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民企发展频传政策利好,碧桂园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竞争力不断升级

2020-05-11 10:01 作者:财经涂鸦  | 我要投稿


“碧桂园率先出击,走上一条智能化、绿色化的升级之路。”

作者:苍穹

编辑:tuya

来源:财经涂鸦

当下,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政府以及各类机构千方百计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排忧解难,力争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这只是政府对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高度重视的一道缩影,从起先的“两个毫不动摇”到2019年的“新28条”,无一不给身负“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三座大山的广大民营企业注入强心剂。其中,新28条指出,围绕营造市场化、法制化、制度化的长期稳定发展环境,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居安思危、不断求变正是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叠加市场机制成熟、改革开放利好等刺激因素,转型升级成为民营企业的趋向性选择。如此情境之下,碧桂园率先出击,走上一条智能化、绿色化的升级之路。

“56789”格局

纵观世界大国的百年崛起之路,从英、法、荷、西、葡到美、德、日等,市场经济扮演重要的推手作用。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表明:竞争性市场的均衡配置结果是帕累托最优,即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在一般竞争性领域中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经济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4.6%,规模从1978年的3679亿元攀升至2019年的99.09万亿。关键一点就是中国探索出适合国计民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978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构成中的关键要素,民营经济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统计数据显示,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往微观点说,民营企业已经渗透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国共有22家民营企业入榜,华为、腾讯、阿里、碧桂园等赫然在列;《2018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发展报告》显示,3558家上市公司之中有2273家为民营企业,民营上市公司占比近三分之二。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经济同民营经济休戚与共,民营经济垮了,中国经济不能独善其身。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曾说:民营企业是“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效率又讲节约”。相较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存在产权明晰、激励约束有效的优点,能够真正发挥价格和竞争机制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民营企业在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方面均要优于国有企业,即使在不寻常的2018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经营效益也只有私营工业企业的60%左右。

(各种经济类型ROE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统计年鉴,Wind)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但仍存在巨大增长潜力:城镇化、人才红利、创新将是驱动下一个十年发展的有力砝码。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60.6%,而发达经济体普遍超过80%;中国每年有800多万大学生毕业,人口数量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中国占据全球新经济独角兽企业的比重为28%,仅次于美国。“56789”格局下的民营经济未来势头可期。

政府则对民营经济一如既往的关爱。2018年11月的民营经济座谈会上指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家人”,2019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变”之道

经验证明: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必须不断变革求新。就民营企业而言,变是在挑战和机遇下面临的双重选择。

一方面,全球经济低位增长、消费需求趋于多元、生产成本逐步走高,这使得以往依赖低人力成本、低质量标准化产品取胜的传统商业模式不再可行;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初具成效,“双创”获得国家大力支持,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主动谋求升级。

民营企业转型围绕从低端到高端升级、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升级、从单纯制造向生产服务升级及从代工向自主设计、自主品牌升级等思路展开。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第三产业入围企业从2012年的117家增加40家至157家,且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分别占比六成和四成,演化民企高端化的一般规律;华为、小米、海尔等更加注重自身品牌建设,标志民企已走向新的高度。

(2014-2018年民营企业500强产业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全国工商联)

智能化、绿色化是民企转型升级的基本特征。

民营企业不断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将智能制造贯穿于涉及、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如三一重工建设多达9000平方米的智能仓库,物料准时配送率超过95%,质检电子化率达到100%,这一项能为公司降低20%的运营成本。

中国过往的高速增长一定程度透支能源和资源,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越来越多民企努力向绿色化转型,积极探索将绿色注入设计、生产等环节,把“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节约”等作为发展目标。如吉利实施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90%以上,其中65%是插电式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35%是纯电动汽车。

在民营企业转型中,研发投入可看做其对创新的重视。2018年民营企业500强研发人员占比、研发强度两项指标整体趋涨:研发人员超过3%的企业328家,其中超过10%的企业184家;研发强度超过3%的企业69家,其中超过10%的6家。

从草根到王者

碧桂园是发源于佛山顺德的民营企业,历经28年的发展,从仅有1个项目发展至布局全国1299个区/县、打造2512个高品质项目。2019年碧桂园跻身全国工商联“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TOP7,佛山系民营企业排名第一,2018年营收较第二名的美的高出1100多亿元。

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佛山企业  (资料来源:全国工商联)

追根究底,碧桂园把握住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方面,碧桂园踏准中国城镇化的节奏,以打造民生地产为己任,坚持一线到五线的均衡布局,极大拓宽行业广度并提升自身市场份额; 地利方面,广东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前哨站,佛山民营氛围更为浓厚,2015年底佛山政府新修订的“1+3”政策体系在更大范围扶持民营经济;人和方面,碧桂园构建完成一套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起航,其还是业界拥有博士数量最多的地产商 。

作为民营企业升级的典范,碧桂园贯彻技术智能化、模式绿色化的实践。

2019年初碧桂园新定位为“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拉响了向科技进军的响亮口号,博智林机器人即是碧桂园投身创新的绝佳案例。

成立于2018年7月,博智林聚焦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现已形成建筑机器人、医疗康养机器人、智能建造装备等产品线。截至2019年12月,博智林已递交超过1500项专利申请,并有在研建筑机器人项目59个,其中29款进入工地测试阶段,。

(博智林总部  资料来源:互联网)

杨国强多次在公开场合袒露对机器人业务的期望,“我梦想着建筑工人做的繁重、重复的劳动由机器人所替代。它首先是符合我们对零伤亡和安全的追求,第二能使我们的质量提升,第三能使我们的效率提升。”

研发投入侧面展示碧桂园拥抱科技的雄心。2019年碧桂园研发费用为19.7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2.24亿元增长61%,而在地产行业中鲜有企业将该项单独列出。

绿色建筑则体现出碧桂园的“绿色理念”。

碧桂园已然是绿色建筑界的翘楚。2018年碧桂园获得绿色建筑的项目约为755个,涉及绿色建筑面积约1.54亿平米。其引进德国高性能节能建筑理念,通过改进围护结构、新风系统、高性能门窗等技术,形成了一套自有被动房体系。该系列被动房项目可实现建筑节能率达到90%以上,供暖能耗降低85%以上。

(碧桂园绿色建筑面积情况  资料来源:2019中国ESG发展白皮书,单位:万平方米)

碧桂园还创新研发高质量建造体系,不仅仅只局限于装配领域,还将高精度建筑模具、混凝土全现浇外墙等多项“绿科技”结合起来。这样能够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极大改善现场施工环境。


民企发展频传政策利好,碧桂园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竞争力不断升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