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访谈】123来玩耍吧?向不正常的世界致以POPSONG
这是十年中最“什么都没做”的一年
——你在上一部作品《Pale Blue》的采访中这么说过(参照:米津玄师《Pale Blue》采访),那么此刻再次面对这个问题,对你来说2021年是怎样的一年呢?
嗯,不怎么记得了。去年于我而言,可以说是作为音乐家的这十年中最“什么也没做”的一年。虽然出了1张单曲,但是没有举办巡演之类的,作为音乐家就只做了这些。或许这就是30岁迎来的一个转折点吧,也可以说是让人平静下来的一年。不过,这样的情况与其说是刻意造成的,不如说是顺其自然的结果。
——一个人度过的私人时间很多吗?
是啊。总觉得在家里度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在看电影。比如通过YouTube的推荐视频来重温以前的电影,回顾了一些以前看过但现在已经不记得的内容,多的时候一个月看50部左右。我觉得从音乐以外的地方可以得到一些有益于作曲的反馈,所以看了很多电影。

“无聊”是具有消极和积极两面性的词
——比如你看了什么样的电影?
虽然看了各种各样的,看了很多并不是因为私利私欲而犯罪,而是一直在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表现在这个世上为目的而犯罪的反派角色的电影。这个体验对制作《POP SONG》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机动警察剧场版》、《Seven》、黑泽清导演的《CURE》等,我对这些作品有共鸣,那些也有不能用音乐来表现的地方。
——在哪些地方产生了共鸣呢?
虽然不是最近才开始发生的事情,例如看SNS,总是会发生争执。仿佛是被“义愤”这个词所影响,言论有着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的大趋势。但稍微多看看的话,就会发现一些非常恶毒的话,会有觉得“大家很不正常啊”的时候呢。所有人看起来都很不正派,甚至觉得生活在这个世上的人都疯了。但是,越是关注这些东西,视野就会越窄,突然一瞬间说出“大家都不正常”的我或许才是最不正常的吧。我所过的生活有些特殊,和我拥有相似立场的人也很少。尽管如此,“在这个世界上最堂堂正正的只有我自己吗”这样的思考还是有过很多次,《POP SONG》是将这种感觉以颠倒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这就是所谓的价值颠覆吧。你列举的电影里也有这样的中心思想,我听完《POP SONG》后印象最深的句子是“全部是无聊至极”。在那几句歌词里也感受到了“推翻价值”这样的共同主题。
虽然“无聊”这个词从语义上来看是非常消极的,但对我自己来说,它不仅仅只有消极。立川谈志也说过“人生就是打发闲暇,直到死亡的那一刻”,我觉得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救赎的语言。即使是逞强活着的人,如果想到“反正人生就是死前用来打发时间的连续罢了”,大概也会如释重负吧。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句话。大家都在拼命地生活,疏远着那些无聊玩耍般的事物。但是,越是想远离它,反而就越无法理解活着的意义。我思忖着到底有多少人能够在意识到这一点的同时一边生活着呢。
——歌词里有一句是“唱出一首只属于你的歌”。这个和“全部是无聊至极”有一种相互呼应的感觉
就像“全部是无聊至极”这句话涵盖消极的部分和积极的部分一样,这首歌本身也有两面性。我喜欢有两面性的东西,带有矛盾的事物是有魅力的。“唱出一首只属于你的歌”这句话,如果不使用这首歌的这个曲调的话,是我很难得用到的词,也是不想唱的词。如果要问“只属于你的东西是否存在于世上”的话,我认为是没有的。归根到底,一个人能做的事情很有限,一个人的人生中所创造出的东西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所有的人,我都这样想。所以为了将这句词融入歌曲中,必须采取这样的形式。并且,也只能说“不过那也依旧都是穷极无聊”。

变身→美少女战士→POP SONG
——《POP SONG》是从Play Station方面得知希望制作CM曲而创作的歌曲。是什么时候开始策划的?
是在去年秋天左右开始着手创作的。我从小学的时候开始就一直玩Play Station,因为这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对此提案可以说是求之不得,而且给我一种“能做得很有趣呢”的印象。然后,刚开始写歌的时候刚好和看了很多乱七八糟电影的时期重合。所以,那个时候的体验对创作《POP SONG》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我觉得这种采用了像是罗马音乐风格的曲子是前所未有的,对于曲调、录音方面有些什么印象呢?
以Play Station的广告曲作为前提,思考着这首曲子应该要做成什么样子呢。Play Station单从名字上看就知道,反正是玩的东西嘛?所以就在歌曲中注入了满满的“玩吧!”的情绪。其实是以MV的意向而创作的呢。因为有“想在MV里变身”的想法,就把“变身”作为了一个关键词。
—在CM和MV的影像中,士兵变身成为了米津桑,那个主意是米津桑你提出的吗?
先提出的是我。具体的部分和技术方面的部分当然还是见玉渝裕一监督的想法,但着装打扮和概念上是自己的主意
——那么从那种概念上是如何到达这种曲调的呢?
最初是有“想要变身”的想法,从那里开始,小小的方法论逐渐膨胀,从“变身”开始,联想到美少女战士,就有了将变身片段的效果音镶入乐曲中的主意。对“那种效果音源要怎么制作”感到烦恼,委托历代的“美少女战士”的音乐制作公司,使用了让他们新制作的变身片段效果音。除此之外,因为想要有一些积极意义的“廉价感”,就制作了YouTuber视频中经常使用的欢呼声,心脏跳动声,布谷鸟报时挂钟之类的特效音,融入曲中。将那些东西落实在歌曲中的话会变成什么样呢,让小小的方法论膨胀,和坂东君沟通(坂东祐大,参与《海之幽灵》编曲的音乐家)一起掌握了平衡后,最终呈现出了这样的一个形态。

变身是某种改变
——最初想变身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是一种将错就错的突然改变。……虽然这么说可能会有语病,但是自己设计的变装,可以说是将自己的身体变成了画布。因为孩童时期就在纸上或是电脑上画画,所以一直有着那样的想法。只是那个想法到现在为止都不适合自己的肉体而已。但是年纪到了30岁,多亏了某种突然改变,一直以来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如果是5年前或10年前的话,会觉得与自己的身体不相符,应该绝对不会做那样的事。实际做了之后感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米津桑这样的姿态,和平时的人格不一样吗?
怎么说呢。我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的某种人格。也许和喝得酩酊大醉的我很接近。虽然没有被大众看到,我觉得自己从很早以前就有这些姿态,将这一点表现出来的想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明确了吧。
——这个变身,是不是试着做了之后心情舒畅,很愉快?
与其说心情好,不如说没有违和感。因为是第一次的体验,所以我想过很多结果,但就是普通地很开心。
——对于米津桑的想法,CM制作方是怎样的反应呢?
他们也没有提出“请以这样的形式做”的命令,可以说是让我有了容易实施的好环境,所以我制作得很自由。我觉得用自己现在的模式去做对自己来说开心的事情是最合适的。


举止和表情都是通过自身表现出来的
——出现了很多士兵,米津桑进行了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动作MV,简直就像进入了游戏的世界一样,真是非常有冲击的影像。拍摄会相当辛苦吗?
虽说拍摄花了3天左右,但依旧是至今为止的MV中花费拍摄时间最长的。
——在影像中米津桑的举止动作和表情演技,是和导演以及制作方一边商量一边决定的吗。
因为我很明确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没怎么和制作团队商量。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有向一直协助我的跳舞老师辻本(知彦)桑请教,但基本上我只做了自己构思的东西,然后这次就完成了。而且实际做了之后学到了很多。
——学到了很多,怎么说呢?
辻本桑告诉我,连衣裙搭配彩色紧身裤和高跟鞋,穿这样的服装的话,身体上的表现也会自然地变得柔软。一开始我想用更有力的感觉来表演,但是实际尝试后发现了即使是跳舞,也有和那种服装相称的动作和看起来很美的线条,顺便说一下,摄影的时候我受伤缝了3针。
——诶?是吗?
MV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士兵们兴高采烈地走向外面世界的场景。在最后的拍摄中,扮演士兵的大家穿着沉重的铠甲,拿着剑,大家都筋疲力尽。我觉得这是我必须要设法主持这个的局面,于是大声地吼了起来,把手一下子举起来,让气氛高涨起来,结果手撞到了摄影起重机上。大家都很兴奋,我想就这样继续下去,然后工作人员就从对面飞来,等我注意到的时候已经流了血。所以最终缝了3针左右。
——这次的《POP SONG》,无论是歌曲的构思、视觉图的影像的举止动作,都是扰乱现有的常识,让人觉得有某种欺诈师般的存在感。那和米津桑先前说的“开心”有关联吗?
我觉得没有比流行曲更根本的事物了。虽然很难形容,总之就是,流行曲可以不用刻意表现自己。当然,我有意识到迄今为止所创作的曲子都是基于我自己的精神和技术,这是在自己的人生中培育出的东西,但同时也有觉得不是自己的东西的感觉。我觉得这是流行曲的妙处之一……是因为,我不擅长地域性之类的东西。
——地域性?
就是故乡和地方性之类的。可以说是归属意识。我自己没有什么归属感,也不太想从属于任何地方。而将我这个想法变成现实的,就是流行乐。因为无论走到哪里它都能韬光养晦,让人感到很舒适。
——我认为“流行”这一概念,能够不受任何地方性规则和习惯的束缚,有着用普遍性的东西就能连接起来的强大力量。因为想传达这个想法所以把《POP SONG》作为曲名吗?
是啊。为了制作这样的东西,虽然也有其适应性,但是我认为还是得遵循非常复杂的顺序。做出流行东西的方法,会根据时代变化有所不同,只靠自己的支配是无法解决的。所以我觉得没有比挑战流行更根本的东西了,也有做的价值。我觉得我爱流行音乐的最大理由应该就是这个吧。

为了捕捉游戏中所感知到的世界的分辨率
——因为这次是PlayStation的CM曲,所以请告诉我一些和游戏有关的事情吧。从小就对游戏有很深的感情,米津桑从游戏文化中获得了些什么的东西呢?
如果把人类大致分为不良少年和御宅族两种类型的话,我就是御宅族那边的人,我能感觉到自己从出生开始就有着这样的灵魂形态。要说为什么变成这样了的话,我觉得我自己对于某些事情的想象很夸大。总是在心里描绘着远离现实、无论怎么挣扎都无法到达的虚幻世界。虽然虚幻类的小说、漫画、电影都有,但是第一个教会我这些东西的是游戏。眼睛看不见的东西、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虽然被认为不存在,但实际上可能存在的东西……通过感受这些东西,现实就会有所扩张。通过控制器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的体验,会让我感觉到这样的世界或许真的存在于某个地方。比如在RPG的梦幻世界之中,通过控制角色的移动让自己沉浸其中。从那个世界回来后,现实生活的分辨率便会提高,在没有任何奇特道路的前方,这样虚幻的世界正在扩大,而我认为自己也许可以抓住那一隅。这是为了捕捉这个世间而提高的分辨率,我认为这对于活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游戏告诉了我那样的道理。
——虽然有很多种类,但是米津桑喜欢什么类型的游戏呢?
基本上是RPG的吧。我最喜欢能一个人不慌不忙埋头于故事中的游戏。
——以前你在音乐Natalie上接受采访时透露十几岁时玩过《汪达与巨像》(参照:《汪达与巨像》×米津玄师访谈),还能举出其他喜欢的游戏名吗?
《最终幻想》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在玩,我很喜欢呢。之后还迷上了《女神转生》的各种系列以及《妖精战士》的一系列。《传说之下》也是我很喜欢。
——如果米津先生是游戏创作者的话,想尝试制作怎样的游戏呢?
我想制作像群像剧一样的东西。比如《SaGa series》系列那样,通过各种角色的视角来让故事浮现出来的创作方式就很好。《八方旅人》这一游戏8个角色都是主人公,每一个角色都有一个独立的故事,这是一部缓慢地互相缠绕着,最终走向一个终结的作品。我觉得那种类型的很有趣。
——我明白了。那么最后请让我问一个简单的问题。2022年想做什么?
嗯…做什么呢。我希望能继续快乐地活下去。渐渐地,自己对于想做的事的平衡发生了变化,不想一直做同样的事情。如果要举一个例的话,我想改变唱歌的方式。事实上,至今为止也以5年左右为单位在缓慢地改变着自己的唱法。虽然声音是乐器,但是也只有一个,所以差不多也听腻了。就想试试换了吉他一样,把歌声也做出改变。我最近常想,虽然已经30岁了,但今后若是能让歌曲有不同的听法就好了。

翻译:米津玄师资源放送协会
校对:弥雅
⚠️仅供粉丝阅读⚠️
⚠️禁止未经许可转出站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