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引热议,60岁后还上班?网友想哭,富豪却不想早早退休
近日”延迟退休”成为热议内容,目前正在研究具体方案,按照这样的形势来看,延迟退休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新闻一出直接冲上热搜了,网友们纷纷表示:想到60岁以后还要上班,好想哭啊……

相比其他国家,我国退休年龄是比较早的,但对于“延迟退休”这一消息,社会反响依旧强烈,以富人为代表的支持者认为延迟退休是“福报”,而占据大部分比例的普通人则坚决反对延迟退休。
1、富人不想早早退休
富人不服老,甚至七八十岁依旧活跃在商界的并不少见。两年前90岁的香港首富李氏宣布自己正式退休,这位人称“李超人”的时代巨人终于决定歇歇了。早前为了让自己在岗位上坚守时间更长一点,曾被媒体曝出服用一种β-烟酰胺衍生物,年服用成本高达一百多万,随后豪掷2500万美元投资入股相关生物技术公司。
股神巴菲特身价近900亿美元,常年在全球富豪榜上露脸,虽然已经91岁的高龄,但仍在投资界运筹帷幄。虽然巴菲特总说自己要战斗到生命的终点,但在一把年纪面前还是感觉有点吃力,巴菲特终于在一份致股东信中,公开自己的遗嘱安排。近期巴菲特旗下全球供应链巨头与某技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瞄准生物科技领域抢占长寿市场高地,也成为β-烟酰胺衍生物忠实的拥趸。

李超人和巴菲特青睐的该种青春分子的背后,是辛克莱尔教授为代表诸多抗衰老领域科学家的站台。哈佛医学院的辛克莱尔教授是遗传学、衰老生物学领域的专家,他几年前通过实验发现某种β-烟酰胺衍生物(即NAD+直接前体,莱特维健NMN核心机制成分)将暮年实验组模型的生理指标实现回转,甚至还将其健康寿命在原来基础上延伸将近三分之一。华盛顿大学以及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也纷纷支持这一物质,在《Cell》、《Science》等知名学术期刊上发文,从各个角度为它的衰老干预作用背书。
或得益于生命科技的加持,李超人直到90岁才退休,比法定年龄晚了整整三十年。即便是退休后,李超人也依旧表现出同龄人所不能比的精力,除了早前乘坐私人飞机前往新西兰购进口罩,还是近日徒步登山为前妻扫墓,李超人依旧精神矍铄。

为了取得更多的财富与成就,富豪延迟退休已经司空见惯。董明珠曾经说过,虽然自己已经60多岁,但她有一颗年轻的25岁的心。《富人对退休的重新定义》是巴克莱财富曾经非常知名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富翁都不打算退休,计划这辈子都投身于工作。因此哪些还没退休的站在金子塔尖的富豪群体,他们的平均年龄都超过80岁。
2、多数普通人不想再工作
坐拥无数资源和财产的富豪不想退休,而忙碌终生的低收入人群则不想工作。早前就有平台就曾发布关于延迟退休的表决,结果有七成以上的网友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工作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他们认为延迟退休的弊端是领养老金的时间更晚,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寿命长度能达到预期。而且延迟退休意味着60岁以后还得工作,身体方面可能会很吃力。

其实延迟退休是基于目前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77岁的背景下提出的,但同样存在的问题是,老年人带病生存的时间更长,他们在走向寿命终点的过程十分坎坷。有数据显示我国患慢病的老年人在1.8亿以上,而且他们患病时间几乎要持续多年,整体而言就是大部分老年人在较早的时间患上久治不愈的慢病。
所以对多数老年人而言延迟退休是一种挑战,特别是身体抱恙、经济能力较差的普通人,对于他们而言,医疗的花销已经足以压垮一个家庭。由于“囊中羞涩”,多数人不能像富豪那样用上前沿科技成果来干预衰老实现健康寿命的延伸,在衰老和疾患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健康的长寿才是延迟退休的先决条件。
3、生命科技或使贫富寿命差距拉大
过去大多数的医学记载,都认为衰老是生物随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发生的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剑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并自学成才的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 Aubrey de Grey却表示,应当将衰老看做是一种病理过程,通过干预能够将传统认知的100岁变成1000岁!

衰老被视作病理状态,科学家开始寻找干预的方法,在这种背景下哈佛实验室β-烟酰胺衍生物(NMN)横空出世,在被莱特维健量产之前,曾经历156万/年的天价门槛,即便之后日本某技术公司初步实现成本的下探,动辄数万也让普通人摇头叹息。2019年莱特维健自有工厂通过酶定向技术实现该物质的科研实用化后,每月不足两千的服用成本已经实现90%以上的下探,使得大多数普通净高值收入人群能够有机会接触到这一科技红利。但京东数据显示,该物质的核心人群显然不是普通人,超八成以上的消费者是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的净高值收入人群,想凭此实现穷富之间健康寿命之间的公平显然不太现实。

当延迟退休已经大势所趋,晚年健康的生存质量又变得十分重要,当衰老健康干预技术仅仅作为富豪专享时,健康寿命的鸿沟又可能进一步拉大。好消息是随着相关物质产能的提升,其服用成本有望继续下沉,届时健康长寿或不再只为富豪所有,延迟退休需要更多健康的老年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