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周刊 第16期 | 一周激光大事件 行业新闻早知晓(03.25-04.01)


激光资讯周刊
专注激光市场资讯、行业观点及热点分享
进入四月,激光行业已经正式进入2023年第一季度的盘点。目前行业内一线品牌仍集中在技术研发领域发力,新技术研发方面,国内外均有消息传来,推进行业整体发展。本周激光行业资讯如下——
一、市场观察
01 瑞马激光推出50KW超高速切割产品
近日,瑞马激光发布资讯称,公司已联合普雷、创鑫激光推出50KW超高速切割产品,将会在4-5月的展会上正式亮相,进行新品发布。

根据瑞马激光资讯,公司今年的发展重心仍将集中于研发技术领域,用技术力量推进公司产品高速迭代,用服务品质树立良好品牌效应,提升市场占有率仍是瑞马激光2023年的重中之重。
02 禾赛科技软件全球研发总部落户重庆
3月26日,重庆经开区与禾赛科技于近日签署禾赛科技软件全球研发总部项目投资协议,禾赛科技软件全球研发总部落户重庆。
据悉,按照协议,禾赛科技将在重庆经开区建设禾赛科技软件全球研发总部,设立创新孵化中心,打造激光雷达产业园。

今年2月9日,禾赛科技宣布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正式挂牌上市。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12亿元,同比增长66.9% 。全年交付量达到80,462台,同比增长467.5%。全年毛利率为39.2%,业务持续稳定增长。
03 德龙激光拟投建新能源高端装备项目
3月26日,苏州德龙激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龙激光”)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公司拟在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建设新能源高端装备项目并设立项目公司,投资规模为10.80亿元。

04 飓芯科技激光器芯片正式投产
3月22日,飓芯科技的氮化镓半导体激光器芯片量产线投产发布会在柳州市莲花山庄1号厅举行,市长张壮出席发布会并宣布产线正式投产。

05 CIOE激光技术及智能制造展驱动智造升级
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将于2023年9月6-8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同期激光技术及智能制造展立足于华南,聚焦激光技术在下游加工应用领域的创新发展。

展会将集中展示材料、激光器、加工及智能装备等行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趋势及新应用,着力搭建集品牌展示、商贸洽谈、高效维护及开拓客户关系为一体的专业交流平台。
06 大族激光拟6千万设美国子公司
3月29日,大族激光发布公告称,公司为加快推进海外业务发展,拟在美国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投资总额不超过6000万美元,将根据业务进展逐步投入。

该拟投资公司名称为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激光加工及配套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相关技术及管理咨询服务等,以上公司名称、经营范围均为暂定,需经相关部门审核确定为准。
07 华工与十堰市政府签订框架协议
3月28日-29日,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在湖北十堰举办。会上,十堰市人民政府与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汽车产业激光加工、激光装备制造及应用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依据协议,此次投资建设十堰激光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和激光产业研究创新平台,是华工科技锚定新能源汽车及其产业链主航道的又一战略举措。
这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将有利于华工科技拓展市场,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同时,也将为十堰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带来积极的意义。
二、行业动向
01 首个我国主导的光器件国际标准发布
近日,世界三大标准组织之一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中国信科集团制定的《光纤有源元件和器件-封装和接口标准 第22部分:带温度控制单元的25Gb/s直接调制激光器封装》。

这是光通信有源器件领域第一项由我国主导制定的IEC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在有源光器件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02 美国防部签订高能激光武器合同
近日,美国国防部宣布授予罗尔斯·罗伊斯北美技术公司子公司Liberty Works、通用原子(General Atomics)、Leidos Dynetics、II-VI航空航天与国防公司、洛克希德·马丁Aculight公司、nLIGHT Nutronics公司和NUBURU公司一份价值7500万美元的合同,用于制造和交付支持固态高能激光武器系统的原型和设备。

据悉,美国海军希望为水面舰艇配备激光武器,输出功率为100-300kW,预计该项目将由上述7家合同方于2028年3月合作完成。这些激光武器必须适合模块化设计,并能够摧毁不同类型的无人机、侦察系统、火箭和导弹。
三、新技术·新科技
01 科学家受蝴蝶启发打造新光子晶体
近日,科学家们受到蝴蝶翅膀仿生特性的启发,重新创造了一个以前只在自然界中发现的复杂结构,这将有望开辟操纵和控制光的新方法,从而打造新一代的光子晶体。
根据伯明翰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这种结构可以在某些蝴蝶的翅膀鳞片中找到,它可以作为光子晶体发挥作用。它可以用来控制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光,应用于激光、传感器和太阳能电池板中。
这项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天然存在的复杂陀螺结构可以由数百纳米大小的胶体颗粒自组装而成。
02 德国开发出紧凑型EUV激光模块
近日,德国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紧凑的极紫外(EUV)激光模块。这种模块可以用来产生特殊的EUV光,它不仅打破了以往EUV光实验只能在昂贵的大型研究设施中进行的限制,还带来了更高的成本效益。

德国耶拿科学家Robert Klas是这种紧凑型EUV激光模块的开发者,其方法能够在实验室工作台大小的设施中产生EUV光。也正是凭借这一成果,Robert Klas获授雨果·盖革奖(Hugo Geiger Award)。
03 荷兰研发出高精度材料测量新技术
近日,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 团队开发出了一种芯片上技术,以高精度测量材料中的距离,例如水下或医学成像。该技术依赖于声音振动,适用于不透明材料的高精度位置测量,相关仪器或将带来监测地球气候和人类健康的新技术。

研究人员结合了光学捕获和频率梳两项技术来构建他们的微芯片,该芯片主要由一块形状像蹦床的薄陶瓷片组成。这种薄片上有专门的孔,从而能够增强其与激光的相互作用,其厚度约比人类头发直径要细1000倍。
当与激光束接触时,这种薄陶瓷片的表面会剧烈振动。通过测量振动表面反射的激光,研究人员发现并观察到了梳子形状的振动模式,这是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的。该研究小组得出结论称,这种梳子状的特征可以作为精确测量距离的“尺子”。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