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新花——AfterShokz 韶音 OpenMove 体验小记
大概是七年前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到了“骨传导耳机”这个对我来说完全是新鲜玩意的产品。之前对骨传导技术的了解仅仅是停留在它可以帮助听力障碍(尤其是神经性耳聋)的朋友实现聆听外界声音的功用,亦被用于助听器产品的设计制造。但当我看到完全应用于民用的骨传导耳机产品的时候,还是小小的惊讶的一下:这个完全开放耳道的产品,居然可以让我们清晰的听到耳机中传送的声音。当时的我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开始慢慢的了解到这个产品更多的应用场景:诸如在开放式马路上跑步的场景——既需要音乐的节奏鼓舞,又不能和外界的声音隔绝以防产生危险;又例如商务用户在不影响自己正常对外交流沟通的情况下方便的接打电话——免去了蓝牙耳机戴了摘再摘了戴的繁琐。利用人体构造的神奇功用,骨传导耳机开辟了声学产品领域的“另一番天地”。

当然了,早期的骨传导耳机还有着普通耳机用户会觉得“别扭”的一些问题:例如漏音比较严重,用户担心自己的电话是否会被别人轻易偷听;又例如基本上只是用于语音通话,而播放音乐的音质较差。久而久之,骨传导产品慢慢的成为了一个极度细分市场里的“定向产品”:在这几年如火如荼的马拉松赛事里,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跑者戴着骨传导耳机参赛。它似乎变成了一个和运动有着强关联的产品,“运动耳机”一时成为骨传导耳机的重点标签。
但其实,它是可以服务于更多的应用场景的。
骨传导耳机这个产品还有一个最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你能在显性的场合里看到的品牌,多数就是这么一家品牌:AfterShokz 韶音。这家经常在海外各大消费电子展和海外3C媒体上拿奖、在各家国际电商网站上销量风生水起的品牌,很容易让人觉得它是一家海外企业,而实际上它是一家不折不扣的中国公司。而算算我在2013年第一次体验到韶音的骨传导产品到现在,也有差不多7个年头了。这7年的时间里,韶音的骨传导耳机从小圈子里的新鲜玩意儿,发展到马拉松一族的人尽皆知,成为骨传导耳机市场上当仁不让的 No.1。但其实大家也知道,所有的音频产品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升级换代缓慢。当骨传导耳机的既有市场触碰到它的天花板的时候,是心甘情愿的接受这一亩三分地的命运安排,还是想想看有没有办法“走出去”让更多的人将骨传导耳机的认知从“运动耳机”转变成“它也可以是日常用的产品”?
韶音选择了后面的这条路线。
这3、4年间,韶音的骨传导耳机系列迅速扩张,一面是在专业的运动领域持续加码:旗舰款的 AEROPEX,专门针对游泳人群设计的 Xtrainerz,强调超长续航能力和钛合金后挂设计的 Titanium,在守好“自家运动领地”的基础上持续加码。而像 TREKZ AIR 这样的兼具功能性、轻量级、以及不再过分强调运动设计、走起时尚路线的产品,有那么一丝想争取更多的日常用户市场的意味了——事实上,我还真是有那么一段时间一直戴着 TREKZ AIR 当日用耳机的。比起13年我接触到的第一款韶音的骨传导产品,它的音质表现、漏音控制、佩戴舒适度早就不可同日而语。若非对音质要求极高的发烧级音频用户,TREKZ AIR 可以是一个普通用户的日常佩戴的选择之一。
但很明显,韶音并不打算就此止步。
骨传导耳机要想争取更多的普通用户,它要解决几个问题:首先是佩戴的舒适性和牢靠程度,其次是续航时间和语音通信的能力,最后可能才是音质的部分。如果就这三个部分来看的话,前一代的 AIR 在音质和语音这些音频规格的部分上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但整体产品的设计还是难以逃脱让人一看就是“专业运动耳机”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好像你如果看到有人穿着 UA 的速干运动衣一定就会觉得他/她是一个要去运动的人,而三道杠的 Adidas 也会让你有这种感觉——但如果你看到三叶草的 Adidas Originals ,就觉得这就是一个生活化的日常穿着。品牌或是设计的ID传达出来的观感,其实在影响消费者对它的选购意愿。想要往更日常产品做的骨传导耳机,它可能更应该有三叶草之类的视觉观感的传达。
OpenMove 就是这样的一款产品。


韶音的这款新品名字起得过分简单粗暴,且与它之前的产品命名风格都不太一样,但它很好的表达了这个产品的定位:Open——它是骨传导的开放式聆听的,在接收耳机中的声音讯息的同时,你同时还保留着和外界设计的关联。Move——只要一切移动的场景,它都可以是你的随身之物。不管你是跑步健身、商旅出行还是日常通勤,它不限定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场景。这个新的命名或多或少的彰显了韶音对它的新定位:它就是用户随身出行的开放式耳机伴侣,它也不想再局限在运动人群才能考虑的产品类别上。运动服饰品牌都想着还要推出一条生活方式的产品线来让他们的服装可以更多的被消费者在日常进行穿着,而不是局限于专业的运动环境,韶音的这个举动,倒有些这个意思了。

OpenMove 日常化的第一步,就是先从设计上改变它“专业运动”的形象。之前经常出现在专业运动服饰中的黑色+高饱和度色彩的组合,被替换成了白色这样的“日常百搭色”。在我的印象里,白色的骨传导耳机在韶音的产品线里似乎是头一遭。虽然骨传导耳机的设计万变不离其宗,但这次 OpenMove 上还有了一些超脱于功能之外的“纯粹设计”的小细节:那条如果不留意可能就没看出来的灰色细长贴条——这个细长贴条的末端,则是耳机上的多功能按键。它将隐藏式的按键和流畅的设计感融为一体,这也是之前韶音的骨传导耳机中较少会有的设计语言。当然,除了白色,韶音还为 OpenMove 提供了此前更少见的粉色配色,以及经典的深色版本。从设计和配色上,它就开始走出典型运动风的显性传达,开始走起带了更多现代设计质感的“生活方式风”。




和运动场景的佩戴所不同的是,若想实现长时间的日常佩戴,舒适性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夹不夹头?会不会造成接触部位的皮肤过敏?挂在耳朵上的部分会不会疼?会不会动一下就会掉?这些细节都关乎用户长时间佩戴的体验感受。在 TREKZ AIR 的时期,韶音的“减重工作”就已经做的很不错了,利用钛合金构造的又轻质又耐用的后挂,以及牢靠又不过分紧绷的耳挂设计,已经比我7年前第一次用到的产品好了很多。这次的 OpenMove 在延续 TREKZ AIR 良好佩戴特性的基础上,还做了一些新的设计:例如耳机壳体上的竖条纹,一面是方便用户“盲摸”到耳机本体,另一面则是竖向的凹凸条纹有利于汗液的导流。说起关于佩戴舒适度的部分,韶音还有些小故事跟我们进行了分享:OpenMove的项目工程师在从中国往返美国的20余个小时飞行中全程佩戴耳机,只为进行佩戴舒适度的测试。而整个的测试过程,前前后后有600多名测试人员参与其中。而至于佩戴牢固性的部分,OpenMove 的团队还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测试标准,以这套标准的细则要求产品的工艺和设计细节——在最近这几天我的持续佩戴中,它还真算是一直牢固的待在我的耳朵之上,即使在飞机上左右靠着窗户睡觉,也没有被接触的形变“挤”下来——之前,可曾有真无线耳机在我靠在飞机窗户睡觉的时候,被“挤”掉了出来……


声音,应该是韶音骨传导产品如今做得最炉火纯青的部分了。从7年前的产品,到 TREKZ AIR,再到 OpenMove,你能感受到的一点就是……它在不停的解决以前大家觉得骨传导耳机不可能解决的技术问题。例如漏音——OpenMove 的漏音解决程度已经好到了只要你把耳机抬离皮肤,你就很难听到耳机里的声音细节了,一下子音量小了很多。这个结果的背后是两项技术的集中导入:一是用于抑制声音外漏的LeakSlayer,另一个则是利用180°相位差反向消除漏⾳的整体化技术。而在音质的部分,现在的骨传导耳机也早已摆脱了早年基本无法用于音乐聆听的部分:除了良好的语音通话特性,这次的 OpenMove 特别针对不同的音频聆听场景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模式:标准模式、语音模式和耳塞模式。尤其是耳塞模式,大幅优化了传统骨传导音频风格中的并不是那么“舒服”的中低频部分,在播放音乐时候的听感更像是普通耳塞的音色风格——这项功能的引入已经充分说明 OpneMove 已经把音乐聆听作为产品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了,而这可能是从运动功能型产品到日常产品定义转变一个的显著信号。

还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值得一提:OpenMove 的包装盒配件里有一副海绵记忆耳塞,它的目的是为了……降噪。很多人应该奇怪了,你把耳朵都塞住了怎么听到耳机的声音啊?别忘了,骨传导耳机的原理和普通耳机通过耳道的空气传播可是不一样的。用海绵耳塞这样的物理方式隔绝外部声音,然后耳机的声音通过骨传导单独进入,这种独辟蹊径的降噪方式是不是很多人没想到?基于此,OpenMove 甚至有了降噪耳机的应用场景,而这亦是它“日常使用化”体现的重要部分。

身为蓝牙耳机,OpneMove 相应的传统特性还是应有尽有的。这次在芯片上用上了高通QCC3024,支持蓝牙5.0,而且可以一部 OpenMove 连接两台设备,实现设备间的无缝切换(例如同时连接手机和电脑,两部都可以随时使用);通话的部分以双麦克风+CVC算法加持,完成之前就可能是骨传导耳机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通话;连续聆听的时长这次有了6个小时,而待机时间来到了10天。像是IP55防水防尘的等级已经是家常便饭,而这次以用户端而言最大的进步之一则是直接换上了 Type-C 的接口——充分的跟上时代,不用再为耳机单独配备一条 MicroUSB 的充电线,和当下的主流手机/笔记本电脑产品完全一致。尽可能的和用户其它设备的日常搭配“兼容”,其实也是骨传导耳机做出“日常化”的定义的重要一部分。


骨传导耳机其实并不算是一个技术上随着年份更迭会有“突飞猛进”进展的产品品类,它的用户群体相对固定,技术亦成熟稳定。如何在这样一个已经做出了非常成熟的市场环境和用户指向的产品里,做出“新意”,做出不同以往的“新方向”,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在这篇文章的标题里用了“老树新花”这个词:对于韶音这么一家已经拿到骨传导耳机市场份额绝对领先地位的厂商,做按部就班的细节升级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试图做一些既有品类的“出圈”探索却不是容易的事情。这次的 OpenMove,其实就算是一次骨传导耳机的“出圈”尝试——以更日常化设计的生活方式外观,兼顾以前相对弱势的音乐聆听场景,更新和当下流行3C设备连接性的“充分兼容”。看似并没有多大“迭代更新”的产品,却在整体上有了不同于以往骨传导耳机的产品个性。以 OpenMove 这款并不算旗舰定位、定价相对亲民的产品,让更多的普通用户了解“原来骨传导耳机也可以作为日常佩戴的选择”,韶音在它已经在专业应用市场领域获得了高度认同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突围”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