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同读红楼梦|75 论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

2023-06-10 06:37 作者:同读红楼梦  | 我要投稿

今天不谈隐喻,不谈纷争,谈一谈曹雪芹的爱红精神。

中华民族向往光明心向智慧,更愿意为他人着想,不同于其他民族依靠神权、宗教、血统凝聚人心,我们靠的是仁义礼智信,靠的是义勇忠贞鲜红精神凝聚人心。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就像古老蜿蜒的黄河一般,每一次变迁改道,就意味着无数百姓无家可归生灵涂炭,然而这里的人民依旧靠着坚强意志,与大自然抗争生生不息。

中华民族走过一段段曲折坎坷的道路,在血与火的厮杀中,中华精神饱经磨难,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为后世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今天的中华更加睿智开明璀璨耀眼。


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的精神经过千百年的积淀,早已融入到祖祖辈辈的血脉之中,他们各自怀揣着一腔热血忠贞,不断向外蔓延辐射,演绎一场场悲欢。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所到之处悉皆臣服,可最粗犷的游牧民族,也最终被中华文明折服,元朝如此,清朝亦如此,他们都被更人性,更具凝聚力的中华精神吸引。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昭君蔡女为大汉和亲,汉文明一直和边关民族保持兄弟般的情谊。


人们都想逐鹿中原,仿佛那里才是他们的精神乐园,这里不光有肥美的田野,更是人们心中的朝圣之地,这里有代表国家正统的精神意志,他们都想再次证明先祖雄姿,证明自己的忠贞不屈,先秦时期的精神早已经融入人们的血脉里。

始皇帝气吞山河统一六国,南征百越北击匈奴,收天下之兵焚百家之文,修长城万里祈泰山永固,仍惨遭倾覆,秦朝暴政也为随后两千多年历史,埋下了纷争的种子。

我们把历史的尺度拉长千年,历史一次次证明没有温情指引,世界迟早要堕入黑暗,失去了中华文明的忠贞仁爱,只靠穷兵黩武,灭亡何其讯也!


刘邦知人善任建立西汉,文帝景帝宽容仁爱,休养生息开辟盛世,而汉武帝雄才大略发兵北伐,犯我强汉虽远必诛,可百姓饱受战火,农民起义频发,民心渐失,国家逐渐分裂走向衰落,至王莽篡汉新朝建立,天下重新大乱,而后刘秀剿灭叛乱,建立东汉,至东汉末年,董卓谋反,天下再次陷入大乱。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曹孟德运筹机变胆略超群,讨董卓灭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于乱世之中鼎立四极威震八方。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建立魏朝,然而人亡政息,没有了强权束缚,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黏合曹魏政权,曹氏家族如一盘散沙,最终也为他人作嫁衣裳。司马家族篡权之后,依然没有稳固的统治根基,门阀相斗八王之乱,国家分崩离析,后引来五胡乱华,华夏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魏晋南北朝群雄逐鹿,三百多年战火不断,隋文帝定一统之业,而隋炀帝仁政不施穷奢极欲,劳民伤财大动土木,导致国库空虚民怨四起,大唐建立后,贞观之治休生养息以民为本,开元盛世万国来贺威名远播,而后玄宗昏聩奢靡,安禄山史思明趁机谋反,此后叛乱虽息,然而藩镇割据土地兼并严重,导致民不聊生,大唐盛极而衰,至五代十国又是百年大乱,战国的故事一直在延续。

宋太祖灭南唐后,大宋建立,可子孙一代不如一代,靖康耻、檀渊盟,尽显统治者狡诈贪婪本色,随后元朝入主中原,腐败严重民心尽失。

元朝不仁,明朝取而代之,此后273年间战火不断,至明末天下大乱,百姓揭竿而起,闯王杀进北京城,逼的崇祯自尽。而到了清末,腐败的更彻底, 民心尽失,相继发生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让近代中国遭受了百年屈辱。

历史一遍遍演绎,又如此相似,每一次改朝换代,都带来一次天下大乱。让人不禁反思,为什么中华文明一直处在动乱之中,外部袭扰内部纷争接连不断,真正的好年头没有多少。每当日子过好了,就开始骄傲自大,纵情声色鱼肉百姓,日子变差便你争我夺,树倒猢狲散各为其主,重回大乱,而折腾够了又开始反思,接着励精图治一段时间,而后进入下一个历史循环,似乎总是摆脱不了盛极而衰的历史周期。


思来想去,这些王朝的覆灭,究其根本是失去民心,失去凝聚力,民心向背最终决定一个朝代能走多远。

而中华民族饱经磨难,最终依旧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原因,我想也正是血脉里流淌着的鲜红精神。正是因为这鲜红精神的支持,蜀汉虽弱,却一心兴复汉室,江左虽强,却只知偏安一隅。

诸葛孔明七次北伐,七次败北,依旧不忘兴复汉室,北定中原。四川有天府之国美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蜀地沉心经营难道不好?为什么要耗费国力,做以卵击石的事呢?我想这正是因为中原自古便是人们心中向往的圣地,是祖先世世辈辈生活的热土,无论如何也要夺回来。

丞相的决策存争议,而赤诚的精神动乾坤。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腔赤诚感动了无数文人墨客。义勇忠贞自古就是埋藏在千古文人心中,最朴素最真诚的想法,也是凝聚中华的鲜红精神。曹雪芹与罗贯中都具有这种人文情怀,《三国》中诸葛之智近于妖,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桃园三结义,兄弟情谊大比天,关云长义勇无双,舍弃恩养也要回到兄弟身边。张翼德当阳桥畔震天吼,铁胆忠肝,悍不畏死。赵子龙龙胆亮银枪威风赫赫,长坂坡上七进七出孤身救主。仁义当先,兄弟为大,刘皇叔一怒摔阿斗,白帝城托孤,若不才取而代之。

蜀汉虽弱,但人心犹在。五虎上将,成为了仁义礼智信的化身,忠义、仁爱、奉献更是嵌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精神。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蜀汉依靠义勇忠贞、东吴靠金钱位置、曹魏靠权势谋略,也说明文化、经济、权利是国家稳固的铁三角。凝聚天下需要凝聚人心,凝聚人心又需要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又建立在稳固的政权之上。


蜀汉的人亡政息,也说明只靠嘴上仁义,并不能决定天下局势。曹魏最终为他人作嫁衣裳,没了义勇忠贞作为精神依托,没有真情凝聚天下,衰败后便是分崩离析,树倒猢狲散,后来的司马家族也诠释了什么叫自杀自灭一败涂地。

天下大乱之时,活着已是难事,或许那时候也没有正邪对立,只有生存与毁灭,只有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江水奔流到海不回头,夕阳落下明天又会照常升起,万物轮回复生,往事都淹没在尘埃里,可总有一种精神支持着我们走下去,那就是中华文明的鲜红精神,人们将彼此之间的感情一代代传递,于是有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我想这也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为闺阁传情的初衷。


同读红楼梦|75 论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