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PSM找寻可接受价格范围和最优价格(下)
接上一期PSM模型在网络问卷调研中的应用探讨,本期我们延展数据分析方法。
最初我们了解到 PSM的四个价格问题:
>贵,但还是会考虑
从哪个价格点开始,您觉得贵了,但还是会考虑购买?
调研意图:我们想知道昂贵的价格的最低点。
>太贵,不会考虑
从哪个价格点开始,您觉得产品太贵了,不会考虑购买了?
调研意图:我们想知道昂贵得不会去购买的价格的最低点。
>不贵(特价或物有所值)
从哪个价格点开始,您觉得产品不贵,会考虑购买?
调研意图:我们想知道不贵的价格的最高点。
>非常不贵(太便宜),以致于产品的品质值得怀疑
从哪个价格点开始,您觉得产品过于便宜,以致于您会怀疑它的品质,并不考虑购买?
调研意图:我们想知道过于便宜的价格的最高点。
从实践看,PSM输出的消费者心理价格范围非常接近市场的真实价格带。其实 PSM最有价值的是这个价格区间,而不是最优价格点。
.
关于PSM数据分析方法:如何通过PSM找寻可接受价格范围和最优价格?
首先对每一个价格求出上述每个问题的累积人数百分比如图所示。

画出每一个价格下开始觉得便宜、太便宜、开始觉得贵、太贵的累积人数百分比曲线图。

由此可得:
用P2点表示开始觉得便宜和开始觉得贵的累积人数百分比曲线的交点;
P1表示开始觉得贵的累积人数百分比曲线的交点;
P3点表示开始觉得便宜和觉得太贵的累积人数百分比曲线的交点。
图中P2点所对应的价格(11.5元)是最优可接受价格,而P1和P3点所对应的价格范围(9.5~13.5元)是可接受的范围。
.
注意:
PSM的优点在于其过程简单,只需要受访者回答四个有关价格预期的简短问题。此外,评估结果呈现在图表中,清晰易懂,让人一目了然。但是,PSM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在不了解产品功能的情况下作答可能会导致受访者对价格的预期产生误解。而实际上,产品特性往往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实际调研场景或目的来考虑是否选择使用PSM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