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没有不可能!吃透这套答题技巧,高中语文130+!

2022-09-07 18:18 作者:大恬学姐高中干货  | 我要投稿

❥ °☆ ┄哈喽诶瑞巴蒂,你们的大恬学姐出现啦ヽ(≧∀≦)ノ

❥ °☆ ┄今天学姐整理了高中语文阅读三年通用答题技巧,内容太多,这里仅展示部分。开门暗语【语文27】,欢迎来撩~


1、环境描写的方法

①修辞手法

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③多角度描写(听觉、视觉、嗅觉、远近、高低等)

④从心里感觉出发来描写

2、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景物特征等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③渲染气氛

④烘托人物形象、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或品质

⑤推动情节发展

⑥深化作品主题

3、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题顺序∶

①开端…

②发展……

③高潮…

④结局…

4、一篇传记在表现人物上的特点

①根据时间顺序

②侧面烘托人物的形象特点

③选取典型事例

5、小说解题的诀窍

人物、情节、环境、主旨(当问题涉及到三要素中的任何—个,都应尽力与其他 两个要素尤其与主旨相联系思老)



6、小说情节一波三折的好处  

①设置悬念,增强文章的可行性、吸引力

②层层铺垫、步步设疑、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7、标题作用

①线索作用

②紧扣情节

③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

④紧扣(揭示)主 题

⑤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构思)

⑥具有象征意味、寓意(内容)

8、小说中的作用题常用答题方法

①制造悬念,埋下伏笔

② 巧妙地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

③ 推动情节的发展

④ 增添情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9、分析小说的结尾

①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尾

A.从结构安排上看,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B.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C.从内容安排上看,总结、深化、提升主题

②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

A.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B.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C.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③分析令人喜悦的结尾

A.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耐人寻味

B.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屋与主人公的章原构成和谐的—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④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好处∶ 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10、细节描写作用

①具体、生动、鲜明的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凸显人物个性)

②展示故事情节

③凸现作品的主题

④增强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 术感染力(触动读者心弦)



11、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题

(1) 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

(2) 第二人称: 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3) 第三人称: 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 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12、情节作用题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 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13、某句(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 照应题目 总领全文 渲染气氛 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 为下文作辅垫

文中∶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呼应前文

文末∶点明中心(散文) 升华感情,深化主题(记叙文) 照应开头,结构严谨 (议论文、记叙类文、小说)照应上文,前后呼应 画龙点睛 言有尽而意无穷

14、某联描写…的景象有何作用

①描述美景(用自己的话)

②营造的氛围

③表达诗人的情感  

15、古代战争的特点:

肃穆、悲壮、激烈…



16、抒情方式

景情关系∶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①直接抒情

②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17、诗词分类

(1)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 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2)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 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植等章象)

(3)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十穷乓慧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5)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 勉励。

(6)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7)即事感怀 :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 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8)闺怨闺愁 :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 的感伤, 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18、描写景物的技巧  

①动静结合(衬托、化动为静、以动衬静)

②虚实结合(虚的3类∶神仙思性世界和梦境、已逝去之景、设想未来之景之境)

19、诗词鉴赏基本知识点

A.语言特点∶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 质朴

B.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比拟、对偶、排比、反复、借代、反问、设问

C.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联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视觉与听觉相结合

D.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田园生活的向往、内心豪情、苦无知音的烦闷、乐 观、不怕病不服老、渴望为国效力、一生漂泊的沧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对 友情珍惜、对朝廷不会用人浪费人才之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20、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

❥ °☆ ┄最后の话

❥ °☆ ┄我是你们的每天整理资料与学习方法的大恬学姐吖

❥ °☆ ┄慢慢变好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让我们各自努力,顶峰相见


没有不可能!吃透这套答题技巧,高中语文130+!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