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em大石碎胸口歌词韵脚注释暨部分简析

大家好,我是一点土,今天带给大家一点想看的东西(?)

应部分好朋友的建议,来写一份关于ilem版大石碎胸口(以下简称i大石)的歌词注释与解析,其中也可能会写到一些创作过程中的思路与感悟,或许能带给喜欢这个作品的朋友们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但是我发现我其实并不会解析自己写的玩意我就是个写词的我懂个锤子的i大石
在开始之前必须要再次强调的是,整篇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参考致敬了@汗衫哥 的电棍版填词,这一点许多观众朋友也一定看出来了,我实在很喜欢汗衫老师对于文字的把握与对于歌词情感的表达,虽然为ilem创作一篇万青歌曲填词的想法由来已久,但真正让我下定决心动笔的,还是汗衫老师电棍版的填词。i大石从整体架构到大多数韵脚的位置都有参考,说是电棍版拙劣的模仿都不为过,i大石这篇作品能收获大家喜爱,一定有电棍版的一份功劳。
另外评论区也有朋友提到,在这篇作品上能看到万青词的影子,也确实如此,毕竟就是他们的曲子嘛,作为一个生活在异乡的河北人,万青的许多作品都很难不激起我的共鸣,能遇上并喜爱上这样一个乐队,实属是我的幸运。
那么正式开始。

首先是韵脚注释:(彩色字为押韵,粗体为颠倒同音词)
注脚往往 意外成主角
我浇铸心房 任它咆哮
造物主渺小 与时代聒噪
依恋涟漪的梦
拾起起誓的心跳
呵杨栝啊杨栝啊
那时的成绩是自己想多啦
杨栝啊杨栝啊
多少人想你从神坛上落下
这工科才攻克 毕业后曲者的路曲折
弹出风格 我担住重荷 琴声像青春的旅客
墨色被寒风滞留在夕阳
我的饺子馅味道叫时光
走过的遗憾路 读错的一段书 它带我入大山
而大山大海过 是它让我回头看
繁华的陋室 敬给我一杯
浓稠的寡淡 真挚的辛香
翻阅过往 挥动泥沙 淘洗翅膀
诗人在这人世装癫狂
夜色似罗盘 城市因诚实拓展
我将岁月拨散 (字句记录分秒)
指尖按动弦 卷起晚风的信札
是吉他的情话 (旋律催动浪潮)
也做旅行家 远方被行囊应答
繁杂风声喑哑 (画面不觉单调)
我已登上山 山岗上有花烂漫
在歌里留慨叹 (与梦一同苍老)
停电之后 心也冻僵了
独酌至天明 倒写名姓
厚重的过去
不断地雕刻 一味依偎的玉
掷向名为破碎的模具
(我看人也相同 人也盲从 人也懵懂 人也朦胧)
吻也空洞 看吧人也放纵
辰夜汹涌哪怕神也惶恐
主角再正直也难逃怂恿
洒脱的诗人不过只能诵咏
低唱阵痛 醉意也沉重
文字如同一张尘笼
雨落下笑容 许诺下消融
是伴我到牢笼 领我去峥嵘 在我的寒冬 赠送
一场倥偬
已成空梦
面具下外表作何般
我送那白鸟过河滩
lonely lonely lonely 是吗
無理 無理 無理 でした
独行者 挣逃了正道
我的曲调是征讨的征兆
像被争议堆砌的涂鸦墙
笔墨枯竭与否怎去衡量
清醒的人也难算出卦象
恍惚的魂终沉睡入梦乡
我在液晶屏后摘下用霓虹和星空勾画的双翼
从鼠标键盘里寻起用野草和巨石拼凑的往昔
琴声潇潇 心生焦躁 前路飘渺
挥手留下 一声告别 哑然失笑
琴声寥寥 心事反复 不甘跌倒
回首寻找 青葱恰好 尽数苍老
我有种名为决绝的踟蹰
心愈发固执身也困在桎梏
看再一次日升日落
书写的篇章是朝阳还是迟暮
我旁观圈子所谓的输赢成败
因为随波逐流而初心仍在
我歌唱着平凡 同步的频段
对不同的评判 落寞又期待
坎坷也刊刻
刻不出江湖几载的苦涩
澄澈莫乘车
车灯照不散心中的不舍
沉默我被附和 想发声却 冷漠是场覆辙
谬误铸成一梁梦 黑白繁杂那又如何
琴声滔滔 脉搏心跳 喧闹争吵
理想跌落 逆着人潮 化作白鸟
琴弦嘈嘈 心声暗中 按下祈祷
离乡之人 顺着时代 落下注脚
注脚是主角 世人是诗人
主角是注脚 诗人亦是人
念错的主角像残疾人
平庸的音符像段痴嗔
那就如这般孑然一身
任世人纷纷皆叹惜神
我也算作教主
也坦然淡然了这句教主
伴着风蹚进时代的河
挤进市侩的车
琴声和心声都尽数浇铸
从此泰来的景
是我远去的梦境
于是笔下的音
是我燃烧的曾经

这篇词的主题不难总结,在填词之初我便写下了“小人物,大人物”这组关键词,意为在时代的背景下ilem既是小人物也是大人物,延伸而出的便是“注脚”与“主角”、“世人”与“诗人”两组贯穿整篇作品的词语,“注脚”与“主角”倒过来念又恰好是“教主”,“诗人”也自然代指深夜诗人,也即都是ilem本人。而整体架构上参考电棍版,前几段从回忆过去和审视现在两个角度穿插着同时描写ilem这个人物,后几段视角合并到当下,描写他的作品、他的经历、他的故事,并浓缩成如今的样子。
注脚往往 意外成主角jiao
我浇铸心房 任它咆哮
造物主渺小 与时代聒噪
依恋涟漪的梦
拾起起誓的心跳
文艺工作者常常被称作是“时代的注脚”,他们却又往往被时代铭记,成为“主角”。“我”作为处于当下的处于时代之中的人,不得不主动或被动的封存自己的情感,“浇铸心房,任它咆哮”。“造物主”可以代指所谓的神、代指一些庞大的事物甚至代指知名的创作者本身,但他们都不可避免的要在时代的框架下生存。在这种情况下,“我”不禁去回忆过去的梦和心跳。
两对颠倒同音词感觉没什么好说的,大家都能看出出自哪里或是有什么谐音。
呵杨栝啊杨栝啊
那时的成绩是自己想多啦
杨栝啊杨栝啊
多少人想你从神坛上落下
这工科才攻克 毕业后曲者的路曲折
弹出风格 我担住重荷 琴声像青春的旅客
这段视角第一次回到过去,“我”带着些许成就,离开校园,初入社会,那段日子的创作虽然辛苦但是快乐,虽然有很多事值得感慨却令人怀念,从结果来看“我”做到了,“弹出风格”、“担住重荷”,弹出的琴声也即创作的作品,它们在我的青春岁月匆匆划过,记录下曾经也路过了曾经。
大胆的采用了ilem的本名作为韵脚,虽然是一些采访百科里就能查得到的东西,但还是希望老人家不要怪罪。
墨色被寒风滞留在夕阳
我的饺子馅味道叫时光
走过的遗憾路 读错的一段书 它带我入大山
而大山大海过 是它让我回头看
“我”发现自己创作的能力与热情,连同着那些自己喜爱着的东西,都停留在了过去,“大山大海”同样代指社会与现实,而在社会中反复翻腾过后的“我”即将第二次回过头看,这次回忆的会是更久远的生活。
这段实际上是整篇作品后完成的较晚的一段,致敬了哪些作品我觉得我也不用讲。
繁华的陋室 敬给我一杯
浓稠的寡淡 真挚的辛香
翻阅过往 挥动泥沙 淘洗翅膀
诗人在这人世装癫狂
现在的“我”不断地回忆过去,剖析思考自己的创作历程、自己的生活。
“繁华”与“陋室”,“浓稠”与“寡淡”,两对带着相反意义的词汇,而这两句实际上是致敬ilem的两篇专栏作品:《李万村》与《黑店米线》。“挥动泥沙,淘洗翅膀”,一对互文的意象。“诗人”与“人世”也是一对颠倒同音词,这句实际上是写了ilem在网络上展现出的状态。
夜色似罗盘 城市因诚实拓展
我将岁月拨散 (字句记录分秒)
指尖按动弦 卷起晚风的信札
是吉他的情话 (旋律催动浪潮)
也做旅行家 远方被行囊应答
繁杂风声喑哑 (画面不觉单调)
我已登上山 山岗上有花烂漫
在歌里留慨叹 (与梦一同苍老)
过去的“我”创作的那些作品再次来到现在的“我”的脑海中,它们是夜色、是晚风、是行囊也是山巅上的景色,是与他人的约定、是情愫、是曾经的孤独与成就。而当时,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眼前鲜花烂漫,“我”万分感慨。
致敬了四首很喜欢的歌,或许有些强行但是我乐意,而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是,岁月写做的“字句”、吉他弹出的“旋律”、远方的“画面”都是过去的一部分,而它们三个又恰好是一个投稿所需要的三个要素:“词”、“曲”、“视频”,它们共同组成了“歌”和“梦”。(画面单调暗示PPTV)
停电之后 心也冻僵了
独酌至天明 倒写名姓
厚重的过去
不断地雕刻 一味依偎的玉
掷向名为破碎的模具
但是停电了,啪的一声一切光亮变为黑暗,一切事物戛然而止,酒精成了寒冷与孤独的“我”最好的朋友,过去的一切不断冲击我的心脏,将一心想要去寻找依存寻找陪伴的“我”,扔向了一个破碎的结局。
这段和下一两段写的是什么事情大家估计也都知道,“倒写名姓”正是那首歌的歌名。我会认为这件事是剖析教主这个人时绕不过去的一点,但“休要再提”,我也就不多写后面几段创作时的心路历程了。
(我看人也相同 人也盲从 人也懵懂 人也朦胧)
吻也空洞 看吧人也放纵
辰夜汹涌哪怕神也惶恐
主角再正直也难逃怂恿
洒脱的诗人不过只能诵咏
这段似乎是大家很喜欢的一段,也确实是写的很带感情很用力的一段。
低唱阵痛 醉意也沉重
文字如同一张尘笼
雨落下笑容 许诺下消融
是伴我到牢笼 领我去峥嵘 在我的寒冬 赠送
一场倥偬
依旧是很用感情的一段。值得一提的是本来想写“雨落下笑容,与落霞消融”,但仔细思考发觉时间逻辑不对,遂改成现在这样。
已成空梦
面具下外表作何般
我送那白鸟过河滩
lonely lonely lonely 是吗
無理 無理 無理 でした
独行者 挣逃了正道
我的曲调是征讨的征兆
曾经已经像做过的梦一样消散,带上面具,送走白鸟,再次成为独身一人的“我”不禁向自己发问,还有什么东西是能证明“我”的存在呢,答案显而易见,是音乐,也只能是音乐。经历创作寒冬与外界的反复质疑,“我”再次启程。
是全篇确定思路最早,反复修改次数也最多的一段,我还记得想出“面具下外表作何般,我送那白鸟过河滩”的那个晚上,激动的直接多喝了半瓶啤酒()
像被争议堆砌的涂鸦墙
笔墨枯竭与否怎去衡量
清醒的人也难算出卦象
恍惚的魂终沉睡入梦乡
我在液晶屏后摘下用霓虹和星空勾画的双翼
从鼠标键盘里寻起用野草和巨石拼凑的往昔
行走在互联网上的创作者难免争议傍身,有人说“我”江郎才尽,有人讲“我”德不配位,“我”也不知道他们的评价源于何处怎去衡量,“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如他们所说一般清醒,“我”只知道生活和创作都要继续,是时候放下曾经的浪漫,看清现实
这几段感觉中心想法其实大同小异,看过《不负热爱》那个纪录片的朋友大概就能知道歌词在描写什么景象。“笔墨枯竭”其实有neta《枯干的画笔》,作为教主大号为数不多的二创曲目,还是蛮特别的。中间两句是《阴阳先生》和《葬歌》,我很喜欢这两首歌的cp。最后两句大概致敬了哪些大家应该也能看出。
琴声潇潇 心生焦躁 前路飘渺
挥手留下 一声告别 哑然失笑
琴声寥寥 心事反复 不甘跌倒
回首寻找 青葱恰好 尽数苍老
伴着音乐,“我”向过去告别,但前方依旧未知,不想就此停下或是失落下去,回头看时,青春年少都已不在。
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一段,好像没啥可说的,和后面那段“琴声XX”在情感上递进。
我有种名为决绝的踟蹰
心愈发固执身也困在桎梏
看再一次日升日落
书写的篇章是朝阳还是迟暮
感觉都不需要解析直接谈写词时候的想法,前两句的灵感来源是《不负热爱》纪录片里教主说的:“如果是写自己很多年前的那种完成程度的歌的话,应该要快不少,但把这个拿过来一听,这个东西我为什么要投一次稿呢?我把这个给大伙听的时候,是在表达什么呢?” 后两句是引用了《石头歌》,朝阳和迟暮也有比喻创作能力的意思。
我旁观圈子所谓的输赢成败
因为随波逐流而初心仍在
我歌唱着平凡 同步的频段
对不同的评判 落寞又期待
旁观着整个亚文化创作者圈子,面对着“忘记初心”的批判,“我”选择随波逐流的同时做我自己,对待听众与粉丝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评价,“我”感到“落寞又期待”。
这几段其实上了点攻击性,不知道大伙感受到没有,不过具体怎么上的我不好说。“歌唱着平凡”其实是有点意指《普通DISCO》,这句和下一段的“黑白繁杂那又如何”以及倒数第二段的“平庸的音符”,都参考了《漪涟江湖》里的“是不去顾脚下纷繁黑白,是将平庸二字笑着招来”。
坎坷也刊刻
刻不出江湖几载的苦涩
澄澈莫乘车
车灯照不散心中的不舍
沉默我被附和 想发声却 冷漠是场覆辙
谬误铸成一梁梦 黑白繁杂那又如何
过去的经历就算被记载,也记载不出“我”和“我们”这些年一路走来的艰难困苦,如果你还心中澄澈,那就别坐上这辆开往未来的车了,对过去的不舍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消散的。“我”想要发声前被众人附庸,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后却遭到了冷遇与批判,或许“我”的存在就是一个错误,但这又如何呢?
这段是我个人填的最满意的一段,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就是满意。
琴声滔滔 脉搏心跳 喧闹争吵
理想跌落 逆着人潮 化作白鸟
琴弦嘈嘈 心声暗中 按下祈祷
离乡之人 顺着时代 落下注脚
脉搏和心跳跟着音乐声一同沸腾,曾经的理想已经离“我”远去,逆着风化作白鸟。“我”在心中自言自语,为了不让自己产生不必要的失落而将对未来的期待藏起,离开家乡,“我”顺着时代的旋律与基调,留下我的音乐。
感觉也还是没啥可说的,二四句算是对仗。这段整体的感情色彩其实很《白鸟过河滩》。另外,虽然《离乡》是教主大学生涯时创作的作品,但这里的“离乡”其实更是指教主如今离开东北、选择在上海生活的状态。
注脚是主角jiao 世人是诗人
主角jiao是注脚 诗人亦是人
念错的主角jue像残疾人
平庸的音符像段痴嗔
那就如这般孑然一身
任世人纷纷皆叹惜神
时代的注脚也是时代的主角,反之亦然,世人成就了诗人,而诗人也来自于世人,“我”像个错误的主角一般痴痴唱着自己的曲调,但都说了那又如何,就像现在这样,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任由旁人或是赞美或是怒骂或是叹惜。
倒数第二段其实是承担了callback和撑起结尾情绪两个作用,同时主角jiao和主角jue两个读音的问题在此解开,正确的读音是“主角jue”,而“主角jiao”在这里就有了一层“错误的主角”的含义。
我也算作教主
也坦然淡然了这句教主
伴着风蹚进时代的河
挤进市侩的车
琴声和心声都尽数浇铸
从此泰来的景
是我远去的梦境
于是笔下的音
是我燃烧的曾经
“我”被称为“教主”,那就坦然接受这个名号吧,彻底的走入社会灌下泥汤,把琴声和心声都埋藏在过去封存在以前。从此以后故乡的景色是“我”逐渐触摸不到的梦境,无数个日夜掏空自我所写出的旋律,也都有一部分来自于“我”笑过哭过的曾经。
再次涉及盒武器还是要跪求老人家不要怪罪。然后这最后这段感觉又没什么好说的了,总之是上感情。

这篇词定稿之时,我一定是想不到最后能有这样的完成度,在这里还是要再次感谢所有staff。以及这篇词解确实是拖了太久,以至于本体播放好像都破5k了,记性不好有些幕后可能想不太起来但是也就这样吧,说到底作品发出之后如何解读,更多的在于听众而不是创作者本人了,朋友们有什么疑问或者想法也可以在评论区聊,总之感谢观看,土某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