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米二的这把“刀子”,每一次挥动都能让我悲叹不已

一部作品如果仅仅聚焦在个人情感,那它也只能属为普普通通的言情小说。但如果它的情节能够唤起一整个时代青年的共鸣,那它便有资格跻身到佳作的行列。
再进一步说,如果这部作品对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的刻画还能映射出历史发展的脉络,甚至诠释出某种个人在面对历史巨轮时的那种无力和悲情,那想来它便有资格被视作为“神作”---

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是这样的(伴随着社会的变动,程蝶衣与其热爱的京剧也不得不陷入跌宕的命途发展),而董越导演的《暴雪将至》也有相类似的味道(男主余国伟做事殚精竭虑,但终究敌不过国家的体制改革,一夜之间沦为了失业者)。
从创作手法来评判,上述内容当属所谓的“以小见大”,表面看来也只是一种稀松平常的套路,但事实上要想完好拿捏,没有大师的水准也只会沦为刻奇造作般的存在。
不过让人庆幸的是,此等手法居然被国漫创作者成功运用了,而它便是被誉为国漫之光的《一人之下》---

就在最近开展的抗日剧情当中,米二除了借唐门门人的大无畏精神传递出热血漫画该有的燃感之外,还不忘在剧中埋下了一条关乎历史发展的“刀子”。
它既揭露了36贼之所以走上叛逆的真相,也很有可能交代了异人前景的悲凉感。而作为一路追看《一人之下》的自媒体人,每每看到米二“磨刀霍霍”的样子,我也难掩一丝的悲叹。
当然,为了能够让你们更好理解这种思绪的沉重,接下来我先从一个有趣的道理说起。
01.为什么魔法师无法统治世界?
喜欢二次元的你们不可能不知道《哈利波特》的存在,这是一部经由JK罗琳在上世纪90年代创作的奇幻小说,初版的时候只有500本,是一部不被看好的虚构创作。
然而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截至21世纪的当下,整个《哈利波特》系列不仅卖出了超5亿册的数量,而依据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更是获得部部卖座的待遇,成为了无数90后的童年经典,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魔法世界的大门---

《哈利波特》的成功是了不起的,但归根结底离不开罗琳赋予的缜密的剧情构造,这不仅体现在细无巨细的魔法师和麻瓜的生活细节当中(如如何回避麻瓜的发现,魔法部有一整套缜密有效的操作),这更是体现到了剧情的结局走向上。
伏地魔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终极反派,但区别于一般作品的邪恶大BOSS,他显然不是为恶而恶。他的动机非常纯粹且合乎逻辑,他只是不希望愚蠢无能的麻瓜能够生活在阳光底下,而魔法师只能够蜷缩到阴暗的角落里头---

这与其说是作恶,还不说如是价值观的反抗。于是伏地魔聚拢了一批强大的纯血统魔法师,并运用暴力来进行政权的夺取,并筹划着向人类世界发起总攻击。
当然,如上一切构想都被哈利波特摧毁了,最终魔法师也走回到往昔和麻瓜友好相处的状态,继续活在“夹缝”之中。
你们可别以为罗琳是为了“过审”或者“降低作品的年龄分级”而故意让结局走向了大团圆。
不是的,在我看来,罗琳的安排其实有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量:人类迟早会超越魔法师!

是的,麻瓜只是封建时代中魔法师傲慢的称呼,事实上当时间到来哈利所处的年代,当以蒸汽火车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开启之后,魔法师原本拥有的“个体优越性”已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事物。
这也代表着如果伏地魔的“暴力政权”得以推行,那假以时日当人类因技术爆炸而获得前所未有的力量之后,魔法师们也只能在麻瓜反击下粉粹成炮灰而已。
因此可以认为罗琳的设定无关审核和低龄,相反还是以哈利为首的魔法师们想要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可择方式,是理性且必然的结局---

《哈利波特》里知名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
“人类的科技发展”在过去数百年间着实迅猛剧烈,哪怕直至21世纪的当下也从未放缓过脚步(什么互联网、智能手机全都是近20年来的产物)。
但不可否认,在一面灿烂发展的同时,也必然存在着被淘汰的另一面。
就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当时代巨轮滚滚前行的时候,再倔强的个体也难逃悲凉的厄运,而此等精妙的理念展现,也同样被米二藏进了《一人之下》的剧情当中---

有一路追看漫画的朋友应当知道,最近剧情已经到来抗日篇章的白热化阶段,但似乎战况一面倒向了日本军,以唐家仁为首的唐门门人或许也难逃修罗场的宿命。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唐家仁的幻身障会被日本军轻而易举的识破呢?难道忍众头目真的具备着某些足以媲美八奇技的力量吗?

唐家仁虽自信且兴奋,但始终不理解为何幻身障会被识破...
我不否认上述猜测的可能性,但在我看来米二应该将真相藏进了这样一番话里---
“很重,这就是子弹...”

说出这番话的人当属另一位强大的唐门门徒,而彼时的他正一人对峙着一系列能力不菲的忍众以及后来赶到的日本军。
开始时战斗还是一面倒向唐门这边的,但随着日本军的到来,这位唐门强者却似乎有点儿吃不消。在连绵不绝的枪林弹雨的冲击下,他身上披挂的乌梢甲也即将崩毁殆尽。
然而即便如此,他还是做出了这样一番勇猛的决定---
“不止忍众,这里的鬼子兵也不能留!”

为什么置身生死边缘还不能逃离?这固然有着唐家仁的命令,但他大可以迂回拖时间而非选择在仅余的时间中将对面的日本军全体击溃。
因此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他深切的感受到子弹的威力,他非常清楚如果任由这样的武器留存下来,那必然会对同胞造成沉重的伤害,让抗日战争变得无比艰难起来!
没有一位唐门战士是窝囊和不理性的,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能逃脱所谓的“时代局限性”。
敢于用“拳头硬碰枪炮”这确实是无畏大义,但较真来看,这显然也是错把枪炮当“稀世珍宝”而导致的错误判定。
说白了,所谓的必须剿灭,在日本军看来也只是愚蠢的行径---

02.工业革命究竟代表了什么?
甭管是《哈利波特》的魔法师,还是《一人之下》的异人,这两个群体都有着普通人类不具有的超自然潜力,只需在往后的人生中持续锻炼,那假以时日手撕鬼子也只是稀松平常的表演而已。
但这又能代表什么呢?
在古代社会或许还能享有满满的优越感,但当时间踏进20世纪,随着一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之后,个体的能力差异也已经被强大的工业化产品给彻底磨平。
说白了,日本军的枪炮根本就不是稀世珍宝,相反也只是一些随处可见的大路货而已。在掌握着现代工业革命力量的西方国家看来,想要多少就能生产多少,或者说在工业革命的机械开始转动之后,如此威力无穷的枪支大炮的生产就从未间断过---

但强大的异人就不同了,能够成为被委派出征的唐门战队的一员,首先你得是异人群体中万中无一的天才,再来你还得接受过长年累月的地狱式训练,以及无数次九死一生的社会历练。
这其中需要的资源和精力的投入简直不可想象,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绝世高手的能力压根就不可被高效复制,你得再遇到一位“骨骼精奇,天资卓越”的家伙,方才可能在数十年之后再现传承的可能性---

俗话有说:“以卵击石”,相信唐门绝世高手以性命来换取几位日本军枪炮的摧毁的决定,无疑就是对这四个字的极致诠释了。
当然,这也并不能怪这位唐门高手,毕竟此刻的他也只是初见枪炮,只是被所谓的时代局限性所束缚了。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得承认每一个时代都总有一些“明白人”,就正如历史上的戊戌变法、洋务运动等等,发起者均为那些窥破了时代真相的志士。
在现实中他们名为李鸿章、曾国藩、康有为等等,而换到《一人之下》的剧情里则变成了所谓的“36贼”。他们不惜冒着欺师灭祖的罪名,踏上了一条有去无回的变革之路,而根据种种端倪的揭露,想来36贼的目的一定离不开“唤起国人对工业技术的重视”呢---

因此“贼”只是外人对他们的错误解读,相反他们拥有着绝对正义的“志士”之气呢。
03.米二的“刀子”
“属于异人的时代注定落幕”,这无疑就是米二藏在剧情里的“刀子”。
当然,这把刀米二已不是第一次挥动了,就在许新和张楚岚的那一场秘密会见的时候,我们便被这番说辞刺激了一次---
“这手段很多修行人穷其一生也未必拥有,听说如今花些小钱就能办到。异人?嘿嘿”

许新感慨的是“摄像头”的实时监控和万里传输影像的能力,这种能力在过去当属可遇不可求的顺风耳和千里眼,但到来21世纪的当下却成为了烂大街的玩意。
而到来漫画第479集,米二更是借唐门高手的“莽撞决定”,进一步磨砺了这把刀子,让它更显锋利。
当然,只要你们能够明白米二给《一人之下》赋予的匠心意义,知晓到这把刀子的存在,那透过“科技碾压异能”的这个逻辑,也不难推测唐家仁的幻身障之所以会被识破的原因所在了:或许日军拥有着所谓的“红外热能探测器”!
再进一步说,那位穷其一生只为领悟“丹噬”的唐妙兴又是何其悲哀呢?

当然,妙兴掌门对丹噬的付出是值得予以热泪般的肯定的,但因为米二的这把“刀子”的存在,假若我们将视野放到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角度去看,那他的行为又怎么可能不莽撞至极,又怎么可能不被视作为暴殄天物呢?

《一人之下》的剧情是值得反复细品的,而凭借米二的这把拳头硬碰枪炮的“刀子”,我认为这部国漫也绝对对得住它那国漫之光的头衔了。
所以,希望你们也能够带着这把“刀子”去好好体会后续的每一集剧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