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科普:孩子好动就是多动症吗?真正的多动症儿童常有这些表现
有的孩子特别好动,坐不住,像装了马达一样根本停不下来,东摸摸西搞搞,常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这时,亲戚朋友就会说,孩子可能是得了“多动症”,劝爸爸妈妈早点带孩子去医院看病。
那么,问题来了:孩子好动就是多动症吗?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真正的“多动症”确诊有非常严格的标准。

一、什么是多动症呢?
多动症,学名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
研究发现,在4岁的儿童中有57%的被父母认为多动、不安静,有40%的被父母或老师发现注意力不集中,但这类孩子绝大多数在3-6个月后好转。
即使评估时符合多动症的诊断标准,但到学龄期便仅剩下一半仍符合诊断标准,也就是说,3-4岁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活动过度可能是正常现象。

既然说好动不是“多动症”的判断标准,那家长该如何来判断呢?
01、多动症孩子不分场合和时间的好动
正常好动的孩子是分场合的,在陌生环境、朋友家或公共场合表现得非常乖,也能约束自己的行为。
多动症孩子的好动是不分场合和时间的,症状广泛存在,尤其在需要安静的场合仍然过分的活动、话多,见到什么都要摸一下,踢一脚,家长训斥也没用。

02、多动症的孩子做事没有目的性
正常好动的孩子,对他感兴趣的事情特别专注,也能有足够的意志力去完成。
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注意力比较分散,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分心,做事没有任何目的性,也没有“完成”的这个概念,通常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就算是玩的时候,他们也显得不专心,积木还没玩完,又想玩拼图,所以就把积木扔在一边,不一会儿,又厌烦了拼图,转而开始踢球。
03、多动症影响孩子的社会功能
比如学习成绩下降;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打扰邻座同学、弄出噪声;下课后做操、排队时,不服从指挥,影响正常的秩序;和同龄伙伴没办法好好相处,不懂得谦让和分享,常被其他孩子疏远、排斥,甚至因冲动任性出现打人、顶撞老师等行为。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刘天姣主任提醒:作为家长,当发现孩子与同年龄同性别的儿童相比过分好动时,建议及时专科门诊进行全面评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