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说:上辈子你是埃及人吧
写在最后 五十岁的我终于养成了记录习惯。很难想象十一二岁时为了逃避写日记,我曾经挨打。 现在的我越来越体会到把手头繁杂的工作写下来,会有更好的解决思路;把难以抉择的选项写下来,优缺点分类做个表格,有利于科学评估做出更好的决策。 旅行少不了记录,不做记录的旅行会很容易被忘却。 如今的我们有了更多种记录的方式,用笔,用手机,用电脑。花样百出的记录软件功能强大,仅我一人就曾用过美篇、微博、有图、彩视、小影、简书、印象笔记、必剪、哔哩哔哩……浩瀚的软件应用商店里,还有无穷无尽的新玩意在吸引我们的眼球。 现在的人们是不是更喜欢记录了呢?答案:是的,而且人们不仅喜欢记录,还喜欢分享。 旅途中,常常会遇到有趣和特别的情景让我们下意识的想到应该立刻记录下来,条件反射的就去摸手机。可是,用笔记录,或者是用手机记录,哪种方式更好呢? 及时拍照的好处是可以方便快捷的记录下一个瞬间,但缺点是会让我们的大脑慢慢钝化,语言能力慢慢丧失。反之,用纸笔记录会耗时费力,但确实是我们的手脑并用的综合训练。两者对比,显而易见的拍照更容易实现。 想一想我们已经多久没有去描述食物的色香味了?我们是不是看到壮美的景色已经不用费心思表达所见所感?我们的孩子有什么样的进步成长,凡是想记录分享的,一律都可以用一张或者几张照片完成。 接着我们会发现手机里存储的照片和视频越来越多,删也舍不得删,留又觉得有些多余。我们又该如何驾驭这些不断增长的数据,尤其是旅行途中拍摄出的大量照片和视频。 十一天的旅行转瞬即逝,回到家休整一天之后我立刻投入到“后旅行时代”,每天翻阅旅行途中写的笔记,上面有我在途中听到阿美介绍的各种杂谈,有阿美的金句和口头禅,有旅行中团友趣闻,有与当地互动的小花絮,有途中预设的各种风格的写作提纲。这些文字甚至比照片更能让我回想起旅行中的趣闻。 “后旅行时代”的日子里,我忙于分批次导出手机里的照片和视频分类存储。由于旅途中拍摄量很大,一般情况下,我会当天趁着记忆深刻立即按照主题编辑制作视频和照片,将大量用过的视频素材放入删除文件夹但不要清除,保险起见待返回后二次确认再清除。 “后旅行时代”的日子里,我开始动手用文字做旅行的记录。每天午睡醒来,先去阳台吃块冰凉凉的西瓜,然后坐在窗前开始写作。清凉甜蜜的西瓜汁伴随着心流流淌,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去,写作让我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 以前我还曾经试图用配音的方式代替写作,前两年在北京、广州、武汉、成都、赤峰参观博物馆,制作了一些这样的视频节目。 经过反复测试,即兴配音和写作对比而言,耳朵听到的声音和眼睛看到的文字,差别很大;输出的质量差别也很大。 但无论用什么方式,只要是带着任务来,为了有话可说,有感可写,赋予旅行者一定使命感,旅行的成果才会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