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英译汉:巧用小短句,避免翻译腔
一、理论依据——形合VS意合
英文:显性逻辑,即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依靠于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语法衔接,词汇衔接)来体现,注重形式上的连贯,多为长句。
中文:隐性逻辑,即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依赖于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等)来体现,而是注重于意义上的连贯,多为短句。
因此,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我们需考虑到中英语言之间的差异。尤其是英译汉中,我们应时刻谨记“英文多长句,中文多断句”这一原则,来指导自己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尽量避免翻译腔。以下通过具体实例来说明。
1、The lives of most men are determined by their environment.
译文1:大多数人的生活是由他们的环境决定的。
译文2: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是由环境决定的。
分析:这句很简单,大多数人都很容易呈现出来译文1,细品之下,就会发现太过直译,翻译腔浓重。但译文2把介宾结构of most men单独拎出来处理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小短句,“生活”直接成为主语,主语清晰明了,整个表述不但符合中文意合特点,还顺畅了很多。
启示:越是简单的句子,翻译时越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谨记中英差异,提供更符合目标语言表达习惯的译文。
2、The ocean covers three quarters of the earth’s surface, produces 90 percent of all its life-supporting oxygen, and i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 entire weather system.
译文1:海洋占地球表面四分之三,产生了90%维持生命的氧气,是整个天气系统变化的动力。
译文2:海洋占地球表面四分之三。地球上维持生命的氧气,90%产生于海洋,整个天气体系变化的动力也是海洋。
分析:译文1基本按照原文语序直接翻译下来,还是带有严重的翻译腔。但译文2将of all its life-supporting oxygen单独处理成一个小分句,整个表述读起来瞬间自然、流畅很多,也更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其实后半句没有把“海洋”直接作为主语的处理也很巧妙。
3、What is leadership?
Its qualities are difficult to define. But they are not so difficult to identify.
译文1:什么是领导?
领导的品质很难定义,但并不难发现。
译文2:什么是领导?
领导应具备什么品质,这很难精确地解说,但描述指陈并不难。
分析:像译文1“领导的品质”貌似也没什么问题,但有了译文2的处理,立马就会发现差异,译文2更能传达出中文的精髓,其他细节表述也更精准到位。
(注:以上三个实例的译文2均来自《名作精译》)
4、Deterrence is strengthened by actions that reduce a competitor’s perception of the benefits of aggression relative to restraint.
译文1:通过采取能够减少竞争对手认为可从侵略(相对于克制)中获益的行动来加强威慑。
译文2:采取一些行动,让竞争对手感知到侵略相对于克制并不能带来多少好处,进而加强威慑。
分析:译文1明显完全按照原文的语序直接翻译过来,译文拗口生硬,而译文3按照逻辑关系,分拆成三个小分句,使表述更加流畅,语意重点清晰明了,也更加符合中文的意合特点。
5、Optimal combinations need to be tailored to specific settings and deterrence objectives in an integrated deterrence approach.
译文1:在综合威慑方法中,最佳组合需要根据具体环境和威慑目标进行调整。
译文2:采用综合威慑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环境和威慑目标进行调整,实现最佳组合。
分析:译文1的后半句由于完全照搬原文语序,导致译文生硬、晦涩,而译文2按照句子的内在逻辑,采用了小分句,并进行了语序调整,整个表述清晰明了,而又顺畅很多。
6、The most important changes would concern Beijing’s willingness to adopt violent means to achieve its ends.
译文1: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取决于中国是否愿意采用暴力手段来实现其目标。
译文2:尤为重要的是,中国是否愿意采用暴力手段来实现其目标。
分析:译文1的突出问题还是过分拘泥于原文句子结构,译文2能够根据上下文,省译冗余信息,采用两个小分句,译文更简洁、明了。
二、总结
本文转载自:译课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