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之得.原始章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道、德、仁、义、礼五者,其实是一个东西。道生天地万物,所有的一切包括人在内都遵循道的规则在变化发展,并且它躲藏的很好,万物几乎不知道它的存在。有了道,终究还是会有少数人发觉到它的存在,然后对道有了一定的理解,那就叫做德,德可以让万物更好的按照道来发展,这也是万物想要的,所以叫“得其所欲”。而德体现在人事方面最重要的就是仁啦,仁就是大家都亲近的,就是慈惠恻隐之心,就是来帮助人人之间成事。但是光有仁还不够的,还要有义,仁讲究的是合情,义讲究的是合理,就是这个可不可以,那个应不应该,合理的好的积极的行为做法应该要奖赏,不合理的不好的过分的做法应该要惩罚,用来立功立事。礼的话就是礼法,就是一套规矩,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套规矩不是说用来束缚人的,而是说根据长期的智慧知识经验的累积总结出人与人之间比较合理的一套规范,行为准则这样,能让人越来越好,更像个人嘛。要想做好一个人,这个五个方面一个都不能少。
贤人君子,对大时代的兴盛和衰亡的道理是很明白的,对事情的成功和失败的判断是心中有数的,对世道安治和动乱的大势趋向很清晰,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留什么时候就该走了。所以就藏起来研究道理修身养性(比如诸葛亮藏于隆中),等待天命时机的到来。等到天时到了然后行动,就可以以四两拨千斤的力量位极人臣;待到机会成熟然后行动,就能成就后来人不可企及的绝代之功(比如秦始皇统一天下就是后来人永远都没有办法赶超的)。如果这辈子没机会,投胎重新做人换个肉体而已。并且也会因为对道的深刻理解而被后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