存的,丢弃了可惜,那不如就存起来吧”。
5.1窑变绿釉茶具特点
80年代的陶瓷茶杯对于现代工艺做出来的款式,首先茶杯的容量比较小,其次茶杯的工艺纹饰比较多样化和年轻,而苏清河做出来的茶具款式在当时来说是一个突破,茶杯容量小,窑变绿釉是一个新的开始,加上柴烧+上釉的方式,在高温条件下,茶杯的整体厚重感较强、瓷胎坚硬、造型很朴素,没有现代化的花花咧咧的工艺,总之第一眼就是觉得很朴素也很普通。

5.2窑变绿釉茶具历史
40年后,第一次与楼主接触的时候,最能体现出来的就是茶具见证的历史,同时也是见证苏清河大师在陶瓷工艺这条路上点点滴滴,通过茶杯、茶壶,不仅可以看到当时制作陶瓷的一种氛围和环境,也是让我们后辈的学者有一个历史考究的意义。
在陶瓷设计研发生产的一个过程,不仅仅充满着挑战,同时也是一种关于陶瓷工艺品的记载,器具承载了历史,我们品鉴着历史。

六、综合
其实当楼主首次用它来喝茶的时候,内心是激动不已的吧,其次就是茶杯透露的历史痕迹,然它呈现的是淳朴、自然、新兴等特点,唯美是对它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