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获麟解

2022-06-05 14:33 作者:九龙祚  | 我要投稿

唱词:

西狩获麟,

孔仲尼伤时而鼓琴。

夫子何泣?是为叔孙。

反袂拭面泪沾襟。

出非其时矣,

见害以伤身。

胡为而出也,

天将丧斯文。

吁嗟兽之尊,

行不侣、止不群。

玉趾而振振,

抱义且合仁,

元枵之精依谁论,

何故蹩躠于风尘。(过板)



世事无常,慨叹幽愤。

礼乐废坠,纲常坏极为何因?

韦编三绝无处寻?

实指望,绍文王之治郅,

究百国之典坟。

信王道之既浃,

遂讬意乎斯文。

明尊卑、定人伦,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亲亲与尊尊。

春王正月始乎隐,

桓庄闵僖文,

宣成襄昭定为君。

息姑丧于允,

诸儿文姜又宣淫。

前有鲁桓身罹难,

齐无知弑其君。

丹桓宫楹、刻桓宫桷终何用,

也总难逃,庆父既死、三桓秉政、季孟与叔孙。

五石六鹢君问卜,

且看那、明夷于飞,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主人有言利坚贞。

东门乱于莒,

归父如于晋,

鼷鼠食牛、卜郊不从、朝齐暮卫又出奔。

实指望,死而不朽、皇皇者华、呦呦鹿鸣歌四牡,

赠鲤伯鱼报君恩。

只皆因,次于乾侯身饮恨,

阳虎问政馈以豚。

因此上,诛正卯塞奸佞,

堕三都震陪臣。

实可叹,韶乐不闻久,康乐舞宫门。

八佾于庭不可忍,

无奈何,卫宋走,陈蔡困,道不行,志犹存。

空谷幽兰恨,

竟与匹夫伦。

纵有擎天手,

何曾扭乾坤。

只落得,礼崩乐坏(卧牛)混混沌沌。

君不见,天王身落在鱼丽阵,

又出庶孽铸乱因。

父投郑、子凭晋,

王子朝奔楚典不存。

王道既如此,

天变或可寻。

这才引出那、恒星不见、星陨如雨、山崩地震古至今。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诸侯奔走不得保其身。

秉笔《春秋》作,

通鉴警世人。

贤贤而贱不肖臣,

拨乱反正圣人心。

可叹嘉祯之无应,

郊薮空呈折瑞麟。

天丧盛贤鲁卫聘,

道之将丧何路循?

知我罪我今绝笔,

泠泠七弦歌获麟。


解:岔曲《获麟》根据《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一事改编而成,其中参考了《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等多种典籍写作而成,文字较为晦涩,因此特写一篇注解。

   《获麟》的首尾部分,主要取材于几种古琴谱收录的《获麟操》的歌词,是对“西狩获麟”一事的铺排与渲染,中间段落以《春秋》为线索,将从隐公到哀公时期,春秋大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表达了一种“世事无常,慨叹幽愤”的心情,下面将这一段落中所涉及的历史典故进行总结和归纳。 

  1春王正月始乎隐:《春秋.隐公元年》原文第一句“春王正月”,一部《春秋》由此开端,后面“桓庄闵僖文,宣成昭襄定为君”,指的是隐公至哀公之间的历代国君。

  2息姑丧于允:指鲁隐公十一年,隐公(名息姑)被桓公(名允)派人所杀。 

  3诸儿文姜又宣淫:诸儿指齐襄公,文姜是齐僖公的女儿,齐襄公的妹妹,后成为鲁桓公的夫人,但春秋记载了很多文姜嫁到鲁国之后,还与齐襄公通奸宣淫的史实。 

   4前有鲁桓身死难:指桓公十八年,鲁桓公被齐襄公派人所杀。 

 5齐无知弑其君:《春秋.庄公八年》原文:“齐无知弑其君诸儿”,指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   6丹桓宫楹、刻桓宫桷:《春秋.庄公二十三年》和《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原文,指庄公将桓公庙的柱子涂上红漆,次年又在桓公庙的椽子上雕花。

7 庆父既死、三桓秉政:指鲁闵公时期,鲁庄公之子庆父乱鲁的史实。庆父之乱平息后,鲁桓公之三子,形成了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号称“三桓”)长期把持鲁国。

8 五石六鹢君问卜:《春秋.僖公十六年》原文“陨石于宋五,六鹢退飞过宋都”,宋襄公因此事而问卜于东周朝内史叔兴。

9  明夷于飞句:指鲁文公朝的名臣叔孙得臣在生子叔孙豹之后为其占卜,得《明夷》之《谦》,爻辞为:“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后叔孙豹成为鲁国历史上的一代名臣,他的人生轨迹也基本契合了这一爻辞。

10 东门乱于莒,归父如于晋:指东门襄仲和公孙归父父子,《春秋.宣公十八年》原文:“公孙归父如晋”,欲借晋国之力除去三桓而未成。

 11  鼷鼠食牛、卜郊不从,朝齐暮卫又出奔:前者出自《春秋.成公七年》原文,“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又食其角。”,后者指鲁成公被叔孙侨如所累,游走于各诸侯国之间,不能自主。

 12 死而不朽、皇皇者华、呦呦鹿鸣歌四牡:典出《左传.襄公四年》,叔孙豹出访晋国时,晋国乐师歌唱《诗经》中《鹿鸣》、《皇皇者华》、《四牡》(均出自《小雅》)之事,《左传》记载了叔孙豹对于这些乐曲的见解。另外他曾提出“三不朽”(立功、立言、立行)的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 

 13  赠鲤伯鱼报君恩:指孔子生子后,鲁昭公赏赐其一尾鲤鱼,孔子因此给儿子起名孔鲤,字伯鱼。

14  次于乾侯:典出《春秋.昭公二十八年》:公如晋,次于乾侯。鲁昭公最后身故于此地。

  15  阳虎问政馈以豚:典出《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16  诛正卯、堕三都:均为鲁定公时,孔子主政的举措,诛杀少正卯,拆毁三桓私邑之事。

 17  韶乐不闻久、康乐舞宫门:前者典出《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后者典出《论语.微子》:“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18 八佾于庭不可忍:典出《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9 卫宋走,陈蔡困,道不行,志犹存:指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道不行”句典出《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20 空谷幽兰:典出古琴曲《幽兰》,传说此曲为孔子所作。

    这一段从“春王正月”开始是简要的叙述了历代鲁史,另外从“死而不朽”到“空谷幽兰”这实际也是对孔子个人经历的一个总结,下面转入了第三部分,即为对周王室没落的感叹。

   21 天王失落在鱼丽阵:指鲁桓公五年,周郑交恶后,郑国在繻葛之战中摆下鱼丽阵,战败了周王联军,周桓王被弓箭所射伤,从此周王室威信一落千丈。

22 庶孽之乱:指东周王朝历史上多次因为继承人问题所引起的“庶孽之乱”,导致了宗法制的破坏与瓦解,这一历史问题起源于周桓王时期,到周庄王时期便引发了“王子克之乱”。

   23 父投郑,子凭晋:前者指王子颓之乱时,周惠王奔郑,后者指王子带之乱时,周襄王(惠王之子)借助晋国的力量得以复位。

    24 王子朝奔楚:指周敬王时期发生的王子朝之乱,王子朝携带大量周王室典籍奔往楚国,后来这些典籍失落无考,这几次庶孽之乱对周王室的影响是巨大的。

    后面一段写的是孔子作《春秋》的起因,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史记.太史公自叙》加工而成,最后用古琴《获麟操》的歌词收尾,结束了这个岔曲。这是这段曲目的一个大体的脉络。

  《获麟》曲辞的写作,特别是其中若干典故的应用,突出了一种自然循环的大历史观,希望能渲染出一种幽远、宏大、深邃的意境,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是否成功,还有待方家指正。

获麟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