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大数据896考研专题分析2024
太原理工大学大数据896考研真题资料辅导
一、择校
报考生源、报录比、就业、歧视等问题
生源:百分之80左右上岸的都是双非,大部分都是一二本。本校生(软件居多,软件本科生多,考大数据和计算机都挺多)占上岸总数约20%,剩下的有中北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科技、山西农业,以及河北河南山东内蒙的一些双非学校等。
歧视:不存在,不管是上岸的还是报考生里双非都是最大比例,基本都是普通一二本。完全没有歧视是不可能的,但是影响基本可以忽略,歧视二本不存在,三本同学可能略有劣势,三本和部分专升本考生考不上主要是因为能力问题,谈不上歧视。这几年疫情都是线上复试,近两年更是只有面试没有笔试,所以最终录取基本上是靠初试成绩决定的,综合而言还是要想办法把初试成绩搞上去。极个别老师有这种行为(不喜欢本科比较差的),但是没用,学校很公平,他不能决定是不是录取你,因为学校是按最后的成绩排名录取的。
跨考:每年都有一些,成功上岸的也不少,土木化工采矿等什么专业都有。
公平问题:学校不会出来解释的,我来给大家说说真实的情况。一般来讲初试70%,复试30%。2021-2022疫情影响复试只有面试,比例调整为初试85%,复试15%,2023线下复试,只有面试,没笔试,初试复试成绩比例8-2。就是说初试基本决定你能不能考上。但不是说复试就没意义了,每年进复试的各个专业总有那么几个高分被刷,原因很简单,复试不及格。复试占比很小这对于那些关系户来说基本没有操作的空间,一般进复试的面试成绩在60-90,有关系的打99,折合一下能加几分?况且一般不敢打这么高。可能有人说复试进的多,录的少,这没办法,学校的政策,最后还是非常公平的按成绩来排名录取的,没录取只能怪自己分数低了。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学校是公平的,录取是按成绩从高到低,这一点大家可以从录取名单看出来。优秀的同学可以大胆报考。
大数据一志愿复试的录取率一般在50%左右,2023创新低了(看下边),建议一志愿考生低于复试线20分的请果断调剂。不要去复试凑热闹了。
2023一志愿参考复试人数:数据科学(学术)20 人工智能7 大数据技术与工程119。2023一志愿录取人数:数据科学(学术)15 人工智能4 大数据技术与工程38(含非全1)
报录比:我们按2022的情况估计一下报录比,2022报录比肯定是最高的,因为2022报考人数是有史以来最高。报录比学术4-1.专硕7-1.官方不公开,我们的数据虽然不是官方,但基本是真实的。大数据相关专业各个学校报录比基本都差不多,差别在于生源质量
太原理工难吗:
难度是相对的。太原理工的大数据放全国看,结合实力和地理位置报考难度排名100左右了。地理位置是决定报考难度的首要因素。比如,深圳大学,广东工业,杭电,重邮等。这些难度是明显大于理工的,还有:山东、河北、河南、江苏这些高考强省,也是人口大省,这些省份的双非甚至普通一本报考难度都可能跟太原理工一样。人口基本都是山西的2-3倍,报考难度也可想而知。理工作为一个211双一流,就业认可度还是很高的,所以,大家可以认为,太原理工是一块价值洼地,确定无疑。但是洼地里也有高低,大数据专业在理工所有专业里,难度是前3的。看过了2023的惨况,很多人都会有心理阴影,其实在几年前大数据还香的很,性价比很高,比计算机软件容易很多。2023可能是近年的难度巅峰,2024难度大概率会下降很多(可以参考下电气专业)。
专业课:一般不压分,正常难度。2023上岸平均分125。也不是放水严重,2023的情况主要是僧多粥少导致的。
多少分稳:大家知道数学难度是变化的,专业课同样是变化的。所以这个多少分稳,不太好回答。上岸的中等水平一般比复试线要高30+.
近年录取情况:

一志愿录取人数
大数据专硕(2021年34,2022年30,2023年38(含非全1))
人工智能专硕(2022年14,2023年4)
数据科学(2021年3,2022年6,2023年15 )
注:大数据学院2022之前专硕是软件工程,2022开始分成了2个专业,大数据专硕和人工智能专硕,2021年大数据学院招生52人(非全1)
补充:2021专硕调剂要了20个(学院刚成立没几年,报考人少,所以调剂多一些),2022专硕不要调剂,学术要几个(学术由于近年报考的人太少,所以学术每年调剂的相对多)。往年每年一般留20%左右名额给调剂,这点名额不会影响到一志愿的录取情况,努力点,在这么多名额里争取到一个不算难事。理工往年因为调剂分数线低,每年来复试的太多,刷人也太多,所以贴吧论坛很多黑理工的,不过这两年有很大改观,调剂线非常高,来复试的没多少,所以调剂海王的说法对理工有点不合适了。2023大数据报考人数有点拥挤,专业课简单是一方面,考生也确实多,性价比也确实没有了。但是,凡事都是物极必反,比如电气、通信的学术,数学1英语1加起来本来就比2要难15分,22年最低分330+,23年300就录了。即使23没要调剂,大数据还是人满为患。
下图是2023录取情况:




调剂:万一遇到,那调剂那真可能是你考研中遇到的最糟心事了,遇到双压年份(专业课、数学)分数肯定高不了,只能去大西北、大西南的双非,双非一般都不是那么公平的,你要想录个好专业是不容易的。研招办的电话一般是打不通的,上午打通概率大。双升年份,也不好调剂,大家都高,一山还比一山高,你还是只能去大西北大西南的双非。说白了只要你的分数相对不高,你调剂是没什么好地方去的。当你发现自己分数排名靠后时,放弃一志愿直接调剂不失为上策。在目标院校有人的可以联络下。(2021开始太原理工没有校内调剂了,就是调剂的话只能等研招网系统开了,和校外的一起去研招网申请,不过一志愿考理工的,调剂一般会照顾的,比校外调剂的录取分数低一些。还有就是你可以复试2次,一志愿被刷了,再调剂别的专业也可以)
补充:不卡四六级,本科期末挂科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如果初试分数低,复试各种大奖也很难救命,因为理工其实就看初试复试成绩。
就业展望:
(下图是理工官方最新的就业报告截图)

大数据就业和计算机软件差不多,非常不错,大部分出省发展,研究生刚毕业平均1w+,3年后一般年薪30w+。去向:跟计算机差不多,一半去国企相关部门或业内知名度较高的私企,第二选择是银行,还有去一些研究所的,考公等)。要想就业好,编程能力很关键哦!
二、招生方向、导师、学术专硕区别
学术专硕区别:
1、考试科目,下面的招生目录可以看到,学术数学1英语1,专硕2,数学1比2复习范围广一些,题目难度差不多(我们通过大量调查参考各种分析,数学一得分普遍比数学二要低15-20),英语一难一些,比英语二难5分大约。这样算下来,数学和英语,学术要比专硕难20分。其他科目一样。所以结论是专硕和学术的难度差不多。
2、学术可以直博,专硕得考,但是很好考
3、学硕毕业有硬性要求,必须要发小论文;专硕没有。
4、住宿、学费:学硕专硕都一样,学费都是8000,土木研究生在迎西校区
5、就业完全没什么区别
导师:
成绩出来之前,不要去联系导师,什么意义都没有,纯属骚扰。人家都不知道你能不能过复试线呢。更不可能给你划重点,透题。成绩出来之后,可以联系,但是此时的联系也仅仅是打个招呼,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千万不要认为导师说欢迎你加入他们,你就稳了。他不会也不能直接把你弄进去!如果你复试表现差,照样刷你没商量。学校的系统是按成绩排名录取的。
还有导师的方向问题,导师介绍那里写的东西,就是导师研究过相关的内容,范围相对集中,那就是他的方向了。你确定被录取之后,再联系下之前联系过的导师,他同意收你,后期学校会安排双选。你写他的名字,你们算是正式确定关系了。
导师也是人,人品肯定有好坏。所以有必要尽力通过各种途径去打听一下导师的口碑,人品等问题。当然,很多时候你没的选,比如一志愿成绩一般,你是调剂的。那你的可选就非常少,只能被选了。
研究方向:

三、初试真题题型、分值分布、考试范围、复试线
大数据学院2022之前招生专业是(大数据学术(考896),软件专硕(考895)),2022开始改为(大数据学术,大数据专硕+人工智能专硕,考试科目改为896数据结构和c程序设计)
指定参考书
1.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 谭浩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该门考试科目参考书相关内容各占50%】。



大数据896考研资料结合最新考点做了全面改版,下面是内容和截图


巅峰教育报辅导班:
报辅导班的必要性:(往届效果反馈)
1、不可否认每个人禀赋不同,你总能发现某些人善于学习,比你反应快,某些人能耐得住寂寞,坐下就不动如山。
2、考研不像中高考,这是直接影响你以后人生的一场考试,你的一点,一些投资对你未来的影响大小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毫无疑问是偏正面的
3、既然花了钱,如果没有效果,那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效果微小,那我们也是不满意的。所以在辅导班的权威、有效性方面我们是下过大功夫的,往届的学姐学长有很多受益者,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无论是用过我们资料还是报的辅导班,可以咨询本校考理工的学姐学长,辅导班授课密度比较大,听完之后一定要多做题才能巩固,彻底掌握,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学长也会全程答疑,千万不要抱着听完课就没问题了,就考上了的心理。
4、我们作为理工的团队,必然能提前或者多比外人能获取一些信息,我们会尽力提供帮助。

四、复试
12月底考完,2月上中旬出成绩,3月中旬出国家线,校线一般在5天左右出,3月底复试(一般是25开始)
复试流程
复试到底是笔试还是面试还是都有一定要看当年理工研究生院官网公告,每年情况不一样,我们也难确定。但是范围基本一样。
大数据学院2023复试公告http://cl.tyut.edu.cn/info/1046/4131.htm
12月底考完,2月上中旬出成绩,3月中旬出国家线,校线一般在5天左右出,3月底复试(一般是25开始)
关于复试相关的官方公告。在本公众号 回复 :复试
复试流程
复试占比不大,但是如果不及格,就直接被刷掉了!如果复试只有面试,初试复试比85-15,如果复试笔试面试都有初试复试比70-30.
(一)确认个人信息,需要提前准备证件。
应届生:身份证、准考证和学生证(如无则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往届生:身份证、准考证、毕业证和学位证原件(如无则提供《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个人信息确定无误后,正式开始面试环节。
(二)思想政治与综合文化素质考核级身体健康状况考察
就是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类的问题,相对简单,正常作答即可。
(三)专业知识能力考核【新增】(每人2道题,口头做答)
首先会在电脑上弹出三个题(选择之前不知道题目),随后需要在三个题里边选择两个,之后需要你来作答。
一般会有一些延伸,可能不止2个问题
(四)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
如果上边的2个题答完还有时间,老师就会继续提问,之后的问题就会相对随意。大概就是有没有参加过什么老师带的项目,有没有参加过比赛啥的,一些基本的问题。老师们也会控制时间,如果专业课时间差不多,别的老师也会提醒。
(五)外语能力测试
每人大概只有1-2个问题,会有英文的自我介绍。
(六)面试结束,复试结束。
————————————————————————————————
复试具体内容:
1、英语自我介绍,1-2分钟即可,这部分基本不占复试比例,即使答的不好关系也不大,自我介绍可以百度任意搜一个模板即可,大同小异
举例:为什么考理工,太原你觉得怎么样,你家的情况,研究生有什么规划
2、思政,本部分也基本不占比例。就是政治的那些东西,随便聊聊
3、专业课
疫情影响,2020及之前,包括笔试+面试。2020-2023是线上进行的,2021-2023只有面试。之前都是线下
2023之前笔试的内容和面试高度重合,跟计算机软件复试内容差不多。总结下就是:重点(C++,数据库,机器学习),次要(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2023和之前不一样!(面试内容: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还有卷积神经,人工智能,基本上都是大数据专业课本核心课程中的问题)
复试相对简单,初试完了马上开始就是了。来得及,复试考的相对简单很多
如果有笔试:把往年笔试真题考点总结下,刷对应的题库。我们复试资料里都有
面试:问的都是一些概念类问题,不算难,没计算,参考下往年面试问题的难度,考点,把书多翻几遍,多背背。
例如:1、机器学习中的交叉验证?2、数据库存储过程是啥 3、osi是啥,有哪几层,TCP/ip是啥,有哪几层,三次握手 4、进程线程的区别 5、简述卷积神经网络6.简述SVM 7、面向对象语言中c++和java的区别 8、框架的层次 9、pop3协议 10、.数据安全的定义及特点 11、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软件设计中的地位 12、简述剪枝的思想
淘宝那种好几百的复试资料,还有很多QQ群里卖的,复试真题题都没有,一般都是假的。
4、除了专业课问题,还会问本科的实验、课设,毕设等
还可能问你研究生规划,参加的竞赛,获奖情况、四六级等等
复试资料,可以看下我个人资料
————————————————————————————————
考研什么时候开始准备?
应届生应该尽早,因为在你毕业之前会有很多麻烦事等着你,消耗时间,浪费精力,往届生更是尽早,你得确保今年万无一失。尤其数学,3月份就得开始。不要看别人说的6、7月开始也来得及,你有学霸基因么,学习能力一样么,复习的有效时间能保证么。应届生(就是还没毕业的,你毕业之前有一大堆麻烦事等你,实习毕设期末等等,所以一定要提前,尽早准备)永远不要低估困难,高估自己!
公共课
1、英语
英语的关键是做阅读,不管英语1还是2,你看看题型总结下就是阅读,写作
在掌握一定单词量之后,就是阅读了,考前1-2个月背50篇范文,基础的单词量得背,过了四级,基础量就有了,剩下的单词可以在做阅读过程中背,常见的单词,词组,经典句子,抄下来,读30遍,你就形成永久记忆了
单纯背单词效率低,当然,这个看个人情况,有人就喜欢记单词,我只是推荐一种效率高的方法(个人方法)
2、政治
一般都是9月以后开始,参考资料:肖秀荣、徐涛、腿姐、风中劲草等等,任选一个就行,内容都差不多。
政治说白了就是背,还有一句话:得选择得天下,政治选择题做好了,分低不了。
具体方法:马原基本都是要背的,买一本小册子,考点狂背之类的。毛概一些经典的套话也是要求背诵的。小册子里都有。时政不多说了,模拟题里的做做就差不多了。考前一般各个机构都有模拟题(简单把各种模拟题都做好背好,50分以上没问题),简单搜集下你能找到七八种,也可以去咸鱼买一些电子版做做。选择记得刷题库,随便选个都行,记得刷2-3遍,1遍记不住,考场非常可能遇到原题的,而且很多。
按这个思路复习下来,政治一般在60-70+
3、数学

视频课:一般是张宇、汤家凤,其实别的一些机构也不错,比如考虫等。听完课必须做题,要不然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大量反复做题,做完还要复盘总结,犯过的错一定要让它成为过去时。学习的关键字:练习,复盘总结,循环往复。
最关键的是基础要打牢,很多人定理没搞明白,最简单的一些练习题没做,直接上难度,这是绝对不行的。高数课本的定理其实讲解的挺好,或者你看视频,讲解也非常深刻,看完还是一定记得做题,从简单的题开始,玩游戏也是这么个流程,不打小怪,直接砍boss那是不可能的。学霸可以有自己的方法,不多说了
参考资料:太多了。随便选一个做2-3遍吧。技巧上面说过了。比较推荐的:660,这个是必做的。
很多大神喜欢用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尤其超级大神。这也不是说别的不好。很多人还觉得复习全书内容比较混乱
最后说下模拟题:数学做题不能停,尤其考前,各种模拟题也是眼花缭乱,模拟题是为了保持手感,灵敏度,查漏补缺,不是为了打击自己,考前千万不去扣太偏太难的题目。很多超级大神也都总结了:每年的真题,基础题目还是占大部分,你把这些分数都拿到,那也是一种优秀!
对于一些经典题目,背下来也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
————————————————————————————————
最后补充一句:不要偏科,这种遗憾千万不要留下。每年都有少数人,被单科卡主。英语它不难,只是你不给它时间,多给它时间,肯定低不了。
最后给二战的一句话:二战是为了找出一战的问题,真正的解决它。不是让你简单的单曲循环,再来一年!
最后给所有人一句话:选一个合适的学校,考上那才是真实的,可以触摸的!这句话,希望你们不要一年以后才明白!学校给你提供的是一个平台,一般来说,211或者双一流已经够你折腾,以后有多大的发展,取决于你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