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靠卖气球为生的老人和他的95后粉丝团

2022-11-24 19:24 作者:We我们工作室  | 我要投稿


你很难想象,一位白发老人和一群Z世代的年轻人在互联网发生交集,并由此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59岁的吴德山,患有股骨头坏死,为讨生活流浪十几年,足迹遍布全国。他没结过婚,无儿无女,无车无房,多年来靠制作气球为生。


在现实世界里,他没有一个像样的住所,曾经四海为家;而在网络世界里,一群素未谋面的95后年轻人,自发地为他筑巢,给他如家人般的关怀和体贴。出走半生后的吴德山,决定停下流浪的脚步,把他的花样气球从街头搬到快手直播间。


一场跨世代的双向奔赴就此展开。


气球爷爷粉丝后援会   


这可能是全网最独特的直播间之一。


一面朴素的白墙,上面贴着一副虎年春联,围罩在各色气球编织而成的花篮下。从屏幕里看上去,宛若婚礼现场的彩虹门,煞是喜庆。


吴德山每天就坐在这面墙前,低着头沉默地捣鼓气球,偶尔抬头感谢“家人们”的观看。“家人们”是他对快手25万名粉丝的称呼,而粉丝们则唤他为“气球爷爷”。


简陋但温馨的直播间,是“家人们”精心筹划布置的。墙上的对联和椅子上的坐垫是粉丝买的,背景音乐是粉丝挑选的,就连直播用的手机支架也是粉丝给他寄过去的。


来自温州的00后女孩毛毛,是气球爷爷粉丝群体中的活跃分子,也是爱心运营小组的重要成员,最初帮爷爷运营快手账号,组织粉丝“团建”,并自称是第一任“气球爷爷粉丝后援会会长”。


其实,毛毛与吴德山素未谋面。2020年4月,她偶然在网上看到气球爷爷的故事,便去看了他的直播,从此喜欢上爷爷做的花样气球。爷爷不太懂互联网,为了更多人看到他的气球作品,毛毛和其他几位热心的姑娘私下建了个小群,主动请缨帮他打理视频账号。从最开始的截图到后来的录直播剪视频、绘制表情包、管理粉丝群,一个小小的粉丝后援会渐渐有了雏形。

毛毛升学后学业繁忙,逐渐退出了运营小组的工作,但更多的女孩子参与了进来,如今已经发展到8位成员,完成了一场为老人筑巢的接力。00后的海口女孩梓梓也是吴德山的“铁粉”,“我一有时间就会看爷爷的直播,仿佛回到了童年。”梓梓自2020年9月了解到吴德山的故事之后,也申请加入了后援会。


有了这些年轻人的帮助,吴德山的快手账号不再只有直播,而是多了一个个短视频内容,目前更新已经超过800条。

提及毛毛、梓梓这群年轻人,直播间里不爱讲话的吴德山瞬间变成话痨,一口一个“这些孩子”。粉丝中大部分是95后、00后,论年龄差,他确实该称她们为“孩子”。只是,你很难将一位不怎么识字、玩不明白互联网的老人,与一群20岁出头的年轻人联系在一起。这两条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平行线,因为互联网产生交集,又因气球而延续下去。


每天晚上,吴德山在这群年轻人的督促下准时出现在直播间。他一手攥着彩色气球,一手拿着打气筒,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仿佛拥有神奇的魔力,不一会功夫,一大束花式气球就被他拧出来了。没人教过吴德山,直播间做的那些花样气球都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现在,“只要给我简单看个图,我就能用气球做出来。”毛毛就曾收到过爷爷邮寄来的一个五角星仙女棒,但她印象最深的,“是端午节直播时,爷爷做了一个将近50厘米的龙舟,他手太巧了,做得特别好看。”


在浩瀚的短视频江湖里,编织花样气球的并不多见,像吴德山这样直播时只做气球的就更少了,留下的一般都可称为是“铁粉”,他们从不吝惜赞美, “爷爷手真巧”,“爷爷您太萌了”,“爷爷真棒”……老人凑近盯了盯屏幕,连说几句“谢谢!”


对吴德山来说,这些年轻人与其说是爱心志愿者,不如说是家里调皮的小辈。她们给他制作了成套的表情包,老人秒变穿JK短裙的“卡通少女”;她们自称是“吴总”的气氛组,天天在直播间里“闹腾”,用“吴总儿”的表情包迎接入群新人,也成了粉丝群的惯例。

吴德山认字少,眼睛也不太好使,经常会念错粉丝的名字。这群可爱的年轻人也很配合,索性就把群里的昵称按照他读错的改,于是“霸王花”改叫“鹿王花”,“麻薯”改叫“麻将”,“乌龟”改叫“鸟电”。最好笑的是,有个粉丝的昵称本来是英文名,爷爷管她叫“拼音”,于是她真就改成了“拼音”两个字。


来自厦门的95后女孩八戒,便是因为爷爷看不懂英文而改的昵称。有一次,吴德山做了一个猪八戒帽子造型的气球,她很喜欢,便改名为八戒,方便爷爷称呼。后来,八戒接过毛毛的棒子,成了爱心运营小组的一员。


对“八戒们”来说,改个昵称是再容易不过的一件事了,但在吴德山的世界里却意义重大。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如此迁就他、惦念他。因为这些孩子,向来形单影只的他感受到了家人般的体贴和温暖。


在此之前,吴德山带着气球已在全国各地流浪了数十年。


气球巡回           


在花样气球制作人的快手直播间里,吴德山头上戴着一团花样气球,斑斓的色彩更衬托出他那满头的白发。尽管只有59岁,多年流浪生活已经让他的头发披上一层银霜。


吴德山至今无儿无女,大半生孑然一身。六十年代出生的他,在动荡不安的那十年中读过两年书,大字还没认识几个便辍了学。16岁,吴德山先后进入咸菜厂和糖厂打工,干的都是体力活。18岁那年冬天,他突然躺在炕上起不来了,只觉得双腿疼得厉害。多年之后,他才知道这是股骨头坏死。


患腿疾后没几年,父母相继病逝,只留下他和哥哥相依为命。他耕种了几亩田,勉强糊口。人到中年,他连田也种不了了,腿脚愈发不利索,弯不下腰,扛不动重物,股骨头坏死带来的病痛越发严重,所有的体力活他都做不来。他没想过娶妻,“自个儿都养不活,哪有心思想这些?”


吴德山说,他能活到现在全仰仗制作花样气球这门手艺。十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街头看见有人卖气球,寻思着自己也能去买些气球来卖。后来他突发奇想,开始琢磨着把多个气球扎成不同的造型,既好看又好卖。


制作花样气球造型并非易事,不仅拧起来费劲,还要考虑不同气球的充气程度和色彩搭配。干瘪的不好看,气多了容易爆炸。怎么把无数个气球串在一起拼成想要的造型最难。普通的花束造型,吴德山几分钟就能完成。而像婚庆用的拱门这样样式复杂、体量大的,往往需要好几天,手艺和耐心缺一不可。


至于究竟能做出多少造型的气球,他自己也不清楚,“反正一年365天,我天天做气球,很少有重样的”,谈及制作气球的手艺,吴德山引以为傲,“我不怎么识字儿,就是做气球的,这些都是我的作品。”


活了大半辈子,吴德山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家,不是寄居在东北,就是流浪在南方。因为他发现,气球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要比东北好卖许多,为此他不得不一次次南下,过上走南闯北的流浪生活。每年冬季即将来临,他就像候鸟迁徙一样在黑龙江踏上南下的列车,完成某种意义上的避寒。这么多年他随身携带的只有两样东西,卷烟和气球。

吴德山自诩是民间手艺人,这些年,气球没有离开他的口袋,并由此开启了一场漫长的“气球巡回”。每到一个地方,他就拿出打气筒和气球,在街头现做现卖。谈不上一门生意,但填饱肚子没问题。他说只要有气球在,他就还有口饭吃。


广州、中山、上海、石家庄、秦皇岛、海口、三亚……十几年来,吴德山拖着残疾的双脚,在半个中国留下了痕迹,也留下了他的气球作品。


漂泊半生,他没有住过一天宾馆,睡桥下,睡公园,“能睡的地方很多。”由于不能长时间行走和站立,城市的任何角落都能成为他的摊点和休憩点。


吴德山的气球定价也不高,但即便是两三块钱一束,也总有人讨价还价。偶尔,他也能碰到大单子。曾经给一个幼儿园的活动做气球,拿了500块;给一个开业的门店做装饰气球,拿了600块。但这样的单子不是天天都有,多数时候,他的流浪生活“最贵的就是车票,攒够了车票钱咱就走”。


他最高兴的事是别人喜欢他的作品。在广州做气球时,大家路过他的摊儿前,都盯着他看,“有两个人面朝面走,就撞上了,两个人撞上以后大家伙都乐了,我也觉得很开心,都看我做气球做得好,不看道儿。”


流浪时遇到的糟心事也是家常便饭。越是闹市,管理越严,他不得不和城管玩起“躲猫猫”的游戏,“那时候就是城管赶了就走,走了再来。”在中山,几个城管上来二话不说,直接把老人家吃饭的家伙全部没收了。他没有一句怨言,“收就收了呗,不然能咋办呢,咱再买就是了。”

但也会遇到好心人。2018年流浪到秦皇岛时,一个热心的女孩向吴德山提议直播做气球,能让更多人看到他的作品。一听到可以传播作品,吴德山兴致盎然,“可是我不会这些啊,咋整?”女孩打电话把一位做短视频的小哥叫了过来,小哥帮吴德山注册了快手账号“花样气球制作人”,并教他怎么开直播。


从那以后,直播再也没有离开吴德山的生活,不管走到哪,只要做气球他就开播,被粉丝戏称为“气球巡回”。一些萍水相逢的路人成了线上的铁粉,更多年轻人涌进他五彩纷呈的气球世界,互联网给了他新的陪伴。


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之初,吴德山不得不离开广州回到黑龙江北安。他没有家,被带到收容所隔离了一个月。出来后,他和被儿女拒绝赡养的哥哥一起住进了老年公寓,每天直播做气球。由于直播中难免会有气球爆炸,被投诉多次后他不得不从老年公寓搬出来,搬进了500元月租的房子里。直播打赏和五保户每年几千元的补贴,是他全部的生活来源。


他曾因为气球四海为家,如今又因为气球得以安定。漂泊半生后,这个受尽苦难的白发老人,因为一群“为爱发电”的年轻人,结束了长达十多年的流浪生活。


双向奔赴          


年轻人对吴德山的关心,也延伸到了互联网之外。


来自上海的95后女孩可可,和自称是气氛组和后勤保障组的八戒,两人负责组织接龙群定期给爷爷补充必需品,她们称之为“团建”。在爱心接龙群里有几百人,没时间看直播又想为爷爷做点什么的姐妹会在群里接龙,众筹给爷爷购买一些日用品。差不多每隔50天,他们就给爷爷往北安寄几千个气球。去年临近过年,他们担心发货和快递不及时而囤了1.4万个气球。为了凑满减,他们找了14个群友下单接龙,便宜了50多块钱。


除了气球,像冬天的毛裤毛衣,老人家需要的口罩、护膝、保温杯,甚至,“连手纸都给我买好了。”一个个快递寄往了北安。“618”买老人鞋,“双11”买棉衣,还有细心的粉丝怕他直播累了,买了舒服的坐垫。吴德山受快手邀请去北京参加活动时,穿的就是粉丝们寄给他的衣服。


粉丝们担心气球爷爷生活困难,经常给他邮寄米面油,最近还买了10斤水饺。吴德山经常在群里喊:“不要再给我邮东西了,再邮我真的生气了。”买棉衣是他们目测的尺码,大小挺合适,买鞋就犯了难,爷爷不肯告诉他们尺码,大家不得不“威胁”他,“您要是不告诉我们,我们就集体脱粉儿。”大家软磨硬泡了半小时,才问出爷爷的尺码。


2020年跨年夜,吴德山在直播间展示他收到的新年礼物——粉丝纪念册,记录了专属于他们的独家记忆。纪念册的想法是吴德山提出的,“他说想留个纪念,几十年后还能翻看回忆一下都是谁当初在直播间支持他。”小伙伴们被爷爷的话触动,忙活了一个月赶在跨年夜前将纪念册寄了出去。


毛毛的猫咪、梓梓的手工作品、山田收到的气球、美羊羊亲手制作的表情包……直播间里,吴德山一页页展示,足足花了一小时。尽管不太识字,吴德山还是抱着纪念册说:“这是我一辈子的宝贝,以后要找人念给我听。”再后来,粉丝把纪念册里的内容一遍遍念给他听,他终于把字给认得差不多了,视频连线时,一段一段念给我听,“给爷爷看看美丽的贵州苗寨”,“这是我最爱的小猫和您制作的气球的合照……”


孩子们的关爱,吴德山记在心里,他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粉丝的爱。他努力追赶潮流,做一些年轻人喜爱的气球,比如美人鱼、小企鹅、唐老鸭等等,他的房间就像一个儿童城堡,堆满了各种卡通造型气球。有时,他会在气球帽子上挂满粉色的小花,粉丝直呼“满满的少女心”;有时,他会拿着粉丝买给的马克笔在气球上画个笑脸,丑萌丑萌的;有时赶上粉丝过生日,他早上四点钟起床忙活,做出一个蛋糕形状的花样气球……

气球在吴德山心里,已经是超越了谋生手段的存在。“作品”、“不收钱”是他一直挂在嘴边的几个词。许多人在直播间里,都被爷爷“教育”过,不要刷那么多礼物、不要打赏那么大金额……他会发一长段语音劝导孩子们,唯独因气球获得夸赞时,他会双手合十,一直说谢谢。


每天晚上的直播,是吴德山给年轻人编制童话的时间。他会给来看直播的粉丝定制各种气球,“爷爷,我想要一个蓝孔雀。”“啥样的蓝孔雀啊?这个啊,没问题。”“爷爷,我想要一个黄色的玫瑰花。”“玫瑰花是吗?可以可以。”粉丝跟他说想要什么形状,他就做什么,不收钱,全力满足年轻人的童趣和梦想。


有位粉丝结婚,想要一个猪头造型的定制气球,做好后使用航空快件发走。气球不好打包,按体积计费,运费就花了六百多,吴德山还是毫不犹豫掏了这笔钱。后来他在一次直播中说:“我的气球都坐飞机了,我还没坐过飞机。”爷爷的一句调侃,让八戒“听着有点心酸”。


2020年12月,快手官方邀请吴德山到北京参加“2021请笑纳”主题活动。老人家第一次坐飞机,粉丝们手把手教他怎么搭飞机,帮他和工作人员联系,体贴而细致入微。“爷爷第一次坐了飞机,还去了北京!回想起来满满都是激动和骄傲,感谢快手满足了爷爷的愿望。”八戒说。


在北京,吴德山憨厚的笑脸被摄影师拍成时尚大片,跟年轻网红们一起登上了北京、武汉、广州等多个城市的地标大屏。照片里,欢乐从这位东北老人的眼角溢出来,填满每一道皱纹。

“我想咱们粉丝上十万,上十万我就不走了,在家传播作品。”这是吴德山曾经的愿望。现在,他的心愿已然达成。一群年轻人的陪伴,消弭了一位独身老人的孤独。而他们对气球爷爷的喜爱和关照,不仅仅是因为气球,也因为一位流浪半生的老者,在困苦的生活中依然坚守色彩斑斓的梦想,温暖了他们关于童年的梦境。


粉丝可可认为,爷爷享受别人买气球的那一刻,这种精神满足大于物质上的满足,如果未来条件允许,他可能还会选择出去卖气球。但无论如何,与前二十年不同的是,如今不管走到哪,在手机的另一端,总有一群年轻人与他作伴。


距离能够阻绝山海,却割不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当一群年轻人用他们的方式为一位手艺人的晚年筑巢,两个跨世代的群体产生链接,爱与温暖在这一刻彼此抵达。从此,世界上又多了一个温暖的角落——花样气球制作人的直播间。


一个叫We的工作室出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张先森

编辑:裴大哥 | 丑橘

图片:花样气球制作人(快手ID:w1919026384)



靠卖气球为生的老人和他的95后粉丝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