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卫生巾背后的时代趋势
高铁卫生巾这个话题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共议题,通过这个案例你可以非常直观的理解目前西方在公共议题上的许多争议是怎么来的。
有人认为,卫生巾是女性刚需品,作为一半人需求的刚需品,车上必备很合理吧,你要反对那你就是歧视。而且,女性话题你男性凭什么来评价?你无法感同身受女性遭遇,你就应该闭嘴。
对不对呢?看起来全对
但公共议题特点就在于,他不是对和错的问题,而是你对我也对的问题
你说卫生巾是女性刚需品所以应该有对吧
那么我婴幼儿的尿不湿是不是也是必须的?哺乳室是不是也是必须的?除了车站,车厢里也得都备上。
你是弱者我也是弱者
你被压抑无法发声,我压根就不会说话
你占人口一半,我直接占全部,所有人都是婴幼儿过来的
所以你的诉求如果成立,那么我的诉求必须也得成立,因为我遵循的是和你完完全全一模一样的逻辑。
你说没问题,尿不湿纸尿布哺乳室也都加上
好,既然要这样玩,那我宗教群体也不困了
我是某教信徒,有的时候我需要祷告,所以在火车机场外,我希望在车厢里也加祷告室很合理吧?
你要尊重弱者我有尊重信仰,你有政治正确我也有,你占人口一半我一拉数据,诶,许多国家占比也不低。(别觉得不可思议,自己去查查,看看哪些国家机场车站配哪些是连车厢都配上的)
而既然都到这份上了,那LGBT们是不是也要来保证一下?
你们有男女厕所,我连自己厕所都没有,先不说车厢里,你机场车站得配上吧
我也是弱者,我也是被压抑群体,你被男权社会压迫,我被男权女权社会双重压迫乘以二。
注意,强调一遍,我不是在给你们举一堆极端例子打比方,以上三个全是现实中存在的提案。
来吧,回答一下,你觉得以上诉求是否都合理,这些权益要不要都保证?
你说OK,没问题,都加上,既要有卫生巾也要有尿不湿,既要有哺乳室也要有祷告间,然后还要加紧力度新建特殊性别厕所。说了要保证弱者权益,那就要保证全部弱者的权益。
如果你是这个回答,那么恭喜你,你此时终于跟上了艾玛赫敏那一波白左女权3.0的思路,只要你认弱者身份牌,我就誓死保证你权益,至于可不可行成本如何另一回事。
而如果你的答案是,这个也加那个也加,那这样成本也太高了,个体需求不应该全社会买单。
所以女性卫生巾是刚需应该社会保障,而你小孩纸尿布问题是父母责任,做父母的本来就应该多考虑,至于其他的群体,你们不该搞特殊化。
那么也恭喜你,因为此时你就理解为什么罗琳被各方追着喷了。
你认为大家必须要保证你这个弱者的权益,但保证完了,你居然不保证其他同样弱者的权益?你的弱者就是弱者,我的弱者就是自觉点别搞特殊化?过河拆桥吃饭砸锅是吧?
而且女性话题男性没资格评价是你们自己说的,
然后你现在居然跑来指导LGBT素食主义某教信徒?
你这都不是过河拆桥了,你这是把女性主义先驱们的脸往地上来回左右摩擦是吧?
所以罗琳为什么被追着喷,尤其被新一代女权主义者喷,你明白了吧
现在,是不是就理解西方很多公共议题在争什么了?
很多公共议题不是对错问题,而是你对我也对,甚至你要能对那我必须更对的问题
他不是在对和错之间做判断题,而是在很多个正确里面选一个最正确的
只要推倒第一块骨牌,后面的就必然接踵而至,你是最正确的人吗?
如今,这个议题也摆上了我们的牌桌,做出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