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英格兰反攻(上)

第十四节 新的反攻计划
财政亏空 获胜的英格兰舰队的命运同战败的无敌舰队一样悲惨。 为了抵御无敌舰队入侵,伊丽莎白女王投入了巨额军费,整备她本人直属的加里昂船队,雇用伦敦商人的武装商船,招募船员,筹措武器、弹药和粮食。虽然侥幸破坏了敌人的侵略计划,重创了无敌舰队,但是俘获敌船,夺取莫大战利品的期望却未实现。因此,伊丽莎白女王认为,无敌舰队入侵的威胁已经解除了,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于是急切要求早日解散舰队,把舰船开进船坞,让士兵退役,以便最大限度地节省开支。 女王这个提议令大臣和司令官们十分震惊,纷纷劝谏女王,至少也要把临战体制维持到无敌舰队完全离开爱尔兰岛为止。结果,停泊在哈里奇、马加特、多佛尔各港和唐斯锚地的船员一律不准登陆,从而导致伤寒病流行,平均每天有近百人丧生。 英格兰当局收到来自爱尔兰的情报,得悉无敌舰队已经离开爱尔兰岛回国,危险终于消除了,便立即解除了动员令。然而,对船员们的薪饷的支付,衣食的配给,伤病员的医疗及住处的安排等事项却漠不关心。为此,多佛尔、罗彻斯特等港口许多瘦骨嶙峋,衣不蔽体的船员纷纷流落街头,沦为乞丐,大批被饿死,陈尸于街头巷尾。霍华德和豪金斯目睹为保卫祖国而英勇作战的部下的悲惨遭遇,义愤填膺,强烈要求伯利和沃尔辛格立即开展救济工作。但是他们却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因此,霍华德只好以自己的薪俸和从“代尔·罗萨里奥”号缴获的金银财宝赈济处于绝境的船员们。 救济用资金必须经枢密院批准,由财政大臣签字才能开支。然而,女王对枢密院以财政亏空为理由,拒绝支付一事,听之任之,不予干涉,眼睁睁地对水深火热中的船员见死不救,她这种冷酷无情的态度引起了人们的反感和批评。 腓力二世为组建无敌舰队几乎陷入了破产的困境,尽管如此,他还拥有能够重建第二、第三支无敌舰队的资金来源——广大而富裕的殖民地。可是不拥有殖民地的伊丽莎白女王,若没有取得议会同意,就不能增加税收,而且当时英格兰尚未建立公债之类的贷款制度,只能依靠节省开支来维持财政收支。在蒂尔伯里基地那次值得纪念的讲演中,伊丽莎白女王曾许下诺言,给保家卫国的战士丰厚的报酬。但是只给非正规军和民兵支付了部分酬金,其余部分仍然拖欠着。 为了防备无敌舰队入侵,1588年女王的收入比往年要多,达到了392000镑。舰队的开支需要155000镑,向荷兰提供贷款120000镑。其余的120000镑分别调拨给宫廷、军队、近卫军、300匹马和130名马夫、外交官、沃尔辛格手下的情报网、各种补助金和临时开支等等。作为英格兰女王,只靠这点微薄的收入无论如何也是不够的,真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所以几年前,女王和塞西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延期维修宫殿;解雇宫廷演员;停止巡幸;严格检查和控制一切开支。到1588年为止,30万镑储备金已分文无存。 海战以后,在国内发生了大批人员死亡的悲剧,甚至比海战的损失还要严重,其责任完全归咎于女王和枢密院。然而,追究责任的呼声不久就沉寂下去了,代之而起的是对未能全歼无敌舰队的海军总司令霍华德的谴责之声。这同锡多尼的处境如出一辙,对霍华德的造谣中伤、风言风语经久不息。当时舆论认为,若由德雷克任总司令,就不会丧失全歼敌人的战机,海战之所以获胜还多亏了德雷克……
昂扬的斗志 11月24日,星期天,在圣保罗修道院举行了祝捷仪式。伊丽莎白女王乘坐一辆两套马拉的豪华马车,从萨默塞特宫来到圣保罗修道院。埃塞克斯伯爵和一班随行女官紧紧跟随在女王马车之后,然后是骑着高头大马的枢密顾问官、审判官、司令官和宫廷仪式官等行列。伦敦市民热烈欢迎女王的行列,沿途鼓乐喧天,欢声雷动,五彩缤纷的旗帜迎风招展。大主教庄严地祈祷之后,在主教官邸开设了盛大的晚宴。随后,女王豪华的行列在朦胧的暮色中通过伦敦市中心返回萨默塞特宫。那天巡幸的情景不由得使人追忆起30年前加冕式的盛典。 伊丽莎白女王击退了无敌舰队入侵,把英格兰从危难中拯救出来,受到了国民们的信赖和爱戴,内心感到无限的幸福和快慰。然而,正所谓乐极生悲,9月4日她最钟爱的宠臣莱斯特伯爵在其领地暴亡,使她极度悲伤。同时,自从即位以来,作为她左辅右弼,治理多难国政的肱股重臣威廉·塞西尔亦年近古稀,老弱多病,已成风中残烛,越来越少地参与政事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她身边的重臣也都逐渐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9月7日伊丽莎白迎来了55岁生日,她依然健康,神采奕奕,掌管着繁重的政务。12年后,即当她67岁高龄时,许多大臣对她经常巡幸深怀不满,而她常常斥责他们:“年老走不动的请留下,让年富力强的跟朕走。”一些资历和经验虽浅但才华横溢的年青人陆续登上政治舞台。在蒂尔伯里基地检阅时,同义父莱斯特伯爵一起侍俸于女王左右,年仅21岁的埃塞克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镇压爱尔兰叛乱中建立过赫赫战功,但在开辟弗吉尼亚殖民地时受挫,仍得到女王恩宠的沃尔特·罗利则野心勃勃,是埃塞克斯有力的竞争对手。 击退无敌舰队两个月后,在一次议会开幕词中,大法官克里斯托弗·哈顿大肆攻击罗马教皇和叛徒阿伦枢密卿的阴谋。并指出腓力二世必然不甘失败而伺机报复,因此全体国民必须重整旗鼓,奋发图强,保家卫国。平民院议员们被他的慷慨陈词所感动,通过了征收特别税法,作为军费开支,弥补女王的财政亏空。在审议这项特别税时,平民院中曾有人表示异议,认为上年度的特别税尚有部分未征收,增加新的捐税势必使纳税者负担过重。虽然特别税法几经周折最后总算通过了,但在序言中附加了这样的说明:新特别税法不作正式税法,待上年度税收完毕之后再生效实施。这项特别税收只能在以后4年内征收,而且仅够填补1588年一年的战争费用,女王的财政仍然十分拮据。
远征准备 从1580年腓力二世吞并葡萄牙以来,主张有权继承葡萄牙王位的唐·安东尼奥一直逃亡在法国。由于腓力二世派出的刺客时刻威胁着他的生命,百般无奈,他最后潜逃到英格兰,并同德雷克结为生死之交,居住在普利茅斯近郊他的官邸内。唐·安东尼奥通过德雷克,向伊丽莎白女王传达了这样的信息:英格兰军队一旦在葡萄牙登陆,盼望他归国当政的广大民众将揭竿而起,协同英军打击西班牙占领军。而且还约定,他复国即位两个月之后,将向女王支付远征的全部费用,每年进贡30万杜卡特,为英格兰提供一切贸易特权。这个建议,对于债台高筑、财政拮据的伊丽莎白女王是颇有吸引力的。 回归西班牙各港的无敌舰队40多艘舰船中,半数以上受到了严重损坏,修理工程进展十分缓慢,连大炮也要从船上卸到岸边。港口防御设施十分破旧,实际上处于不设防状态。根据两年前袭击加的斯的经验,德雷克认为,如果奇袭那些港口,便可一举歼灭无敌舰队的残余舰船,一劳永逸,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为此,他同当时英格兰第一流猛将约翰·诺里斯共同向女王陈述了这个奇袭方案。经过三周缜密的审查和研究,最后女王批准了这个方案。同时大臣们又制订了一个方案,即夺取亚速尔群岛,彻底封锁来自西印度群岛的西班牙财宝船队。 1587年12月,德雷克奇袭加的斯港后不久,豪金斯曾经建议攻占亚速尔群岛,因当时无敌舰队正处于全盛时期,而未能付诸实施。如果歼灭了丧失战斗能力的无敌舰队的残余舰队,攻占亚速尔群岛才有可能成功,并使驻在荷兰的帕尔马军队处于劣势,腓力二世也许会被迫接受和谈。因此,女王及重臣们对上述提案,包括唐·安东尼奥的提议在内,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决定实施对西班牙本土的作战计划。 然而,1588年圣诞节时,伊丽莎白女王腰包里仅剩下了5万5千镑,而第二年的正常收入的一半,还必须按照1585年签订的协定,作为援助贷款支付给同盟国荷兰。为了对付爱尔兰,支援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和法兰西雨格诺教徒军首领亨利亲王,也必须支付资金。威廉·塞西尔在1588年曾以10%的利率向外国借10万镑,1589年初女王又向德意志募款10万镑,均未获成功。 伊丽莎白目前所能筹措的资金,充其量不足两万镑,仅达到远征所需费用的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必须由贵族、商人和上流社会人士提供,其余四分之一则需伦敦和荷兰共同分担。上流社会人士和商人们对缴纳税金一向持消极态度,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德雷克指挥舰队才有可能分到巨额红利(因为德雷克环球航行和远征时,他们曾分到高达49倍的红利)。就这样,英格兰远征军作为外资、爱国精神和投机欲三合为一的共同事业而建立起来了。 英格兰组织远征军要取得荷兰的具体协作是十分困难的。虽然无敌舰队败逃后,对英格兰本土的登陆作战已成泡影,而且在进攻安特卫普北方的某港口失败后,帕尔马暂时停止了正面的军事行动,开进兵营越冬。但是春天一到,他为了挽回丧失的威信,争取腓力二世的重新信赖,又开始着手准备发动新的攻势。因此,按照英格兰的要求,荷兰为远征军派遣3000士兵,提供6门攻城大炮和10艘大型舰船,无疑是非常困难的。犹豫了7周之后,到7月份才勉强同意派出1500名荷兰土兵,3000名英格兰派遣军以及10艘大型舰船参加远征。 按理说,荷兰几乎整个冬季都没有军事行动,此时派遣军队参加远征是最合时宜的,但荷兰派遣军司令拒绝选派能征惯战、训练有素的老兵,以未经训练的新兵敷衍塞责,所以谈判进展十分缓慢。远征军原定2月1日从普利茅斯出发,拖延到3月19日才陆续集结。又因天气不佳,连续数周吹着强劲的西南风,远征军不得不推迟到4月才出发。
第十五节 里斯本远征失败(1589年4月至6月)
攻占拉科鲁尼亚 英格兰远征军的规模比当初计划的要弱小得多。既无骑兵又无攻城大炮,有作战经验的老兵也仅有1800名。荷兰只提供了几艘运输船,最重要的大型舰船一艘也没有。而未经战阵的志愿兵的数量却超出原计划的一倍,达2万余人。其中大多数是准备大发战争财的上流社会的野心家们携带的随从。粮食不足更是远征军致命的弱点,因长时间在朴次茅斯港待机,使储备粮消耗了三分之一多。 远征军共拥有140余艘大小舰船,其中包括女王直属的加里昂船6艘、400吨到80吨的各种武装商船60艘、200吨到150吨无洋上航行能力的平底船60艘、小型船20余艘。女王直属的强大的加里昂船队主力,仍然停泊在泰晤士河口查塔姆基地待命。弗罗比舍率领加里昂船和小型船各3艘在海峡巡逻放哨,干扰和破坏北欧至西班牙的军需运输。另外,由比斯顿提督指挥的战斗力和规模与之相当的另一支舰队在北海游弋,为同德意志的通商航路护航。 德雷克吸取了无敌舰队阵形作战的经验,把舰队编成5支战斗分队。他本人坐镇旗舰“复仇”号(500吨),指挥第一分队;约翰·诺里斯乘坐“无比”号(500吨),指挥第二分队;副司令托马斯·芬纳乘坐“无畏者”号(400吨),指挥第三分队;罗杰·威廉斯乘坐“斯维夫特苏尔”号(400吨),指挥第四分队;爱德华·诺里斯乘坐“福塞特”号(300吨),指挥第五分队。 22岁的青年贵族埃塞克斯伯爵,以其俊美的容貌和翩翩的风度赢得女王的青睐和宠爱,但他任性使气,惹是生非,野心勃勃,也常使女王难堪和不快。他认为德雷克和诺里斯的远征是一个冒险和发财的良机,未经女王准许,就擅自离开伦敦,赶到普利茅斯乘上罗杰·威廉斯的“斯维夫特苏尔”号。他目无王法,玩忽职守的恶劣行为,使女王大为震怒,接二连三地派遣使者催促他速返伦敦,并派小型快船前去追赶。最后,女王又给德雷克送去一封急信,命令他以纵容、包庇埃塞克斯之罪名,将罗杰·威廉斯处以死刑;立即逮捕埃塞克斯,押回伦敦。但是德雷克并未接到女王那封祸福难卜的信函。 伊丽莎白女王给德雷克和诺里斯的命令,首先是歼灭停泊在西班牙北岸各港的无敌舰队的残余主力。无敌舰队现存的50余艘大型舰船中,有40艘停泊在桑坦德,12艘停泊在与法兰西接壤的圣塞瓦斯蒂安。这两个港口均坐西朝东,进攻时舰队势必处在比斯开湾特有的强烈的西北风下风头,如果敌人出击并占据上风头位置,舰队就会被逼到比斯开湾某个角落,进退维谷,很可能被敌舰队包围聚歼。但是德雷克并不知道比斯开湾各港内的无敌舰队主力舰船大多数尚未维修完毕,大炮也被卸到岸上,根本不能出击。而且各港的防御设施也十分简陋,不堪一击。 德雷克考虑到兵分两路各攻一港力量不足,便仓促决定首先袭击拉科鲁尼亚港。当时拉科鲁尼亚港内只有一艘加里昂船“圣胡安”号,大型舰船和加里亚斯船各两艘,运输船一艘。“圣胡安”号的指挥官是无敌舰队所属莱万特船队司令官,年青的海军提督贝尔坦多纳,他惧怕被俘,便下令放火自焚。船上约500名西班牙士兵或战死或被俘,贝尔坦多纳亦未能逃脱当俘虏的厄运。只有一小股守军撤到各个山岗,继续负隅顽抗。由于没有值得缴获的船只,粮食又被全部烧毁,因此占领拉科鲁尼亚港毫无意义。 当天夜里,英格兰发现大批葡萄酒桶,上岸抢掠的士兵开怀畅饮,整整折腾了一夜。不久,喝了酒的士兵们纷纷发病,大多数都患了可怕的痢疾。接到紧急军情的各地西班牙援军陆续赶来,同英格兰军展开了激战。战斗持续了很久,诺里斯三弟爱德华头部重伤,双方互有伤亡,但西班牙方面更为惨重,丢下1000多具尸体,大败而逃。英格兰登陆军乘胜追击,并对周围的村镇恣意烧杀抢掠。登陆军占据了拉科鲁尼亚港整整两周,却从未缴获过任何贵重的战利品。
进攻里斯本失败 德雷克和诺里斯按照唐·安东尼奥关于恢复葡萄牙独立的主张,决定进攻无敌舰队基地里斯本。攻占里斯本不仅可以获得巨额的奖金,而且葡萄牙独立后,封锁住通往大西洋的航路,就可以卡住腓力二世的喉咙。德雷克舰队只有1500名将校和志愿参加远征的上流社会人士,以及大约4000名士兵,在攻占拉科鲁尼亚战役中伤亡和患病的士兵很多。如果葡萄牙人真能吸取上次战役的经验,响应安东尼奥的号召,揭竿起义,支援英格兰军队的话,就能轻而易举地把西班牙占领军赶出葡萄牙。 因此,德雷克和诺里斯决定避开守备坚固、警戒森严的特茹河口,在距河口约90公里、濒临大西洋的港口佩尼谢登陆。 罗杰·威廉斯和埃塞克斯率领登陆部队占领佩尼谢后,唐·安东尼奥和诺里斯立即随主力部队登陆,开始向里斯本挺进。德雷克则率领舰队南下开往里斯本海域,包围了距里斯本不足26公里的卡斯凯什。这样一来,腹背受敌的里斯本市内立即陷入了混乱状态,惊慌失措的市民们无视总督阿伯特的监督,涌出城外落荒而逃。 从1577年远征的经验教训来看,德雷克非常清楚,溯特茹河攻占里斯本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以预料,当西班牙人知道德雷克来袭时,必然会增加守军,加强防卫体系。实际上,里斯本的守军不足7000人,而且军心动摇,毫无斗志,不愿为西班牙占领者卖命。为此,阿伯特下了严令:凡同情、响应唐·安东尼奥的嫌疑者格杀勿论。 1580年西班牙吞并葡萄牙之时,阿尔瓦的部队就是在卡斯凯什登陆,沿特茹河进攻里斯本的,圣克鲁斯率领舰队溯特茹河而上,同登陆军保持密切联系,以海陆两栖作战的战术攻占了里斯本。今天诺里斯登陆军必须冒酷暑向内陆纵深进军,因而病号层出不穷,并且同舰队的联络又非常困难。 唐·安东尼奥过高地估计了葡萄牙民众对他的信赖,自以为对他的号召会一呼百应。然而葡萄牙人,尤其是贵族们对他并无好感,因为他是国王的庶子,还是热那亚人血统。在西班牙总督的严密监视下,人们袖手旁观,注视着事态的发展。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支援和参加远征军行列的葡萄牙人寥寥无几,据称不足200人。 西班牙人避免同英格兰登陆军交战,节节退避,直到5月25日,里斯本近郊的仓库受到威胁的时候,才开始了激烈的反击。因反击失败,西班牙军队伤亡惨重,只好退入城内,闭门死守。 为了同德雷克的舰队会师,诺里斯的登陆部队在里斯本城外驻扎了3天。在此期间,几千名士兵中出现三分之一伤病员,丧失了战斗力。加上弹药缺乏,又无攻城大炮,仅依靠这些兵力实难攻克里斯本。倘若没有舰队增援,诺里斯也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葡萄牙民众的起义上。其实,那时城内的葡萄牙人也在等待诺里斯攻城。 圣胡利安要塞的40门大炮雄据特茹河狭窄的河口,使德雷克舰队望而生畏,不敢贸然溯河而上。他进退维谷,同样也在等待着葡萄牙人举义响应。 诺里斯给唐·安东尼奥一天的缓期时间,但等到最后一分钟时,葡萄牙人终究没有任何反应。于是5月30日他命令围城部队开始撤离里斯本,向卡斯凯什挺进。因为唐·安东尼奥在军中,诺里斯严禁部下烧杀抢掠,从而引起了士兵们强烈不满。埃塞克斯白白失去了大显身手、建立功名的良机,恼恨至极。于是他身披铠甲,头戴铁盔,双腿叉开,挺立在里斯本城门前,挥剑猛刺城门,破口大驾以泄胸中之愤。 诺里斯大军一到,卡斯凯什立即陷落了。在后来的作战会议上,诺里斯指责并追究了德雷克无视协同作战的责任。会议不欢而散,毫无结果。 不久又传来了一个意外的喜讯:汉萨同盟 [ 译者注:汉萨同盟——公元十三一十七世纪北欧城市结成的商业、政治同盟,以德意志北部诸城为主。 ] 的一支大型船队,由于不知爆发战争和德雷克舰队的到来,正在浩浩荡荡地向里斯本开来。这支船队由各种运输船编成,满载着各种贵重军需品和粮食,逃过了弗罗比舍和比斯顿两支舰队的监视,沿着无敌舰队第一次远征败退的航路,绕过英格兰北部,千里迢迢到达里斯本附近的海域。船队刚同护航舰队分手,立刻就被德雷克舰队俘虏了。这使远征军一度消沉的士气又激昂起来。荷兰派来的大型平底船基本完成了作战任务,被遣返回国。不久,英格兰的补给船队如期赶到,送来女王敦促埃塞克斯立即回国的命令,还带来了由罗伯特·克鲁斯率领的英格兰新编舰队正在加的斯海域待机的情报。
向亚速尔群岛挺进 德雷克舰队运载着进攻里斯本失败的军队继续南下,与克鲁斯舰队会师后,由于当时天气恶劣,无法开往亚速尔群岛搜索西班牙的财宝运输船,便当机立断,让部队在西班牙西北岸的维哥港登陆,占领该城进行劫掠。当时远征军中可以参战的士兵已不足2000名,许多船只被暴风雨毁坏。于是德雷克决定从中挑选出20艘坚固的舰船继续远征,让正在患病的诺里斯及部队乘坐其余船只回国。 德雷克舰队向亚速尔群岛航行的途中被暴风吹得七零八落,旗舰“复仇”号也严重进水,经不起长途航行。罗伯特·克鲁斯和托马斯·芬纳率领的几艘舰船被吹到南方遥远的马德拉群岛,他们在圣波多登陆,并恣意进行了烧杀抢掠。而最重要的目标财宝船队却毫无踪影。德雷克的旗舰“复仇”号也历尽艰辛才回到普利茅斯。这样,寄托着伊丽莎白女王和国民深切期望的远征军,最重要的战果只有汉萨同盟60艘运输船及其运载的货物,拍卖后共得3万镑。 关于这次远征遭受的损失,虽然没有留下准确的记录,但阵亡和伤病致死者约10000名,占远征军的一半。若根据沃尔特·罗利的报告,阵亡和伤病致死者达8000名。远征军损失之惨重是骇人听闻的。然而也取得了很大的意外战果:预定派往荷兰的西班牙派遣军被迫龟缩国内,不敢轻举妄动;由于西印度群岛的财宝运输船姗姗来迟,而不能按时支付薪饷,导致次年西班牙驻荷兰派遣军发生兵变。 如果不为唐·安东尼奥过于乐观的预测所诱惑,而直接进攻桑坦德和圣塞瓦斯蒂安,彻底破坏无敌舰队残余舰队和正在建造的加里昂船的话,就能够制止以后四次无敌舰队的远征。在这两个港口里,正在修理或者尚待修理的有四、五十艘加里昂船。船上大炮已拆除,搬上岸边。每艘船只留20名水手看守。而且还有12艘新型加里昂船正在桑坦德等比斯开湾港口赶制中。这12艘加里昂船分别以基督12个门徒的名字命名,诸如“圣托马斯”号,“圣安德烈”号、“圣马特奥”号等等。 伊丽莎白女王为对西班牙宣战一事长期犹豫不决,举棋不定。自从击退无敌舰队第一次入侵之后,才决定把战争进行下去。因此,为了消除西班牙对英格兰的威胁,削弱无敌舰队的战斗力,已成当务之急。然而,德雷克和诺里斯并没有忠实地遵从女王的训令,擅自决定进攻里斯本,反而消耗了众多的兵员,又未获得重大战果。因此,她对远征回国的将领十分冷淡,甚至传令德雷克和诺里斯入宫受讯,要求他们解释不按女王命令行事的原因。被国民誉为民族英雄,长期深受恩宠的德雷克,以这次失败为转机,逐渐失宠和被疏远了。
第十六节 “复仇”号的毁灭(1591年8月)
托马斯·霍华德进攻亚速尔群岛 英格兰远征军进攻葡萄牙失败,使腓力二世避免了一次严重的危机。于是,他立即着手加强西印度群岛航路的护航和重建无敌舰队。到1590年,首先加强了多米尼加的圣多明各港、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港,以及转口基地加那利群岛和亚速尔群岛各港的防卫,配备了小型快速帆船。同时还建立了能够在28天内横渡大西洋的小型快速帆船的紧急联络体制。 与此同时,在古巴的哈瓦那港设计制造了一种叫做“加莱扎布拉斯”的新型战船,这是一种200吨级的小型船,同加里亚斯船一样兼备扬帆航船能力和依靠奴隶的划船能力,而且通过对船型改革,提高了航速和远航能力,并有重武器装备。用这种新型船取代了笨重迟缓的卡拉克船,可以更安全地将新大陆殖民地的金银财宝运回西班牙。然而,这种加莱扎布拉斯船数量不多,不敷应用,故在东印度航路仍然使用卡拉克船。 大约在1589年年底,弗罗比舍和坎伯兰伯爵率领的英格兰舰队,曾在西印度航路上捕获了满载金银财宝的西班牙运输船。随着西班牙海上防卫体系的进一步加强,英格兰人要想获得辉煌的战果,将越来越难了。为此,弗罗比舍向当局提出了一项新计划:派遣一支特别舰队专门封锁亚速尔群岛,每四个月轮换一次,不间断地破坏西班牙同西印度群岛的交通运输。由于当时各国的私掠船和海盗在加勒比海活动猖獗,腓力二世禁止财宝运输船回国,因此到1591年弗罗比舍计划才得以实现。 海军大臣霍华德的堂弟托马斯·霍华德被任命为封锁舰队司令,沃尔特·罗利的堂弟格伦维尔为副司令。刚满30岁的托马斯·霍华德虽然曾任“金狮”号指挥官,参加过同无敌舰队的海战,但不管怎么说,还缺乏经验,尚未具备统率一支大舰队的领导能力。他的舰队包括女王直属的4艘加里昂船(约500吨,250名船员,40门大炮),即旗舰“挑战”号,“复仇”号(格伦维尔乘坐),“博纳文彻”号,“无比”号以及伦敦市的武装商船“克莱恩”号(250吨,6门大炮)和8艘小型船,共计13艘。 就在这支舰队即将从泰晤士河口出发的前一个多月,伦敦收到了新情报:新组建的无敌舰队正在大西洋行动;舰队总司令是圣克鲁斯之弟阿方索·德·巴桑;舰队包括原来30艘加里昂船和以基督12门徒名字命名的12艘精锐的新型加里昂船。 英格兰当局立即派快船追赶托马斯·霍华德,把情报传达给他。女王直属的“金狮”号和“福赛特”号以及7艘武装商船编成的增援舰队,迅速开往预定会合地点——亚速尔群岛西端的弗洛雷斯岛。霍华德舰队启航后两个月过去了,不仅没有看见西班牙财宝运输船的踪影,而且大批船员都陆续病倒,当传达情报的快船赶上舰队的时候,大部分船员已登上了刚刚占领的弗洛雷斯岛。
“复仇”号孤军奋战 8月中旬,新编的无敌舰队航行到了亚速尔群岛最重要的港口特塞拉港,巴桑总司令已得到弗洛雷斯岛被英格兰舰队占领的情报。于是,他立刻下令向300公里外的弗洛雷斯岛进军。而霍华德接到情报后,也命令登陆的船员迅速归船,但为时已晚。下午4时,无敌舰队的先头部队已经迅速逼近了弗洛雷斯岛。 英格兰舰队仓促应战,多数船只惊慌失措,纷纷割缆扬帆,逃之夭夭。格伦维尔的“复仇”号来不及撤离,陷入无敌舰队重围之中。格伦维尔勇猛异常,性如烈火,而且具有丰富的海战和陆战经验,其威名不亚于德雷克,在西班牙舰队中闻名遐迩。关于他骁勇善战,胆略过人的奇闻轶事颇多。据说,他曾在一次宴请俘虏的酒席上,嚼烂葡萄酒瓶而吞食之;在一次袭击西班牙财宝运输船时,因为没有小船,他竟用衣箱渡海杀上敌船等等。 正当“复仇”号调头承受顺风,缓缓行进准备冲开一条血路逃走的时候,西班牙无敌舰队巨大的“圣菲利普”号(1500西吨)已经堵住“复仇”号的退路,它巨大的船体紧贴着“复仇”号,像一堵墙一样挡住风向,使之不能动弹。而且另一舷又被大小与“圣菲利普”号相仿的“圣巴纳瓦斯”号紧紧贴着,“复仇”号好像夹肉面包一般被夹在两艘巨舰之间,挡得密密实实,连船体也看不见了。 “复仇”号的船员中有90名是伤病员,战斗的主力是数量不多的士兵和志愿参加远征的上流社会人士。而西班牙船上有近200名士兵,在大炮和火枪一阵猛烈射击之后,眼看就要杀上“复仇”号了。情况十分危急,在格伦维尔慷慨激昂的鼓舞下,英格兰人英勇反击,杀退了敌军一次次进攻。增援舰队所属的伦敦武装商船“乔治·诺布尔”号不顾一切地驶来救援,被格伦维尔断然拒绝了,并命令它立刻撤退。 不久,一艘西班牙舰船撞在“复仇”号的船尾楼上,几名西班牙兵冲过去夺取了军旗。但碰撞时西班牙船的船首被撞毁,不得不停止攻击,撤出战场。一艘叫做“亚松森”号的西班牙船取而代之,投入战斗,全速驶近“复仇”号船尾,另一艘西班牙船同“亚松森”号接舷,合两船的兵力陆续杀上“复仇”号。“圣安德烈亚”号也渐渐驶近了“复仇”号船首。入夜,“复仇”号弹痕累累、破片狼藉的甲板上,格伦维尔及其部下仍在负隅顽抗。深夜11时,格伦维尔腹部受伤,正在救治之时,医生中弹阵亡,而他的头部又中一弹。尽管如此,“复仇”号两舷的大炮仍然不停地怒射,重创“亚松森”号等多艘西班牙舰船。 追击逃离战场的英格兰舰队的巴桑总司令也率领无敌舰队的其余舰船回到了战场。他们象15只凶狠的猎犬围攻一只狡猾的狐狸一样,对“复仇”号轮番攻击,战斗到第二天凌晨3时,无敌舰队的“亚松森”号沉没,全体船员得救,另外3艘被“复仇”号的大炮轰得体无完肤,不久也相继沉没。
格伦维尔之最后 黎明时分,激战结束了。“复仇”号中弹800余发,桅杆倒塌,上部构筑物荡然无存,甲板上陈尸狼藉,血流成河。西班牙两名高级将领和400名士兵伤亡。为了避免继续无谓的流血牺牲,巴桑劝“复仇”号投降。那时格伦维尔身负重伤,奄奄一息,他断然拒绝劝降,下令自沉。船长和他的部下一致认为,“复仇”号已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战,即使投降也不算屈辱,劝他取消自沉的命令。船长已经登上了无敌舰队的旗舰“圣巴布罗”号,同巴桑总司令谈判有关投降的条件,最后决定投降。格伦维尔闻讯后企图自杀,被部下制止了,他被护送到“圣巴布罗”号上,两天后死去。 不久,暴风骤起,许多西班牙船和“复仇”号一起沉没了。数千具溺水者的尸体冲上亚速尔群岛海滩。于是,群岛居民中间传出这样的传说:“罪大恶极的异教徒格伦维尔坠入十八层地狱,为了复仇,转世成恶魔。” 回国后,舰队司令托马斯·霍华德受到激烈的指责,人们抨击他贪生怕死,不敢同敌人展开近战,对“复仇”号和格伦维尔见死不救。然而,接受失败的教训后,重新设计制造的西班牙加里昂船,已是今非昔比,无论速度还是战斗力都有很大的改进。由于拥有许多卡巴林和准卡巴林炮,并在数量上也占绝对优势,英格兰舰队已不是它的对手。 深孚众望的骁将格伦维尔战死和身经百战的“复仇”号沉没,在英格兰引起轩然大波,种种谣言和传说不胫而走。后来,沃尔特·罗利根据参战的指挥官和部分船员的意见,发表了正式报告书之后,舆论和谣传才渐渐平息下去。虽然伊丽莎白女王对于格伦维尔壮烈牺牲深感悲伤,但是她毕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表面仍保持冷静态度。英格兰国民非常赞赏和敬仰格伦维尔和“复仇”号的船员们,把他们誉为蒂尔莫皮来山顶与波斯殊死作战的斯巴达勇士 [ 译者注:斯巴达——Sparta,古希腊著名奴隶制城邦。相传曾有300名斯巴达士兵在蒂尔莫皮来山顶抵抗波斯大军时,把头发结扎在一起,表示同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 ] 。 另一方面,击退英格兰舰队,俘虏“复仇”号,取得辉煌战果的喜讯由“12门徒”中的“圣安德烈亚”号送回西班牙。俘虏“复仇”号是长期战争中西班牙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胜利,而关于整个战役的经过和后来暴风雨造成的严重损失,却被轻描淡写地掩饰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