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敌变狼亦变

2022-05-29 10:16 作者:出现的地方a  | 我要投稿


在远古时代,人类发现其他动物都有同伴为伍,惟独自己是孤零零的,于是向造物主问道:“为什么只有我这么孤单呢?”


造物主回答:“因为我只赋予了你们智慧,你们是我所创造的最优秀的动物。”


人类感到疑惑,接着问道:“难道就没有其他优秀的动物像人一样拥有智慧吗?”


想了许久,造物主才说:“我想优秀的狼是惟一能与你一同行走、说话和嬉戏的生物吧!”于是,造物主把狼赐给了人类,并对它们说:“你们彼此成为兄弟,应该相互扶持,前往世界各地。”


由于人类和狼之间的冲突不断,彼此都不能接受对方作为自己的朋友,于是他们又回到了造物主跟前。造物主迫于无奈,只好宣布:“从今天开始, 你们将各走各的路,我将永远不再干涉你们的事情。”


于是,人类和狼便各自启程。


造物主虽然知道狼是一种很优秀的动物,但连他也没想到:使狼成为世界上与人类并存并成为最成功、最持久的哺乳类动物之一的主要因素,竟然是狼族应付变化的能力。


狼时刻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心,非常注意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变化,注意任何一个在视线范围内出现的对手和猎物,不放过任何一次可进攻的机会。狼敏锐的嗅觉,使其善于捕捉机会。它从不因富地而留置,因贫地而弃置,在各种恶劣环境和条件下,总是能捕捉到食物,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狼凭借嗅觉和视觉,并依循足迹等线索寻找猎物,然后尽可能悄悄地接近猎物。狼若发觉对方所处的形势较有利,便会立刻放弃眼前的猎物,转而寻找其他目标。当狼相中的猎物逃跑时,狼会随后紧追,然而若无法立刻追获,便会很快打消念头。


应该说,狼比人类更深切地知道,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的道理。懦弱者为此惶恐,善变者为此欢欣。因为就在这变的瞬间,世界已然是它们的了。


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在商业活动中,形势的变化也相当复杂。要想做到积极应变,除了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之外,还应当根据对手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敌变我变”。


“敌变我变”是人们适应形势发展,不断调整自己思想与行为的基本策略。所谓“敌”不一定就是敌人,而是泛指对手、环境等,比如对于个人所存在的环境,对于生意人的行情,对于企业、厂家的同行等等。因为大家都在求生存、求发展,都在想新招、出新点子。因此,时移则势易,势易则情变,情变则法不同,顺理成章。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可以说是古今兵家敌变我变,克敌制胜最成功的范例。


一擒孟获,诸葛亮本是乘胜之师, 但他却让王平打前站,故意装作不是对手,引孟获进人伏击圈,然后大军裹挟。最后又用大将赵云与魏延在峡谷中前后堵截,使孟获插翅难逃,束手就擒。


二擒孟获采用的则是套用反间计的借刀杀人之计。孟获被捉一次变得谨慎,退到泸水以南,以泸水为屏障,准备持久坚守。诸葛亮派马岱出战,激发对方上次被俘放归将领的感恩之心,使得孟获与他们发生冲突。堡垒从内部攻破,孟获手下的将领毫不客气地将孟获绑赴蜀营。


二次被擒,仍被放回。这一回诸葛亮故意让孟获了解蜀军的粮草、军情。孟获回去之后气急败坏,急于报仇雪恨,又自以为对蜀军情况成竹在胸,便以送礼谢恩名义前来劫营,可诸葛亮早已摸透孟获的心思。孟获又一次自投罗网一一三次被擒。


第四次是把好斗的孟获引入陷阱。


第五次,诸葛亮采取统战之计,让孟获原来的盟友擒住孟获。


七擒盂获,每次用的方法与计谋都不相同,这才是“敌变我变”的高超境界。针对孟获心理与战术的变化,诸葛亮对症下药,使孟获完全在他的掌握之中。


法国皇帝拿破仑,也是精通“ 敌变我变”的伟大人物。1813年底,他在莱比锡战役中失败,反法联军以23万之众的优势兵力向巴黎压来。当时拿破仑身边的部队仅8万多人, 他主动寻找战机,连连获胜。但联军的来势太猛,小胜利不足以阻止联军对巴黎的合围之势。1814年2月1日,拿破仑又一次战败,形势危急。经过两个夜晚的思索,拿破仑决定向敌人让步求和,这是2月8日的事。


9日早晨一起床,拿破仑敏锐地发现乘胜进军的联军在部署上犯了错误,就是联军为了行军和供应军需的方便,实行梯次进军,分三路逼近巴黎。拿破仑果敢地改变主意,准备再战。


拿破仑利用敌人分兵的弱点,果断下令,一部分兵力利用有利地势,阻遏敌军中的两路,自己则亲率主力,猛扑敌军最强的一路。2月10日上午,全歼一个俄国师。2月11日,击溃一个军。2月12日,基本歼灭联军两个军。三天之内三战三捷。到2月22日,12天内,连打8仗,歼敌10万人。


在这里拿破仑的胜利,关键在于他不守一术,以变应变,不失时机地出击,转败为胜。考察拿破仑在欧洲叱咤风云的历史,可以知道他还不只是一位只知打仗的武夫,同时他在外交上极其精明,在政治上富于睿智。正是他在这些地方多路出击,又能随机应变,所以他有可靠的基础,建立起他的欧洲帝国。


能变通者才能生存,“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准则,不仅适用于战场,同样也适用于职场。


职场如战场,淘汰本无情,如果一个人在中途倒下,则显示其生存的能力不够强。遗憾的是,在各个工作场所中,我们可以看到仍然有不少的“恐龙式人物”存在。说到“恐龙式人物”,我们不由得想到1亿年前的恐龙,那时地球上到处是体积硕大的恐龙。后来,地球环境发生变化,恐龙在很短的时间内灭绝。迄今,科学家还不能确定究竟是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但唯一能确定的是,就是恐龙因为无法适应这种变化,而遭到灭绝的下场。职场中“恐龙式人物"的特征大致如下:顽固保守、立定不前、缺乏弹性。


在工作上,“恐龙族” 最大的障碍就是无法适应环境。在他们周围有许多学习新技术、深造的机会,但是他们往往视而不见,根本无心寻求新的突破。


工作与生活永远是变化无穷的,我们每天都可能面临改变,新的产品和新服务不断上市,新技术不断被引进,新的任务被交付......这些改变,也许微小,也许剧烈。但每一次的改变,都需要我们调整心情重新适应。面对改变,意味着对某些旧习惯和老状态的挑战,如果你紧守着过去的行为与思考模式,并且相信“我就是这个样子”,那么,尝试新事物就会威胁到你的安全感。


“恐龙族”不喜欢改变,他们安于现状,没有野心,没有创新精神,没有工作热忱,满足于目前的状态,不设法改进自己,不想去做更好的工作。


“恐龙族”不肯承认改变的事实。他们不愿为自己制造机会,而情愿受所谓运气、命运的摆布。因为不相信自己能掌握命运,所以会选择错误,不是在平坦的道路上蹒跚前进,就是一辈子坐错位置。


“恐龙族”犯的最大的毛病,就是无法像狼样视变化为正常现象。他们没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包括步调、观念、做事的弹性和效率等,他们更不会探索自身的潜能,遇到变故发生,宁可坐以待毙。


不懂得适应变化,让“恐龙族”在职场中处处受阻,路子也越来越窄,最终导致能力的消退,步人灰暗的人生境地。


敌变狼亦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