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东骨伸冤!淺析東西方骨相到底有何差异
每当我们聊骨相美时,总把骨相好和西方骨相划等号。似乎骨相美是西方人的专属。

其实不然,西方骨相的流行,也是因为西式美学擅长进行物理化、数据化的形式分析,这种几何或图形感比较好消化。

于是,强调体验性的东方美学,往往处于没有话语权的下风。


究竟有何差异?
轮廓
东方骨相并不一味追求立体,而是着重层层递进的阶梯感。

东方西方人因为人种不同,头骨的折叠度也不同,西式骨相通常是呈块状,一看就能分出明显的正面和侧面。

而东方骨相则是更有层次的骨相:侧面、过渡面、中轴线。所以视觉效果也更加柔和。

西方头骨通常是正面比侧面窄没错

但也因为正面窄到装不下五官,所以面部传递出的情绪是压迫甚至逼仄的。

而东方头骨给五官足够的空间,且有一定留白。现实中看是更加舒服优雅的。

过渡面是化妆时,高光铺在苹果肌和鼻基底的那一部分,来源于内外轮廓有柔和的转折。

西方骨相几乎没有过渡面,从正面直接拐到侧脸。

而东方骨相则是循序渐进,由正面过渡到侧脸,这也是东方美人更耐看、更经得起细品的原因。

递进的面孔,柔缓且有留白,会让更多情绪铺陈和展开。

五官布局与架构
五官的形态和颜色属于皮相范畴,但布局仍是骨相来决定,比如眶骨的位置、鼻骨的长短,颌面等等。

东方骨相美学中的五官布局不追求紧凑,像是眉压眼、近眼距都属于东方审美体系里绝不追求的。

有留白,但不空白,精巧处在于衔接时有细节。
眉与眼的衔接,眉心与鼻子的衔接处。通过高点和低点创造明暗关系,才是可推敲的眉眼美。

中轴线(额头-眉心-鼻子-上下颌区域)不追求特别立体,只求稍有存在感,纵深清晰有层次。

骨相和谐
额结节和眉弓呼应下巴;鼻窝呼应唇颊沟;鼻子的高度呼应矢状骨面的发育程度;鼻子的长度呼应垂直骨面的发育程度。
单拿面中举例,东方则比西方更能包容,甚至赋予美感



东方骨相,皮薄而贴骨,眉眼哀而不伤,像一弯又冷寂的月爬上柳梢。

东方骨相之美,周正且严丝合缝的面颅,厚重、大气又不失精巧。山是美人面,水是美人眼,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