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秽翼的尤斯蒂娅》与“选择”的小随笔

(即兴随笔,请轻喷)
秽翼是一部很有广度的作品,因为它不仅构造了一个实实在在有内容、而非只是个背景贴图的架空世界,而且还努力地从方方面面展示这个架空世界的面貌,这使得我们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情感、道德、宗教、政治……)切入其中、自由地生出各种各样不同的思考。不过,如果要为秽翼找一个“主题”,最有可能被选中的还是“人生意义”——而在秽翼中,这个含混不清的词语又被进一步化约为了“选择”:所谓“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意思就是“做出选择”。负责表达这一主题的主要是第五章的凯伊姆,在经历了迷茫-被嘴炮-醒悟的经典流程之后,他终于坚定地做出了“去救缇娅”的选择,也决定了游戏的大结局。
关于凯伊姆在第五章中的迷茫,有人可能会觉得“人物形象前后不一致”——“前期着力塑造的自信与果断也突然间消失殆尽,转变为怀疑、自我否定、顺流而下、自我安慰,丧失自主判断力的loser形象”[1]。也许事实的确如此,但本着一种宽容的原则,我们其实可以在游戏的形式而非内容上找到凯伊姆迷茫的理由。我们知道,秽翼的线路结构很简单:从第一章到第四章,都是要么选这一章的女主然后进支线结局、要么不选她然后进下一章;第五章则更简单,唯一的一个选项是是否袒护吉克、跟这一章的女主没什么关系,怎么选都不影响结局。在此我们看到,玩家操作鼠标所做出的“选择”与游戏中凯伊姆的“选择”叠合在了一起。在前四章中,支线结局不仅仅意味着玩家选择了这名角色,也意味着凯伊姆选择了她、进而选择了一种(笼统地说)生存方式(每个女主对应于一种生存方式,这点在第五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它们各自的具体分析可以在其他文章中找到)。而在第五章中,凯伊姆并未采取它们中的任何一种,玩家也无法像前四章那样通过点击选项“帮他”做出新的选择,(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所以他才陷入了无所立足的迷茫之中,并且只能通过(在玩家的旁观之下)自己在剧情中完成“选择缇娅”这件事来走出迷茫(这点和玩家的第一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对玩家来说进第五章就等于已经选择了缇娅)。在此我们也看到了秽翼的“galgame性”所在。
还有一种意见是对第五章的凯伊姆或鲁基乌斯的选择做道德上的谴责[2]。这样做当然是玩家的自由,不过这并不在秽翼所考虑的范围之内。秽翼没有在“选择”的基础上再加一层道德判断——没有去强调选择的好坏、并要求做出好选择。(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秽翼最多只接受了萨特式存在主义的一半,因为萨特为了避免走到“万事皆虚,万事皆允”的道德虚无主义立场,在选择之上又加上了一个“承担责任”的限制条件,这使得他的存在主义随时都有可能退化成一种新型的道德说教。)至于为什么秽翼不去强调选择的好坏,我个人认为它至少提供了两个理由:其一,有的时候选择的结果很难看得清——“凯伊姆想要毁灭世界却最后拯救了世界,鲁基乌斯想要拯救世界却加速了世界的灭亡”[3](正因如此,我认为秽翼的结局设置不仅仅是“强行HE”那么简单);其二,就算从某种上帝视角能看清选择的结果,由于各人立场相差甚远,我们有时也难以决定出客观的好坏来(甚至有可能根本不存在客观的好坏),比如鲁基乌斯所提到的电车难题。这样看来,秽翼借鲁基乌斯之口提出电车难题,不仅仅是想让你去思考该怎么选,更是想说:不管有多难选,最后总得选一个!毕竟,当你在现实生活中真的遇到类似电车难题的困境之时,你可没有“咒骂出题的哲学家”这个第三选项。
秽翼是思想性的,但不是思辨性的,我们不会要求它给出电车难题的解答,更不会要求它给出对“世界危在旦夕,各人用武力捍卫各自不同的立场,最后得救全靠奇迹”这样一幅悲观的世界图景的解决方案。这类真正的架空世界作品的使命是提供足够的代入感和沉浸感(这是galgame的强项),让玩家去发现问题并尝试应对问题。“想要做出选择”是必要的第一步,剩下的就看你自己了。
[1] 引自https://bangumi.tv/blog/308043。
[2] 例见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60736/answer/1610600361、https://bangumi.tv/blog/279792等。
[3] 引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86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