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游戏、影视里的刀子的看法
突然感觉现在很多游戏都不怎么发糖了,改发刀子了,玩个手游,剧情有刀子,玩端游,剧情爆点也是刀子向为主
虽说不反对这一类做法吧,毕竟能调动观众情绪,做得好的还能升华一下作品
但刀子也是分好刀子和烂刀子的
好刀子是什么,是能升华人物,拔高作品格调的,能通过一个人物的遭遇反衬出作品大背景下的时代洪流或者是人物命运,其更多是强调人物在大环境下与周遭事物不可抵抗的悲壮感,简单来说就是以小见大
而烂刀子是什么,是一个人,他死了,前因后果交待的很潦草,然后又很刻意
现在手游挺喜欢搞这一套,写一个好人,然后突然把他写死,甚至不需要为了剧情推进而被写死,而是作者单纯想发刀子
举个例子:
有这样一位老人,名叫张爷爷,他一生都在工作中度过。虽然他非常努力工作,但他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他生活在一个艰难的时期,社会上充满了贫穷和不安全感。
张爷爷有一个非常亲密的家庭,其中包括他的妻子、两个儿子和四个孙子。虽然日子很艰难,但他总是尽力给家人提供最好的。
有一天,张爷爷的孙子们成立了一个团队,打算参加全国的青年创业大赛。张爷爷虽然已经年迈,但他为自己的孙子们感到骄傲,并且对他们充满信心。于是,他毅然决定支持孙子们,帮助他们取得好成绩。
然而,在比赛前夕,张爷爷突然身体不适,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疾病。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仍然坚持为孙子们提供支持。在比赛期间,他每天都来到现场,为孙子们加油打气,鼓励他们勇往直前。
就在比赛进入决赛的前一天,张爷爷突然病情加剧,无法继续支持孙子们了。虽然他很遗憾无法亲自见证孙子们的成就,但他仍然非常信任他的孙子们能够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最终,孙子们在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取得了第一名。这个消息传到了张爷爷的耳中,他感到非常高兴和骄傲。然而,在夜里,他因病突发,离开了我们。
尽管张爷爷不在了,他的家人和孙子们都倍感悲痛,但是,他留下的这份无私的关爱却将永远铭刻在他们的心中。
呜呜呜,太刀了
这种用ai一样写法的故事在手游剧情里不能说很多吧,但或多或少还是有的,单纯为了刀而刀,很难打动人
在写另一种:
在东西里,徐彦遇到了一位老兵。这位老兵是革命的亲历者,在艰苦卓绝的时期也曾留下过革命的足迹。他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的,并传授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徐彦向这位老兵学习很多东西,包括军事方面的技能与战术,领袖修养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沉淀下来这些经验成为了他在将来中行走的基石。
然而,在一次对外作战中,老兵却因伤势过重牺牲。虽然心痛,但徐彦不恐惧敌人,他因那个崇高的背影而更加坚定了自己为之奋斗的道路。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更加努力地学习,用实际行动来完成自己的梦想并背负这位老兵传下来的精神、信仰、荣誉和爱国主义精神,渐渐地,他成为了一名有追求的人,望着那裹着浓重历史大地,见证这个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正如老兵所说:世上没有完全的平等,但是不去争取,得势者将永远不会让千千万万的人们获得自由。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感召之下,徐彦以他崇高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信念让更多人看到了自身价值并于成功之路上阔步前行。
这种刀是比上一种高级点的刀,体现了一些时代背景,但仅此而已
我是不会写了,但是或多或少能品出来一些,毕竟现在写刀子向剧情的那么多,基本都麻木了,甚至有点想笑
时至今日,能打动我的作品没多少部,上一部觉得真刀子向的甚至是个纪录片向的电影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我很难与这些东西共情的原因,看jojo没感觉,玩尼尔机械纪元没感觉,玩噬血代码没感觉,很多公认刀子向的东西都没啥感觉
但我看《延安文艺座谈会》都能看哭,白纸黑字,没有什么插图,没有什么雕文织采的词藻,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大白话,再配上一首耳机里随机播放到的Bohemian Rhapsody
在这篇文章里没人被刀死,它甚至都不是一篇故事,但这就是触景生情
让我想起了一篇古文《祭侄文稿》,单纯的读可能没什么感触,但联系历史,了解到其背后所蕴涵着的那种创作背景,再去读就有不同的心境了
一是发刀子的背景,二是刀子背后的含义
所以为什么总说那些名著很经典,人家发的刀子有些时候都不需要有人死,而读者隔着一张纸都能穿越到几百年前的故事里不自觉的代入,然后被虐得几天都睡不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