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哲学】教哲学就是要教黑话,学哲学就是要学黑话:不存在哲学普及这回事...

__________________
❤️❤️❤️
学哲学必须学黑话,必须超出日常话语(我一直以来对分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批判就在于,它有一个价值标杆立在那边——所谓的“说人话”,说日常话语)
①因为日常话语当中的结构都是意识形态化的(绝大部分人的日常话语都是一种癔症话语,一种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的话语,其中内嵌着一种等级制脉络)日常话语里面使用的语词里面都蕴含着一系列本体论/认识论预设,而哲学不得不用一种特别的话语去和日常话语拉开距离
哲学必须说黑话,但是你不能用日常话语说黑词(哲学话语与日常话语它们只是话语之间的差异,不是一个语言/语用学上的差异)在符号学(包括阿尔都塞/福柯...的意识形态批判)看来:话语(Discourse)这个东西实际上就代表意识形态铺设在语言活动底层的一个纵向的思维结构,而横向的则是语言本身共时性的结构化机制——语言(Language)它是语言本身内在的语法结构,它不是言语(Speech)。如果说前者是底层的语言符号学结构,那么这个语言符号学结构主体化了被主体所言说的,就是具体的言语(在拉康那边具体言说的发生学机制就叫Langue)而话语这么一个纵向结构,它是通过历史语用实践的沉淀将它自己非历史化(即语言的意识形态化机制,这些话语俨然自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从Langue到Speech它是经过了作为一个历史性通路——词。一个陌生的黑词,它是先从Speech中被捕获之后降沉到Langue中去——从具体的言说返回到咿呀学语的状态(那个词是陌生的你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你要在语用情境当中,特别是哲学家的文本当中,再去把它合法化)因此学习黑话体系它可以用来动摇(Discourse中的)意识形态的,因为意识形态要板结固结,就是要让你认为它是天经地义的,一些说话的规则是千秋万代的,觉得这些词可以直接和特定的意义对应。早期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就已经说过了:意义和词是两码事( Symbol和Sign是两码事)
②讲哲学就是教黑话。我们不仅要学黑词更要学会黑语法,否则你当然是无法理解黑话的(例如“前符号化“前本体论”“前先验框架”...它不同语境而实际它讲的都是一回事,例如谢林的“存在”跟黑格尔的“存在”又有所差别,跟海德格尔的“存在”又有差别)要把那些黑词还原到哲学史脉络当中去,要举例子丶讲替代用词。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先讲现象学。因为现象学它是一种先验经验主义,绝大部分人都能理解——这些第一人称我直接体验的是具有绝对稳固性的(现象学只是把这种绝对稳固性给它扩宽了)通过讲现象学,其实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套白话/白词体系了,就可以开启观念论(康德丶费希特丶谢林...我都是跟胡塞尔对比来讲的)再将黑词放到它的替代用词和类似语境当中,你就知道怎么用了,可以学会黑语法,结合一些哲学问题(“谢林的本体论发生学”问题与胡塞尔的“发生”)进行操练,通过把打比喻转化成现实生活当中实实在在的例子。
③所以哲学学习必须掌握一套超越日常语言之外的话语体系:观念论/辩证法/现象学/符号学/意识形态批判/精神分析...这都是西方理论哲学家通用的一套话语,它都是不能算作是黑话的黑话(不把这些东西讲清楚普通人就只能跪,就像打Dota,你不懂“反补”“xx”这些黑话你怎么玩得过别人)
因此哲学普及是个伪概念不存在“哲普“这回事(用“普通人的语言”讲哲学)只存在让普通人会哲学(你不仅要会哲学的词,还要会哲学的语法/问题/眼光...)第一步你要听到这些词,用这些词去阅读(可能一些人一开始就会陷入摆腔调,这没必要,腔调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另外一方面你要即刻掌握语法(按照这个哲学家本人的语法来,不这样做的话你会很痛苦,不要用你日常用语弱小的语法)去掌握一些高阶的问题意识。同时仅仅用黑话来代替与解构日常话语还不够,你还要将它还原到经典文本当中去(或者做类比)转到其中专题化的论域当中去,这其中你的黑话还要有齐整性(能看出有类似的形式逻辑,或者以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