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群中心呼唤身体——衣物和场的辩证法

裸露癖的身体
在上一篇文章
身体与衣物的辩证法
中,衣物否定的自我中介使它获得了自己的身体。这一身体通过不断地将自己作为衣物外在地暴露出来,并且不仅如此,它还将这种暴露行为本身暴露出来,从而获得了自己的内在性(你可以理解为这种遮蔽是否定之否定,暴露的暴露,但和日常语境不同的是,否定的否定
不等于
肯定)。 因而,这一身体的丑闻在于,它是一个暴露癖的身体,所以仍然是一个加倍地暴露在外面的衣物。上一篇文章中的身体,它仍然只是一件衣物,这一衣物通过自我否定、自我的暴露和遮蔽(
啰嗦地提醒一句,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遮蔽是加倍的暴露
)分裂出了衣服和衣服自己。假如我们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就是:
日常理解:衣物+身体=整全 在这里则是:衣物+非衣物(自我否定的衣物,伪装成身体)=整全
衣物的场
通过上面这一自我否定的运动,衣物进入到衣物与衣物的关系,这一关系首先是衣物的自我遮蔽;
而正因这种自我遮蔽,衣物是它自己
。通过这一运动我们可以看到,衣物通过自我遮蔽演化出身体化的衣物,进入到衣物与衣物的复多的关系当中,获得了其内部性;同时,这种遮蔽使得衣物的复多关系仍是衣物的自身关系、内部性仍是暴露出来成为一种外部性的。
这一运动,使得衣物结构出了自己的场
。在场之中,复多的衣物结成一个单一的场,而这个单一的场又排斥其它的衣物,进入到与衣物的复多关系当中——它通过这种方式设定衣物与身体的界限,但这界限仍然是变动的,因为场处在单一-复多的往返运动当中。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甚至不需要一个场地,只需要一群人站在一起就可以结成一个场。 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能感觉到,也能说出他们是“一群”。这“一群”就意味着他们能把自己和周遭划开界限,同时我们有时也会好奇地加入,被吸引到这个场之中——想想看热闹的时候,不就是看到一群人,然后自己加入其中吗?
在人群中心呼唤身体的衣物
根据前面的运动我们可以看到,衣物和它的身体之间的差异,是不断地发生又瞬间将自己掩藏掉的;这一差异化的运动,使得衣物不仅演化出自己的身体,还使得衣物结成场来寻找身体;
它总是作为一个剩余,无法被衣物化的剩余,如同幽灵一般,出现又隐去,同时颠覆衣服建立起的整全的秩序——它是颠覆整体的部分。
因而我在上文写的等式是不成立的,应该是这样:
衣物+非衣物≠整全
围绕这一幽灵般的差异(
我这用的是差异而不是差异化,因为这个差异是通过衣物自身的差异化运动设定出来的,作为至高的中心,设定了整个场
),衣物结成了一个场,因而这个场是中心化的。身体早已遗失;
为了寻找身体,衣物必须来到人群的
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