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高频考点

2023-07-12 16:47 作者:浩桐之爱晨采之恋  | 我要投稿

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1. 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2. 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

3.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有了剩余产品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4. 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

5. 在阶级矛盾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国家开始形成,

6.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

7. 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8.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多个方面。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9. 在埃及,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金字塔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

10. 西亚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苏美尔人有洪水和方舟传说;发明了60进位制。

11. 古埃及使用象形文字,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能够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

12. 莎草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13. 印度发展出种姓制度: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贱民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

14. 公元前6—前4世纪,北印度产生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众生平等,对种姓制度形成了冲击。

15.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进入城邦时代,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斯巴达雅典是最为著名的两个城邦。

16. 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典型。公民通过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17. 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18. 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侨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

19. 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扩张潜能

20. 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势力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两河流域统一,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帝国一度征服埃及,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的大帝国。

21. 农耕文明扩张的方式:武力扩张。

22. 古代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他们利用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23. 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中央实行君主专制,地方实行行省制

24. 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建立亚历山大帝国。推广希腊文化。

25. 公元前3世纪孔雀帝国统一南亚,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

26. 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达到繁荣的顶峰。

27. 西亚农耕技术,向东传到伊朗高原;向西传入希腊,并进一步传到西欧和北欧;向南传入埃及和非洲。

28. 西亚冶铁技术,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人类从此进入铁器时代

29. 西亚神话曾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30. 埃及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传入希腊

31. 字母文字最初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向西方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祖先。

32. 波斯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已到达地中海东岸。东汉的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的商人分别从海路陆路到达洛阳

 

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1.在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进入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 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隔级之间无效忠关系,形成分裂割据局面。

特点:A以土地封赐为纽带B.层层分封、等级森严C.只对直接领主负责D.具备契约意识,即相互尽义务E.地方领主相对独立,国王控制力有限

3. 农奴法律上非自由人,由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是生产关系的进步。

4. 庄园是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特点:①经济上:自给自足。②政治上:拥有自己的庄园法庭,维持社会秩序。

5. 15世纪法兰西统一,王权得到强化。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葡萄牙

6. 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主要居民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

7. 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教育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城市的兴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8. 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内部实行等级制度。整个西欧几乎全民信教,教会控制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9. 6世纪,拜占庭了国王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影响:是古代世界最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巩固了帝国统治对后世法律制定影响深远

10. 1453年,信奉伊斯兰教奥斯曼土耳其攻占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东罗马灭亡

11. 俄罗斯发源于9世纪的基辅罗斯,13世纪成为蒙古金帐汗国的臣属,同时莫斯科公国兴起。1547年伊凡四世称帝,进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17世纪末,西临太平洋,地跨欧亚两洲。

12.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经典为《古兰经》。622年后,穆罕默德建立麦地那政权,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一。

13. 8世纪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首都巴格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14. 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15. 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最高统治者苏丹,他是宗教领袖,国家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16. 4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17. 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18. 秦汉之际中国移民迁入,把冶铁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

19. 646年开始,日本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大化改新,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度!。

20. 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12世纪-19世纪,将军掌握实权。

21. 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

22. 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23. 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广为传播。

24.  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25. 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

26. 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27. 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信奉伊斯兰教奴隶国家。经济上以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

28. 8—15世纪,西非的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它们也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马里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桑海实行中央集权

29. 14—15世纪,班图人兴建的大津巴布韦,其巨石建筑群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

30.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先后在中南美洲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印加文明

31. 玛雅人有祭祀的金字塔庙宇,制造精美陶器,发明了独特的表意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位制,可能也知道 0 的概念。

32. 阿兹特克人的经济基础是农业。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心的小岛上,有太阳金字塔

33. 13世纪,印加人崛起于秘鲁的库斯科地区。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帝国是当时最为强大的印第安人国家。它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政府还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

 

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1.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经济动力: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建立后,东西贸易的通道受控制。宗教动力: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思想动力: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社会动力:《马可·波罗行记》 引起欧洲人的“寻金热”。

2.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①航海技术的进步,罗盘、星盘。②造船技术的进步,多桅帆船。③地理知识的增加。地圆学说、季风、洋流。④中央集权国家的财力物力支持

3.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标志:①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王室支持)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②1492年,哥伦布(西班牙王室支持)发现通往美洲的新航线。③1497年,达伽马(葡萄牙王室支持),沿着迪亚士的路线,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④1519—1522年,麦哲伦(西班牙王室支持)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4.其他航路的开辟:

(1)北线:北冰洋

时间          支持国               航海家              航海活动

1497           英国              卡伯特父子          发现纽芬兰岛

16世纪        法国             卡迪埃                  拉布拉多半岛

16世纪        荷兰             巴伦支                 航行至北冰洋地区

17世纪初     荷兰            哈得逊                经北冰洋通向亚洲航路

17世纪初     俄罗斯                                   北太平洋到北冰洋航线

(2)南线:南太平洋

时间                 支持国             航海家                     航海活动

1578                英国                德雷克                到达美洲合恩角

1642-1643       荷兰                塔斯曼                至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18世纪             英国                 库克                发现南大西洋、南太洋岛屿

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2)人口迁徙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3)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4)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5)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的殖民掠夺,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西欧资本主义获得发展

6.地理大发现的意义经济上: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②导致了商业革命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贸易规模扩大,贸易品种增多,商路中心转移(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经营方式变化。③导致了“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首先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的商业资产阶级开始崛起,传统的贵族和封建主受到了削弱。思想文化:动摇了教会的权威,加快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冲突和融合。

7.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①荷兰: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在非洲、亚洲、美洲抢占了广大的殖民地,如:好望角、台湾、新尼德兰等。②英国: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走上殖民扩张之路;17世纪颁布《航海条例》,引发三次英荷战争,荷兰失去海上霸权和北美殖民地;18世纪通过“七年战争”最终打败法国,夺得法属北美殖民地,取得在印度的优势,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号称“日不落帝国”。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

8.罪恶的“三角贸易”:欧洲商人把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换取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背)

9.葡萄牙人入居澳门后,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贸易路线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10.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墨西哥之间进行。

11.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①对世界市场而言: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②对欧洲殖民国家而言: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③对殖民地而言:促使亚非拉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④对国际关系而言: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造成殖民争霸战争的发生。

【思维拓展】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丝银贸易)(背)

1.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也逐渐形成。

2.白银流入中国的原因及影响:原因:(1)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同时对外界的商品需求量小。(2)中国实行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政策。(3)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4)欧洲贵族对中国奢侈品需求量大。影响:①白银成为主要货币;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③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加强;④导致物价上涨。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高频考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