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黑暗骑士》意识形态分析——黑色的骑士&白色的谎言

2021-11-19 20:28 作者:实在界的马奎尔  | 我要投稿

PART1 作为根基的符号

要理解《黑暗骑士》中小丑与蝙蝠侠之间的斗争,就必须先回到故事的开端,也就是蝙蝠侠的诞生。在前作《侠影之谜》中,布鲁斯韦恩的父亲,托马斯韦恩对于哥谭市做出的呕心沥血的改变在他死后,立马就付诸一炬,哥谭又回到了那个腐败肮脏的罪恶之城。这让布鲁斯韦恩意识到,作为一个血肉之躯,是会被轻易摧毁的;而只有作为一个符号,才是无坚不摧的。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是这样定义符号的,符号的构成需要两个必要的元素:一个是必须具有能够自圆其说的形象;而另一个也是最首要的则是心中的理念,我们会将自身的的心理状态投射到符号之上,因此可以说符号的意义来源于感知,并由他人对其的认识所决定。布鲁斯韦恩深谙符号的运行机制,自己并不能摇身一变变为蝙蝠侠这个符号,而必须给予人们够构建蝙蝠侠形象的可能性。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以关于蝙蝠侠的叙事作为支撑,因此布鲁斯韦恩就创造了关于蝙蝠侠的地点,名字,图腾以及敌人,人们也就能通过布鲁斯韦恩创造的符号以及叙事去赋予其不同的意义,并通过感性去证实这一意义。对于哥谭的市民来说,蝙蝠侠代表着希望与秩序;而对于哥谭的罪犯来说,蝙蝠侠则代表着恐惧与审判。并且两者都会以不同程度上的与蝙蝠侠的“相遇”去证实他们赋予蝙蝠侠这个符号的意义。

但过度地依赖与崇拜符号会是相当危险的,尤其是在符号背后支撑的是一个血肉之躯的时候。《黑暗骑士》中布鲁斯韦恩与哈维登特想要如法炮制地创造另一个类似于蝙蝠侠的,作为哥谭希望象征的符号——光明骑士,只不过他会比蝙蝠侠更好,不再行走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用合法的方式与哥谭的罪恶作斗争,并光明正大地作为哥谭的英雄。但这种想法就如光明骑士背后的哈维登特一样,是过于理想主义且危险的。哈维登特在与布鲁斯韦恩会餐时说道这个社会需要凯撒这样的领导者,将其带向光明。但他没有考虑到的是凯撒不是完美的,他自己也不是,若我们过分地崇拜个人以及其符号,乃至混淆他们,那当那个个人的欲望开始膨胀或是和他所代表的符号产生不一致性时,所带来的后果将是不可设想的,被小丑腐化后的哈维登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次,由于符号的意义是由他人决定的,因此当符号经由他人后,它本身的意义与影响就不再受符号背后的人控制了。在布鲁斯韦恩对于蝙蝠侠这一符号的构想是想让它成为照亮哥谭市的灯塔,唤起哥谭民众对于未来的希望,并号召他们对哥谭做出改变。但该符号的意义及其造成的影响却不如布鲁斯韦恩所愿,《黑暗骑士》的第一幕中,当稻草人与俄罗斯黑帮交易时,几个蝙蝠侠的模仿者拿着猎枪,冲出来试图“惩恶扬善”,全然歪曲蝙蝠侠这个符号原先的理念。再者,由于蝙蝠侠这个符号是如此强大,使得哥谭的所有罪犯都闻风丧胆,犯罪活动日益减少,而走投无路的罪犯为了应对蝙蝠侠则不得不也创造了一个与之相抗衡的符号,小丑因此应运而生,蓄势待发,准备开启一场对于哥谭的毁灭性灾难。


PART2  后911时代的恐怖主义

《黑暗骑士》可以说是后911时代唯一的黑色电影,黑色电影在二战后的美国兴起,与其说它是一种电影类型,不如称之为是一种电影风格。黑色电影不再像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电影一样持有逃避主义的态度,旨在创造一个美好动人的故事,让观众忘记现实的残酷。而是直面现实,直接地展示世界的道德模糊感,生活在其中大众的虚无以及不安感。在水门事件后,黑色电影中的幻灭,虚无与道德模糊感更为强烈,人们开始质疑当权者的正义以及意识到个体在强大社会体制下的无力与渺小。但在美国911事件后,美国电影却鲜少再次出现将历史事件与故事基调相融合的黑色电影,后911时代的美国已今非昔比,充满混乱与混沌,《黑暗骑士》作为一部黑色电影,直接展露了人们对于这个失序世界的歇斯底里,且拒绝一切的虚情假意的慰藉童话。在片中的哥谭市就是浓缩了后911时代的道德模糊与失序氛围的黑色城市,而作为超级英雄的蝙蝠侠也并非真的像一个英雄像是过往黑色电影的孤单侦探,行走在道德的灰色地带,使用着令人质疑的手段,去试图做出改变,但始终未果或是适得其反。

而最能够凸显《黑暗骑士》作为后911时代黑色电影的元素就是其对于作为现代社会的新型风险之一的恐怖主义的直接描写。深究小丑所代表的恐怖主义本身,它实际上是一种暴力化的现代犬儒主义.犬儒主义由古希腊哲学家安提斯泰尼所创立,主张人不应受各种习俗和规定的限制,应以追求普遍的善为人生之目的,为此必须抛弃一切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随着犬儒主义的发展,它原本的内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犬儒主义仍包含着古典犬儒主义愤世嫉俗的特质,但愤世嫉俗已变成了玩世不恭,而对于道德标准的追求也不复存在。

作为现代犬儒主义者的小丑,认为所有人都是虚伪的,他们都在使用谎言的表皮去遮掩其丑陋与肮脏的血肉,而唯有他自身是最真实的,能够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丑恶。小丑自认为是这个腐败社会的批判者,通过暴力的对于虚伪的揭露,来达到一个能够冷眼审视世间的本真维度,使世人和自己都摆脱谎言与虚伪。

小丑相当自信地持有着人性本恶的消极想法,他在与蝙蝠侠对峙时,说道当事情脱离控制时,那些文明人立马就会抛弃他们的伪装,而选择去展现他们丑恶但真实的一面。小丑认为这些人是本可以选择不去行丑恶之事,但是他们仍然做出了丑恶的选择。这看似做出了一针见血的批判且给人们提供了选择的自由,而小丑好似看穿了一切,在一旁以荒谬和玩笑对待这个荒谬的世界。但这种对于谎言的摆脱本身就是一种虚伪的谎言,而他呈现的自由实际上是一种虚假的觉醒。人们并非主动去选择那丑恶的一面,而是在这个环境中不得不这样做。当小丑在三个暴徒之间留下了一条棍子,让他们选出一个赢家,或是小丑在两艘客船上安放了炸弹,让船上的人选择是否要炸掉另一艘船时,两种情况中的人们都作出了看似丑恶的选择,但这一丑恶的选择并不能说明他们的表层之下必定是丑恶,而是他们在这个情况下不得不这么做。由此看来,小丑所宣称的批判与斗争同时也是倒错的,他的目的并非是想要去获得真相与真实,而是对于“揭露”谎言后所带来的社会的动荡以及毁灭的享乐。

再来,小丑似乎拥有着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但相比他人,小丑其实在谎言中陷得更深。小丑对于虚伪的批判,认为我们本可选择真实的态度看似是一种自由的觉醒,但这实际上是将自己的自由拱手相让,对自己的欲望的否定,我知道我要什么,但是我不去追求它。因此现代犬儒主义是一种消极的意识形态,也从未真正觉醒。

那小丑的恐怖主义为何又能造成如此大的危害呢?德国社会学家乌利希贝克提出,现代社会已成为一个风险社会,我们都在承担着现代化胜利所带来的苦果,就如蝙蝠侠这个符号的诞生为哥谭所带来的安宁一样,也是具有不确定的后果的,这些后果将影响着人们对于风险的预期。贝克将传统的风险模型分为几率与影响两个部分,主要适用于对于人类的外部打击,正义与邪恶在此有着明确的界限。但由于当今社会充满着无数的未知变量以及不确定性,风险模型在当今已不再适用。911恐怖主义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不再可预测,并具有极端的破坏性,而其最具有颠覆性的是它以动机代替了几率,使恐怖主义行动具有人性的复杂性以及无限可能性。再者,恐怖主义所带来的恐惧并非它的行为本身,而是恐怖主义所引起的大众的预期,公众敌对蝙蝠侠,要杀死暴露蝙蝠侠身份的员工或是蝙蝠侠以及当权者为了抵御恐怖主义行动而采取的一系列不道德措施,而这些预期往往会揭示甚至改变我们真实的自我,这正是蝙蝠侠与小丑所争夺的哥谭之魂,即我们浅层之下的真实自我


PART3  保守主义者的白色谎言

让《黑暗骑士》成为后911时代黑色电影的元素不仅仅是对于恐怖主义的直接描绘,还有对于美国政府对恐怖主义应对方式的影射。在911后,小布什政府应对恐怖主义,出台了爱国者法案,允许美国政府无需根据地窃听手机,调用私人资料。在当时,小布什政府利用民心惶惶来正当化这种侵犯人权的行为,声称一切都是为了大局着想。而在几年之后的自由法案收回了大部分这样的权力,但直到斯诺登的泄露,全世界的人才意识到美国政府从来就没有放下着侵犯隐私权的力量。

在《黑暗骑士》中也有关于爱国者法案的直接对应,为了在小丑再伤及人命之前找到小丑,蝙蝠侠将整个城市的手机改造成了接收声呐的麦克风,整个哥谭的隐私都在蝙蝠侠一人之手。这实际上是一种保守派的“智慧”,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柏拉图将其称为“高尚的谎言”,当权者以及意见领袖必须为了民众的利益向它们撒谎,因为大众的意志以及决心不足以让他们主宰自己的命运。令人不安的是这种“高尚的谎言”在影片中的世界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原则,所有权力机关之后的人都深知社会的秩序与安宁只能建立在谎言之上。哈维丹特假冒成蝙蝠侠来让真正的蝙蝠侠组织小丑,戈登假死以此来在暗中帮助蝙蝠侠,而蝙蝠侠在最后担下了哈维丹特的罪行,并维持着光明骑士的谎言。作为当权者即使知道真相与现实,仍要毫不犹豫地给大众灌输高尚的谎言。若谎言被揭穿,若大众知晓了当权者为了达到正义而使用非道德手段时,对于那么对于社会制度以及司法体制的信任则会不复存在,而混乱与毁灭就会随之而来

尽管能够维持社会的安定,这种保守主义的"智慧"是相当危险的,由保守主义的当权者所创造的叙事中人民是缺位的,人民在其中就如故事的背景板,对于自身的命运并不自知且对其没有任何话语权,这与保守主义当权者所宣称的民主社会是矛盾的,且在进一步粉碎他们想要维持的民主社会。就如丹·布朗所提出的质问:谁来监视监视者?这也是我们应担忧的问题。


PART4  充当麦高芬的哥谭之魂

麦高芬是多数好莱坞动作电影的必要元素,希区柯克这样定义麦高芬:角色在乎但观众不在乎的东西。但《黑暗骑士》使用的麦高芬并非是某个只有角色在乎而观众不在乎的圣杯或毁灭性武器,而是更为抽象,且关乎我们的生活。蝙蝠侠和小丑看似只是在争夺对于哥谭之魂的定论,但这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观的对抗:我们世界的表层之下到底是充满着善与秩序还是毁灭与混乱?在这场战争之中,其中具有四个势力,我们可以通过罗伯特麦基价值矩阵对其进行解读。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提出了价值矩阵,首先是正面价值,是代表着正义的蝙蝠侠,哈维登特与戈登局长所组成的联盟,想要维持哥谭的秩序与安宁;其次是矛盾价值,和正面价值直接对立,是代表着非正义的哥谭的罪犯;然后在正面价值和矛盾价值之间还有相反价值,一种既有些负面而又并非与正面价值完全对立的价值,是代表着腐败的哥谭官僚;而最后则是负面之负面,一种具有双重负面性的对抗力量,到达了人性黑暗势力的极限,是小丑所代表的虚无,不再在乎善与恶,而只想要解构两者之间的界限,使世界陷入混乱

代表虚无的小丑可以说是代表正义的蝙蝠侠完美的对抗力量,罗伯特麦基这样说道:"主人公及其故事趣味性和打动人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反派的力量有多大,唯有强大的反派,才能创造强大的阻力,由而造就精彩的故事,而小丑作为反抗力量最为强大的一点就是他深知蝙蝠侠以及哈维登特的弱点。

小丑深知符号的运行机制,作为犬儒主义者的小丑看出了蝙蝠侠所创造的叙事的虚假,在符号后只是一个血肉之躯,因此蝙蝠侠这个符号所代表的恐惧对小丑不能起到丝毫的作用。而正因小丑知晓符号的本质,他也深知如何摧毁一个符号,即摧毁符号的理念,即其真正的自我。他达成这一目标的方式是迫使主人公陷入艰难的选择,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说道:"一个人在压力下做出的选择会展现他的真实自我,压力越大,展现就越深层,做出的选择就越接近角色的本质。小丑通过各式各样的恐怖行动,逼迫蝙蝠侠做出选择,想要借此展现符号之后他只是个充满缺陷的凡人,将蝙蝠侠的符号拉入现实,以此来摧毁蝙蝠侠这个符号。虽然小丑的这一进攻对于蝙蝠侠并未奏效,但对于哈维登特却起了作用,在小丑造成的压力之下,哈维登特做出的选择揭示并改变了其真实的自我,作为哥谭最后的希望与象征的光明骑士在此崩塌。


PART5 黑色的骑士

在哈维丹特坠地的那一刻,哥谭赖以生存的符号光明骑士已经被摧毁了,而小丑又以他的恐怖主义行动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他的犬儒主义式观点,小丑看似已经胜利了,但这场关乎哥谭之魂的战争并未结束。在与小丑的较量中,蝙蝠侠变得更为强大,并在这后一幕做出了最艰难的选择,逆转了这场战役的局势。蝙蝠侠重新创造了哈维登特的叙事,通过的高尚谎言维持了光明骑士的符号,并通过自己承担全部的罪责而避免了走向了犬儒主义,重新占据了对于真正自我以及哥谭之魂的主导权,遁入夜中,作为英雄的蝙蝠侠死了,而黑暗骑士诞生了。

 

参考文献以及视频论文

《Philosophy of Christopher Nolan – feat. Batman Dark Knight Trilogy – Wisecrack Edition

《Philosophy of The Joker》 – Wisecrack Edition

《The Ultimate Post-9/11 Allegory: The Dark Knight on Risk and Terror》

《现代犬儒主义——工薪阶层最容易陷入的意识形态陷阱》——未明子

《Meaning in Batman: The Dark Knight》– Earthling Cinema

《The Dark Knight — Creating the Ultimate Antagonist》————Lessons from the Screenplay

《The Dark Knight: The Only Post-9/11 Noir》——The Take

《永远改变超级英雄电影的《黑暗骑士》》——超粒方 

《The Pervert's Guide to Ideology》——Slavoj Zizek

《STORY》——Robert McKee

《黑暗骑士》意识形态分析——黑色的骑士&白色的谎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