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水友问】VOL1除了当下,一切都是虚无吗?——庸俗的哲学思考一定会有庸俗的主

过去是提前抵达的未来。
意识是未来向过去运动的当下的界面。这个当下的界面不存在,是真实的、未经过当下化的、尚未进入意识的世界的未来的自我阻滞。
自我阻滞:实体内在中材料、内容与框架、形式的矛盾。框架、形式变成主体性,材料、内容被客体化排出。当下的界面,第一人称的时空体验,就是这个实体在进行内在矛盾的时候……
内在矛盾:粒子的自旋、“转动”——“服从”(体现、表现出)物理秩序——需要花费时间,再完美的粒子也需要借用时间显现这个秩序。理想的模式(完美的粒子)和具体实现的模式(体现物理秩序的粒子)之间有时间差,就是其花费的时间。具现化需要花费时间,这个时间就是铺设这种秩序。
未来要体现出纯粹的秩序性就一定要进行自我阻滞。就使得当下的界面变得必要,这个界面可以把握、体验一切事物的秩序性,体验一切事物在一个界面里面,在一个共时性、一个当下的瞬间把所有的事情看成是静止的。在静止的关系里面把握这些东西体现的秩序性。
秩序性要想显现自己就必须依靠主体的第一人称体验,来把握这个世界整体的秩序性。
主体性的空间化使得当下是一个超越动态时间的场域。
主体性是实体性克服内在矛盾的一个必要的、不可或缺的中介、环节。
(前意识化、前符号化)未来(实体)通过时间意识的筛孔透出,被体验为“未被当下化的未来/过去”——无意识忽视、排挤掉的。实体在挤出筛孔时会给筛孔的孔一个压力——认识论压力,涌现为当下的感知。这个压力塑造出忽视的过去(空)的形态。这个被筛出的“未被当下化的未来/过去”未曾当下化但已经符号化了。
筛孔就是人时间性的符号系统本身,筛子本来就是实体自身的符号化。
时间不是一个“过去——现在——未来”式的三重场域,时间是一个运动机制(本体论上的拓扑学机制——莫比乌斯环)。
莫比乌斯环:过去了的东西没有消失,而是运动到了莫比乌斯环的背面。过去了的东西可以有两种走向:符号化(当下化)和未被符号化(未被当下化)。未被符号化变成了未来(实体),符号化影响了当下化的格局——历史——新的未来如何当下化的一个符号学编码机制。未来(实体)在经过筛孔会直直下落也会扭曲下落,怎么扭曲,如何扭曲(符号学编码机制)就是历史。符号化了的过去撞击筛孔的边缘。过去的东西会在当下继续产生影响,影响基本态势。“中立”的东西不中立,过去不停地重新定义何为中立,何为正常,何为空无。符号化之孔畅通无阻,无认识论压力。
莫比乌斯环的背面看不见,未符号化,无时间性。运动的先后顺序(时序性)永远有一个争端,真正的未来(在环的背面)和过去的妄想(从来不在环上)。未符号化的背面处在一个存在和不存在的可能性之间,这种可能性就是纯粹的偶然性。这个可能性的实现方式不是从未来到现在,而是短路的,直接从未来到过去,从过去到现在。直接从过去施加效力,这个可能性一旦实现,就直接在背面被符号化,就意味着“早已在那里”。
黑格尔的辩证法告诉我们,你不仅仅可以改变未来,还可以改变你的过去。在本体论上是切切实实改变你的过去,真正意义上、回溯性地改变过去。时间性不是发生了之后就僵死在那里不动,然后可以用魔法一样改变。时间性是整体运行的一个模式,可以调整,完全彻底地颠覆它的时间化的运行模式。实体(宇宙)需要一个力量去时间化,主体性的强大力量就在于可以更改时间化的模式本身。最终极的魔法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斗争,平凡的世界本身充满了魔法。在这里不存在一个根底上的时序性,不存在一个过去走向现在走向未来的次序性。
未符号化的过去只有两种可能:从未存在和早已发生。这两种可能性要靠当下的斗争,主体当下的抉择,生命,自由意志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