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24小时前,发生了两件事,至今都让人觉得诡异

公元1627年,朱由检上位,也就是大家口中的明朝“亡国之君”崇祯帝。
朝代更迭、帝国兴衰,没有哪个封建统治可以经久不衰,所以明朝的灭亡似乎也是必然的趋势。

但是明朝灭亡的24小时前,发生了两件事,至今都让人觉得诡异。
明朝灭亡之时,他突然将“新主人”迎进了紫禁城
《明史·刑法志》中有一句话:“明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厂卫,指的是明朝专属的组织:东厂、西厂、内行厂和锦衣卫。
其中,西厂和内行厂权力虽大,但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而东厂和锦衣卫基本贯穿了明朝的整个历史。
东厂,又称东缉事厂,直接听命于皇帝。由于东厂的首领皆为皇帝身边亲近的宦官,位高权重,渐渐地东厂成为了权倾朝野的存在。

东厂自设立以来,一直对皇帝忠心耿耿,助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监察百官。
可就是这样一个权利通天的机构,却在明朝灭亡之时,做了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之事,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李自成兵临城下,兵部尚书张缙彦见大势已去,就主动将内城的正阳门打开,带领百官亲自迎接,同时还在劝说李自成登基为帝。
见此情形,时任东厂首领王德化气愤至极,大骂兵部尚书张缙彦,并挥拳而上,大有宁死不降之势。

但是,只是过了几个时辰,王德化就亲自带领部下前去跪迎李自成。
实际上,王德化在痛斥完张缙彦之后,就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退路了。思来想去,他还是选择了保住性命,于是他带领东厂的太监去把德胜门打开,亲自带领李自成进入内殿,完全投了敌。

所以,论起贪生怕死的程度,王德化和张缙彦等人不相上下。
但是王德化是曾立过功被朝廷点名奖赏过的,而且一直都忠心耿耿服侍皇帝,是皇帝的心腹,应该直到他投敌,崇祯都还不知情。

至此,以忠心闻名的王德化连带着他的东厂成为了被人唾骂的叛徒,而王德化这短短几小时内的快速转变至今让人觉得诡异。
崇祯疑心太重,用人诡异,李自成请降被拒
内部腐败,叛军层出不穷,明朝社稷已残破不堪,但中华泱泱大国,面对外来入侵,必有一战之力。

明末名将孙传庭着手操几十万精锐部队,可这几十万部队却并没有发挥出他们在历史中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让人扼腕叹息...
崇祯十二年,总督孙传庭与大臣杨嗣昌发生矛盾,因杨嗣昌深受崇祯信任,便无人相助孙传庭,孙传庭一怒之下,便向崇祯请辞官职。

正常来说,大战之时,临阵换将乃大忌。崇祯帝历来勤政爱民,不会犯下如此大错,可是偏偏崇祯不但同意了孙传庭的请辞,还将其关入了大牢,一关便是三年。世人尽皆错愕!
崇祯十五年,明朝无人能挡李自成与后金大军,于是崇祯重新启用孙传庭,但却只给五千京军,便不再给钱粮与士兵。孙传庭只能屯田劫富收获钱粮,用来招兵买马。

由于孙传庭训练士兵,久不出战,崇祯认为孙传庭拥兵自重,便一再催促其出关迎战,随后孙传庭出战,由于粮草不济,被十万闯军围杀,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此后崇祯还质疑孙传庭诈死潜逃,并无给予赠荫。

而除了孙传庭之外,因为自己的不放权和处处提防,崇祯还失去了另外一员大将——唐通。
在李自成攻入城下时,毫无准备的崇祯紧急联系了四位将军,想要寻求外援。但是,这个时候的崇祯帝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四位将军也早已看清形势,想好后路,只有唐通一人积极响应崇祯。

唐通本就忠心耿耿,想要杀敌报国,如今皇帝紧急寻求支援,他便第一时间赶回北京城。
但让人不解的事情再次随之而来,同孙传庭一样,都是临危受命,面临的却都是崇祯帝的各种猜忌,不仅不放权,还派人监视其一举一动,唐通的军令都必须由他同意才能实施。

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样明显的做法自然是让唐通寒了心,最后也失去了为朝廷卖命的心思,转而投靠了李自成。
可以说,这样的结局是崇祯帝造成的,错失了一次又一次反击的机会。

没有了大的阻碍, “闯王”李自成带领着农民起义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入天子脚下,将诺大的北京城团团包围。
但是,占据着优势地位的李自成并没有急于攻城,反而是主动向崇祯请降,当然,这种占据很大优势的情况下主动投降是有条件的。

李自成派出使者议和,向崇祯提出将军队驻扎在西北方、赏银一百万两的要求。他不听明朝的指令,不觐见,不纳税,简言之,就是名义上属于明朝,但却手握实际权力。
而作为相应的回报,他可以帮崇祯平定其余的起义大军。

对于这样的要求,崇祯果断拒绝。李自成眼看和谈不成,开始大举进攻。崇祯帝朱由检准备集结剩余兵力与李自成部队殊死一战,然而心腹太监王廉却跟他说:“陛下,我们哪里还有兵啊?快走吧!”
崇祯帝顿感绝望、悲凉:朕一生勤政爱民,兢兢业业,何故至此啊?从此以后,明朝无力抵挡,直至亡国!

公元1644年4月25日,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吊死在煤山上,历时246年的大明王朝消失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
崇祯帝勤政爱民、勤俭节约、虚心纳谏,也算是一个明君,但是在用人一事上,却一意孤行,刚愎自用,缺少了该有的胸襟与智慧,让人难以理解,人性之变,诡异之至!

面对唾手可得的皇位,李自成却突然自愿请降,也让所有人百思不解,更诡异的是,生死攸关之际,崇祯竟然拒绝了这个要求,而选择自缢身亡!
这其中真正的门道,恐怕只有李自成和崇祯本人知道了。

不得不说,天道轮回,一切皆有定数。明朝灭亡前的种种诡异之事,也注定了明朝最后的结局。
一个朝代的灭亡,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各种内忧外患的累积,最终造成无可挽回的衰败之势!
关注我,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