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桂枝汤是“众方之祖”?《伤寒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临
为什么称桂枝汤是“众方之祖”?《伤寒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临床医学著作。 是公元3世纪以前中国医药学成就的总结。 它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形式,记述了多种外感病和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方法,也记述了大量的中医药剂技术和护理知识。 它所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者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并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六经辨证方法的临床应用, 使辨证论治的诊疗原则在中医临床医学上确立下来,井作为中医的诊疗特色之一 ,一直沿用到今天。 它所记述的大量复方,选药精当,配伍严谨,而且据证立法,因法设方,疗 效可靠,不仅经得起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的推敲,而且也经得起不同时期的临 床实践及现代科学的检验,故被后世誉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而桂枝汤则是“众方之祖”。它所运用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涩等治法,所隐含的治病求本、调 和阴阳、祛邪扶正、标本缓急、随证施治、扶阳气以及保胃气、存津液、扶阳气等 治则,为中医治法、治则之圭臬。 桂枝汤第一方一点也不假。在临床有百分之九十都是桂枝汤加减,颈椎后背腰疼心慌气短关节痛等桂枝汤去芍药在加减,妇科少妇脾胃虚寒都是桂枝汤去桂枝加减,桂枝汤就阴阳方,学会桂枝汤整个伤寒杂病论就通。了 1、桂枝汤治高热 高热恶风,渴不多饮,脉浮缓(岳美中医案)14岁女孩,恶风发热半年余,体温高达40℃,发狂谵语,欲往户外奔跑。但渴不多饮,胃纳减少,二便自调。舌苔淡黄而腻,脉象浮缓。观其舌苔淡黄,渴不多饮,二便自调,知其不是真热;发热恶风,脉见浮缓,系中风证未罢,营卫失和。拟桂枝汤原方服之,三剂而愈。(《岳美中医话集》) 2、当阴阳不合的时候,就吃吃桂枝汤-倪海厦 桂枝汤,是最能够协调阴阳的处方。当阴阳不合的时候,就吃吃桂枝汤。想要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特别是爱感冒的人,要多吃桂枝汤。怀孕的都可以吃绝对不会伤到正气,而是保护正气培养正气。用桂枝汤,煲鸡汤。 桂枝本是温散风寒的药,这是不变的,用在杂病上是温散风寒的药,用在伤寒上亦是温散风寒的。 所以麻黄汤中用桂枝,桂枝汤中不用麻黄。 芍药和桂枝合在一起可以和营,桂枝虽然能散风寒,但它不能和营,加芍药可以和营,所以桂枝汤中加芍药。 生姜也可以用,它是温通阳气的,只要是阳气不通都可以使用。它和甘草是解不开的,甘草是滋补汗源的。 发汗都得有汗源,人吃饭以后发汗这是有汗源,如果中焦虚了,没有汗源了,则发不出汗,虚人即无汗。用桂枝汤时,不是因人虚得无汗了,而是一定要补助中气以滋汗源。 桂枝汤既能调和营卫,又能发汗散风寒,其整个方意是鼓动春阳之气以散风寒,所谓春风解冻嘛!这样,里边的阳气充足了,外边的寒气自然就消解了。 所以,桂枝汤就是散风寒的药。感冒了,用点桂枝汤。 人身上的阴阳循环,就是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反过来,阳气下降,阴气上升又成了阳气了。 现在人们弄不通阴阳升降的道理和作用,认为阴只是阴,阳只是阳,不知道大气的循环就是,冬季阳气亦变成阴的了,夏天阴气也变成阳(热)的了,这就是阴阳升降的作用。 所以,到了夏天地下是凉的,到了冬季地里头是温的,阳气收敛在内了,如阳气发散在外,地里亦就冷了。 讲桂枝汤,不懂阴阳转化的问题,桂枝汤就讲死了。光知道它调和营卫、散风寒,中风了用个桂枝汤,伤寒了用个桂枝汤,弄通了这不是可以随意加减嘛! 桂枝助阳,芍药和营,它的发汗不发汗是在生姜那儿呢!重用姜就可以发汗,不用姜就不发汗。 麻黄汤中为什么不用姜呢?它是利用麻黄开表,它有桂枝的热力助动,就可以发汗。而麻黄汤中用杏仁,杏仁是降逆理气的,理肺气开表就得理气,肺主皮毛嘛! 只要把阴阳表里循环的关系弄通了,药物自然就好办了。 主要是以生理为主,生理弄通了,病理自然就通了,病理通了,治疗就随着病理来,寒则热之,热则寒之……多会儿也不变。 后世人称“桂枝汤”为众方之祖,为什么呢? 众方之祖,一个就是表证。大部分都是先有表证,“风为百病之长”,“百病皆属于风”。中风了用点桂枝汤,就咱们一般治病也是先治感冒,后治杂病。《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排列亦是先治感冒。人身上要是不外感,杂病亦就少了。 现在为什么病复杂了,很多情况就是最初外感时他们不会治,失治误治治复杂了。只要把感冒能掌握好,杂病就少了。这是众方之祖的一个意思。 另一个意义是人身上的生发之气都是源于春阳之气的振发。 如果说肝阳之气不生了,万物就不能生发,所以有厥阴证。厥阴证要转不出阳气来,厥则不生,厥则死了。 厥阴里头热多为病退,寒多是病进。热多虽亦病,但是它以阳为主,只要厥阴的阳气充足,即自自然然地生化就产生出来。 如厥阴的阳气不足了,就厥在里边了,厥在里面就不能生发出来了。 这样说来振发肝阳也是“祖”,这一点在治病上很重要,桂枝汤即是鼓动春阳。 桂枝汤的意义主要是调和阴阳,只要把阴阳能调和了,会调和阴阳了,那就会治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