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基排列次序



口诀(谐音)
索黄纸,献鹿鞍
清泉同春风
求安缺戏迷
留觅,福禄寿殿,笑呀笑

解释
羧基>磺酸基>酯基>酰卤>酰胺>
氰基(腈)>醛基>羰基(酮)>羟基(醇)>羟基(酚)>
巯基(也叫氢硫基,硫醇基)>氨基(胺)>碳碳叁键(炔)>碳碳双键(烯)>醚键(烷氧基)>
(烃)硫基(硫醚)>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硝基>亚硝基
命名时母体选择原则:
1.按照上述的排列次序,排在前面的为母体,排在后面的作为取代基。
2.选好母体后再按取代基的三个次序规则确定取代基的优先顺序(次序⼤的基团称较优基团,命名原则:取代基越优,书写时离母体越近,即“越优越靠近母体”)
① 单原子取代基,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原子序数大,次序大; 原子序数小,次序小;同位素中相对原子质量大的,次序大。

② 多原子基团第⼀个原子相同,则依次比较与其相连的其它原子。

③ 含双键或叁键的基团,则作为连有两个或叁个相同的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