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区别仅仅在于谁是历史真实?谁是演义吗?(三)
刘婵可以投降,毕竟老刘家还是有骨气的人,刘备的后人并不都是窝囊废。如果对蜀国没有感情,一心向曹魏的人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另外一边写江伟的时候啊,正在等待朝廷的消息。下一步我们究竟怎么打?究竟是转移还是返工,应该给个痛快话,这个时候等来的却是一纸降书要求的归乡曹魏投降,他的对手钟慧。
这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他怎么记载?说众将士投阁放假把兵器都放下了。接下来两句话就非常的有水平。将士咸怒,你看看什么叫咸怒,是每个人都非常的气愤,证明什么蜀汉之一,好男儿还是说有一番热血的。接下来怎么办?拔刀砍石不让我打了,我把长兵器都抛下了,但是我抛出腰间的配刀,冲着石头上砍,聊聊八个字。
哪怕过了将近两千年,您在夜里的时候读到这一段,都会觉得胸中那种不平之气油然而生。您能说陈寿对蜀国没有感情?但是从这我们也能看出来,承受一方面的属国表示同情。你要说他有多热爱,好像也并不至于。比如在刘婵投降的时候。陈寿也做出评价,他说,流逝无余,一帮蒙赖周之谋也。什么意思?说老刘家能够得以保全,然后整个国家呢。没有遭受太大的杀戮和伤亡。这是很好的事情。周之工业这周是谁?就是乔舟为什么把乔舟抬得这么高?就是因为他是乔州的学生。
乔州的很多观点就被他所接受了,因为光禄大夫谯州就是一个劝降派,他不断给刘婵旁边吹耳边风,他说你还是投降。晚降不如早降。曹魏这边已经做的很大了,你根本打不过人家,全国都快解放了,你能往哪跑?有人提出来说,固守成都,他说你手有什么用?省一段时间,老百姓生灵涂炭被攻下来了,你自己没有好果子吃。又有人讲说咱能往东吴去跑?投奔吴国家,他又讲你投奔吴国有啥用?
如果那么小,实力也不强,早晚是被人囤病的。等你到吴国,你就属于投降人家。然后,东吴还会投降曹魏,你相当于投降两次更丢人。您别说在这种大趋势之下,大多数人还真是能接受乔昭的意见。所以刘婵就听取了乔治的意见,最后怎么投降的?是抬着棺材,自己拿着降书去的,你看有多虔诚,而且降书上写的非常明确,说曹魏这边是天危地震,这太强大了。
然后我们蜀国是什么情况?敢不革命,顺义从命,这就是按乔治的说法走天下大事都这样了,你个人再蒸有什么意义?我这边让所有的士兵把武器都交出去,所有的仓库我都给封上了。钱粮你在这随便点,我一点都没有,全都交给你了。我希望老百姓都正常的过生活。平平稳稳交给你魏国就完了,要说天下大事呢也确实是这样一个道理。但这样一个投降的方式太丢人了。但是亡国之君,你还谈什么脸面?保证蜀国百姓的安危,这是大事。从乔装来看你也不能说就是错的,毕竟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