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1世纪首次“三峰拉尼娜”或将出现!今年冬季是否为冷冬还须观察

2022-09-20 23:04 作者:爱研究气象的安琪拉  | 我要投稿

最近一段时间,网上报出“罕见的三峰拉尼娜事件将形成”,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的确如此,自2020年秋季开始的拉尼娜事件,在2021年初春减弱后,于秋季再次发展起来,与之前的拉尼娜事件共同形成一次“双峰拉尼娜事件”。原本以为第二峰拉尼娜将会在今年春末夏初的时候减弱消失,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本次拉尼娜事件不但没有减弱,在春季反而出现了增强,4月和5月的Nino3.4指数更是创下1951年有记录以来的新低。夏季,拉尼娜逐渐减弱并转为了中性偏冷状态。而进入到9月份,赤道中东部太平洋冷水团再度发展增强,目前北美洲墨西哥沿岸海水明显变冷,一个典型的拉尼娜事件的标志——“冷三角”即将形成。为此,各大气象机构最新预测认为,拉尼娜事件将于今年秋季再次增强,并有可能持续到明年初春,之后逐渐减弱并转为中性状态。如果成真,这将是自2020年以来连续第三个冬季出现拉尼娜现象,也将是21世纪首次出现“三峰拉尼娜”。历史上,“三峰拉尼娜”仅出现过两次,分别是1973年-1976年和1998年-2001年。不管怎样,连续三个冬季出现拉尼娜是非常罕见的。拉尼娜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非常明显,也容易导致气候异常,比如今年夏季,欧洲多地遭遇罕见的大范围高温干旱天气,最高气温刷新了气象记录;我国南方梅雨季节明显偏短,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持续性的高温天气,多地也刷新了极端最高气温记录。长江流域也遭遇了罕见的旱情,导致鄱阳湖、洞庭湖提前进入枯水期。今年夏季是有史以来最热的夏季,而北方接连遭遇强降雨,这非常符合拉尼娜年“北涝南旱”的特点。而拉尼娜的持续,也将对我国秋冬季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预计秋季依旧将维持降雨“北多南少”的特点,长江中下游地区将面临“夏秋连旱”;随着副高的减弱和拉尼娜现象的持续发展,西北太平洋目前有大量的暖水区域,秋台风将扎堆生成,强度可能会明显偏强,东南沿海及华南沿海应当做好防范台风的准备。

说起拉尼娜,大家可能会认为有拉尼娜一定会出现冷冬。特别是今年夏天这么热,那么冬天肯定会很冷。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拉尼娜现象出现时,确实有利于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南下到我国,使得冷空气和寒潮活动频繁,容易使我国出现冷冬。但是,拉尼娜和冷冬并不是正相关的。影响冬季气温的不只有拉尼娜,还要综合考虑各种气候因子的影响。比如2020-2021年的冬季,前两个月我国气温确实偏低,1月初多地甚至出现了极端低温天气,打破了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记录;但到了2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异常偏暖,最终导致我国整个冬季还是暖冬。所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拉尼娜背景下出现冷冬的概率在逐渐降低,但整个冬季出现阶段性低温天气的概率很大。因此,今年是否会是个冷冬尚无法定论,要等到整个冬季结束后才能知道。

预计此次拉尼娜事件将达到中等强度,并且至少会持续到明年初春,不排除会更强;巅峰预计出现在今年年末~明年年初,明年2月份开始拉尼娜将逐渐减弱,并将于春季结束,之后短时间内将维持中性状态。至于为什么会出现“三峰拉尼娜”,个人认为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未来的环境可能会更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

以上就是个人关于三峰拉尼娜事件的分析。关于它的发展情况,我也会持续的关注并及时发布最新的动态。

最后,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能给我点个赞!感谢大家的鼓励和支持!我以后会多更新有关气象方面的文章!

图1 美国NOAA中的CPC气象机构对拉尼娜现象的最新预测图,可见拉尼娜可能会贯穿整个冬季。
图2 全球最新的海面温度异常示意图,可见热带太平洋的中东部明显偏冷,其中以东部偏冷最为明显,北美的墨西哥沿岸也转为了偏冷状态。
图3 Nino3.4关键区海温距平指数示意图。可以看出,与7月份相比较,8月份后期拉尼娜再度发展增强,目前指数稳定在-0.9℃左右。
图4 西北太平洋海温分布图。在拉尼娜的持续影响下,西北太平洋目前海温非常高,尤其是在菲律宾东部和我国南海的北部地区,海温高达30-31℃,这非常有利于台风的发展增强,我国华南沿海和东南沿海需注意防范秋台风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21世纪首次“三峰拉尼娜”或将出现!今年冬季是否为冷冬还须观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