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矮小症和晚长的区别
最近的医院门诊总是能够遇到一些15岁左右的大孩子来看身高,其中一个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16岁的高中生,身高160cm,骨龄17岁,骨骺闭合,已经没有多少能够生长的空间了。孩子感到很悲伤、愤怒、绝望,认为是家长认为孩子可能晚长的观念害了他。老观念认为孩子早长与晚长之分,更有这样一句话:“二十三还要窜一窜。”然而研究结果分析往往不如人意,因为晚长是个小概率的事件,而且“晚长”多发生在社会物质生活贫乏的时代。接下来,让我们国家一起深入了解它们一下矮小和晚长的区别:
什么是“晚长”?
晚长的医学术语是指“体质性青春期延迟”,即一个孩子到青春期之前身高是正常的或者偏矮的,到了青春期,当其他同龄的孩子开始了青春期的发育时,这部分晚长的孩子还不开始发育,会显得他们身材矮小,当其他同龄的孩子停止发育或发育减缓时,他们才开始快速发育,往往这类孩子的父母也有晚长的经历。
如果要进一步判断的话,需要测骨龄:
1、如果骨龄滞后于实际年龄,生长激素水平正常,可能是生长迟缓或青春期延迟。
2、如果骨龄与实际年龄相符,就不算晚。
如今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一二十年前巨大的差别,父母的身高不一定可以代表准确的遗传身高,如果一个孩子的个子落后于同龄人许多,年生长身高<5cm,需到医院寻求专业帮助,切不可盲目等待。
如何判断矮小?
那些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的第3百分位数的儿童被认为是矮小,那些在第3至第10百分位数的人被认为是矮小。一般来说,2岁以上儿童的生长发育应该是每年5-7厘米,如果儿童总是站在队伍的前面,去年的衣服和鞋子还能穿,这意味着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些缓慢。家长应定期监查子女的身高、体重和性发育情况,每3至6个月进行一次身高记录,一年进行一次骨龄测试,当子女身高落后或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时,家长需要到带孩子到专业医院进行评估。
通过以上介绍,想必家长也了解了儿童矮小症和晚长的区别,如果家长还遇到其他问题,欢迎留言,或者及时带孩子专业医院的内分泌科进行全面的检查,寻求专业的判断和帮助,避免错过孩子的黄金治疗时期。
最后,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