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价比品牌为什么回归豪华?——蓝旗亚在台湾(下)【谈车观史 002】
请配合以下bgm食用:

上期链接:

上期说到,蓝旗亚在台湾凭借降价堆配置,以超高的性价比成了台湾人民,尤其是思域车主换车的首选之一。不过,到这,有朋友就要问了:你蓝旗亚一个比阿尔法罗密欧定位都高的豪华品牌,为什么要搞高性价比战略?确实是这样,三信的降价优惠,虽然确实有助于蓝旗亚的销售,然而,不过,别忘了,蓝旗亚还是个豪华品牌,一味地搞高性价比策略,虽然有助于销售,但也会严重影响这个品牌的定位,甚至砸了招牌——除非能好好完成真正的豪华转型。
不论怎么说,三信的低价策略在当时确实行之有效,然而也给接下来的九十年代埋了个大坑。接下来的两款产品,就是不幸掉进坑里的牺牲品。
三、物极必反
上期提到,当时在台湾混的风生水起,甚至挑战思域的Prisma于1989年停产。这对三信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不过,原厂推出了一款接替它的车型——蓝旗亚Dedra。
这款中级车同菲亚特Tipo,Tempra和阿尔法155同平台,采用同样的底盘,它们也都导入了台湾市场(虽然都在几年后惨遭淘汰,都很失败),不过蓝旗亚很明显比他的兄弟姐妹们更奢华一些。这款车同其他蓝旗亚一样,以双凸轮轴引擎为主,导入台湾的Dedra也都采用了这种配置,搭配五速手动变速箱。外观设计上,Dedra由Idea设计公司操刀,它圆润的曲线让它看起来很像九十年代的车,这样的曲线造型让它的风阻系数低至0.29,但也没有美国车那样滥用曲线到臃肿不堪(就是你,金牛座)。配置方面,这台车还是延续了蓝旗亚奢华的特性,之前的硬塑料太难看了?换成核桃木!恒温空调?装上!可调节座椅方向盘?装上!可调后视镜?装上!ABS?装上!而且,据宣传,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阻,蓝旗亚还精心对车漆轮毂等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造。总之,蓝旗亚对自己的这款新车信心满满。
1989年,这款车投入生产。两年后,三信决定导入这款车的1.8手动版,起了一个译名“帝尊”,旨在凭借这款车冲击一下高端定位,改善品牌形象,并以“动力完美主义者”作为宣传口号,定价79.88万起步。虽然听起来很好笑,但是三信给这款车定的竞争对手是——奔驰C级W202和宝马E36。拜托,已经九十年代了,当时你的竞争对手已经自动挡打天下了,你引入一个1.8的手动挡是几个意思???










最终结果自不必我说,这款车销量很糟——事实上,除了意大利,这款车在其他地方的表现都很失败,甚至被top gear杂志在2013年誉为“过去二十年最糟糕的七款汽车”之一。直到1993年这款车进行中期改款,增加了2.0自动的动力组合,同时再次大打性能牌,这款车才在台湾打开了一点销路——不过与当年Prisma的火爆比起来还是差远了,可能是因为大家都明白了蓝旗亚的意大利精准工艺到底是个什么情况。1994年,Thema快停产时,三信又把Dedra的译名改为“靓马”,似乎是在强调和Thema“帝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Thema的真正继任者,是接下来要说的Kappa,三信的最后一战,成败在此一举。
蓝旗亚Kappa于1994年在巴黎车展上亮相,同年投入生产上市,与阿尔法罗密欧166同平台,用来替代已经过时的Thema。这款车的外观由IDEA设计公司设计,优雅的流线型彰显了浓浓的九十年代风格。车体布局和Thema一样也是前横置前驱,引进台湾的版本搭载了144匹马力,配备了可变进气歧管,百公里加速可达9.6秒的的2.0直列五缸发动机和来源于阿尔法罗密欧,202马力,百公里加速最快可达8.0秒的的3.0 Busso V6发动机。2.0版本只有五速手动变速箱,3.0版本增加了四速自动变速箱。不过,台湾也有2.0直列四缸涡轮增压车款的存在,但数量很少,这里就不谈了。悬架前后麦弗逊,同时搭载了蓝旗亚的悬架特殊科技确保后轮可以微微随动转向。当然,作为一个豪华品牌,这台车的豪华配置当然也不含糊,引入台湾的最低配2.0就配备了铝制轮毂,真皮座椅,头灯清洗功能和密码芯片锁——毕竟这台车在意大利甚至波兰的主要销量都是用来取代Thema的官方用车。这款车同样也有旅行车版本和更加奢华,手工打造的Coupe版本,同时也是蓝旗亚这两种类型的产品的绝唱,但引入台湾的只有普通型。当然,当时中国大陆正处于经济腾飞时期,随着母公司菲亚特和大陆合作的逐渐深入,蓝旗亚也曾经进口了一批普通型的Kappa到大陆。

说回台湾。在1995年停售Thema后,三信就迅速导入了Kappa。不过,见Thema当年的走量营销起到了反效果,让市场把蓝旗亚看低了,于是三信决定以高定价和高配置冲击向上的市场,不过还是需要保持着一定的性价比优势。当时,Kappa2.0版本的定价高达134.8万,3.0版本的定价甚至高达178万。虽然确实比它的竞争对手E级(W210)和5系(E39)便宜些,但价格差异并不像Thema和它的竞争对手那样大。这给三信带来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对于消费者而言,既然Kappa和E级5系的价格差距并不算大,所以我为什么不攒攒钱买台更高级一点的奔驰宝马,而要买台跟思域叫板的“平价豪华品牌”的车???
当然,假如只是品牌定位差异的问题,Kappa对于不少消费者来说,也不是不可接受。更致命的问题在于菲亚特系车企的意系传统质量:当年三信在台湾铺天盖地的宣传成功忽悠了不少人买下他们代理的意系车,结果,当车主把车开回家后——甚至不用开回家,毕竟当时台湾最畅销的进口车之一,菲亚特Regata飞艇,就出现过不少刚提完车就坏的情况,——才发现自己简直是请了个祖宗回来。当时意系车的质量(虽然现在也好不到哪去)基本上就是一周一小修,一月一大修的水平,尤其是意大利祖传的坑了不少好车的电路系统问题,成功让不少车主悔青了肠子,做梦都在骂三信的广告宣传和自己竟然会被忽悠。当然,别以为定位高点的Thema就没有这些问题了,电器问题对于意系车来说一视同仁——所以别看蓝旗亚在鼎盛时期年销一千多台,现在剩余的连一百台都不到了。这种被坑惨的车主接下来换车当然不会换意系了,说不准连要不要买欧系都得斟酌斟酌,尤其是在日系三家猛烈进攻的情况下。而且,进入九十年代,三信的广告宣传也大幅度减少,甚至我压根没翻到过kappa的广告,无论是纸质还是视频。所以,Kappa能卖好才有鬼了。相传,台湾的Kappa各种版本三四年加起来也只卖了两三百台,当然远远不能和光是i e版本就能年销800台的Thema相比了。其实,Kappa在全球市场上都没有它的前辈Thema那么成功,总共只销售了117216台,其中旅行车版本9208台,Coupe版本由于定价很高,只销售了3271台。







虽然蓝旗亚Kappa价格过高,品牌口碑差 营销糟糕的劣势严重影响了蓝旗亚的销量,但真正为蓝旗亚宣判死刑的,是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那年,索罗斯动动手指头,引起了一场席卷亚洲的龙卷风——尽管台湾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损失并不是特别大,但这场龙卷风还是给台湾车坛造成了持久的影响:阿尔法罗密欧,西亚特,菲亚特,雪铁龙等品牌都在不久后退出了台湾市场,同时,在日系车们更加凶猛的围攻下,欧系车在台湾也逐渐走向小众,三信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也逐渐走向崩溃的边缘。最终,在1999年,一切都结束了。通用的台湾代理商“国产汽车”破产倒闭后不久,三信集团也放弃了旗下所有品牌的代理权,随后破产。蓝旗亚在台湾的这段奇妙旅程,就这么结束了。其中有兴盛的辉煌,也有繁华过后的冷寂。
四、理想现实
三信的事就这么告一段落了,现在我们把目光转回蓝旗亚原厂。
90年代的蓝旗亚,虽然已经不再像七八十年代那样在市场和赛场上叱咤风云,也在Thema停产后退出了右舵车市场,但还是有一些竞争力,同自家的同门兄弟阿尔法罗密欧一样经历了一段没那么苟延残喘的时期。1993年,蓝旗亚给自家的经典产品Delta进行了换代,推出了蓝旗亚δ。这款车总共生产了138980辆,和后来的蓝旗亚比起来算不错了。在接下来的1994年,蓝旗亚推出了两款新车:有我在上面讲到的Kappa,还有蓝旗亚Zeta——一台和标致806,雪铁龙C8同平台的MPV。当时,菲亚特集团和PSA正在进行一个Euro Van计划,这台车就是计划的产物之一,共生产了两万余辆。不过,对蓝旗亚影响最大的,是1995年生产的Ypsilon——这台便捷又不失豪华的小车一经推出,就在欧洲一炮而红,光是这一代就生产了八十万辆。同时,这款车也是蓝旗亚品牌唯一延续至今的车型,也可能会变成他们最长寿的一台车。
时间来到1998年。此时,刚刚讲完的蓝旗亚自家的高端车型Kappa已进入生命末期,尽管在这一年他们进行了中期改款,也得好好考虑继任产品的问题了。然而,蓝旗亚的工程师们对这的决策让我们又惊又喜:1999年的都灵车展上,蓝旗亚展出了Dialogos概念车,这台曲线优美,充满未来感又不失蓝旗亚特色的概念车标志了接下来蓝旗亚的发展方向。同年,蓝旗亚推出了跟阿尔法罗密欧156同平台的Lybra,抢占稍低端一些的市场。2000年,蓝旗亚赠予了当时的教皇保罗二世一台Dialogos。同年,Kappa停产。
2001年,基于Dialogos的新一代高级轿车Thesis上市,随即在意大利广受欢迎,这台车采用了独具特色的悬架系统,甚至被誉为操控性最好的前驱车,得到了大量政府采购订单。
随着蓝旗亚的回光返照,菲亚特集团也准备把蓝旗亚推向更多的市场。其中,大中华区,尤其是中国大陆这片充满生机的市场自然在考虑之内。九十年代的时候,蓝旗亚确实官方进口过一批车,甚至也设立了中国市场的办事处,但糟糕的是不久就解散了。当然,不甘失败的蓝旗亚当然不会放弃冲击中国大陆市场。在派力奥于前一年上市后广受欢迎的前提下,菲亚特决定在2003年的上海车展上展出自己品牌的一批车款,准备在今后导入大陆。当然,蓝旗亚Thesis也在这些车之中,并获得了一个中文名“德赛”。同时,菲亚特也导入了5台蓝旗亚Thesis供南京菲亚特内部高管使用,甚至当时南京的高档修车厂也学会了修理这台结构特殊的Thesis,相传这批车仍然有存活到现在的幸运儿。
咱们把话说回台湾。在三信破产后,台湾也有不少期待蓝旗亚回归的声音。于是,2004年,一家新的代理商——法雅国际决定重新将菲亚特和蓝旗亚导入台湾市场。他们也像对岸一样,引入了一台Thesis作为高官用车。同样,法雅国际也希望导入Thesis,也提出了“只租不卖”的销售方式,想通过这台个性鲜明的汽车撼动被奔驰宝马雷克萨斯通知的台湾高端市场——当然,最后并没有成功。




2004年,法雅国际决定从小车开始,逐渐将菲亚特的欧洲产品导入台湾。一开始,他们导入了二代菲亚特熊猫,由于一代熊猫之前就由三信导入过70台,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因此二代熊猫的销量也还算不错。接下来,法雅国际于2005年导入了Stilo,甚至导入了阿巴斯版本(虽然只买了11台)。虽然在竞争激烈的小车市场上,这两款车市场反向还是比不上日系车,不过也还凑合。于是,法雅国际决定在9月导入了本期的主角之一——在欧洲换代不久的蓝旗亚Ypsilon。
在台湾,Ypsilon的主要目标人群是追求个性化的白领女性,竞争对手是MINI。为了彰显自己的独特个性,也是当时台湾拼配置风潮的影响,Ypsilon装配了不少豪华设施:镀铬中网和仪表板,真皮座椅,恒温空调,六气囊,ESP,定速巡航,大面积天窗,熄火后自动亮灯30-120秒,双模式助力方向盘,甚至还有个不光冠绝同级车,甚至冠绝市场的高级配置:博世音响。因此,蓝旗亚再次推出台湾后,台湾不少人见到这款小众车,都会问:“这是不是搭载博世音响那台车?”
动力方面,Ypsilon采用一台1.4升的直列四缸发动机,95匹马力,130牛米,虽然动力不大,但驱动这样的小车也是足够,能够让这台小车最高时速达到175千米每时,0-100加速也能达到10.9秒。至于变速箱则是一台同大陆的派力奥系列同样的,菲亚特研发的Speedgear5速手自一体变速箱。这台质量不错的变速箱也给Ypsilon带来了较低的油耗——每百公里6.3升。悬架则是前麦弗逊,后扭力梁,刹车则是前盘后鼓。法雅国际为这台配置丰富的小车定价99.8万起步,虽然价格挺高,但跟破百万的竞争对手MINI比起来,还是便宜不少的。同时,为了吸引消费者,法雅国际也推出了一个80万50期的分期付款计划,并在台北101大楼进行了近距离宣传。
2005年11月的台北车展上,法雅国际携带这三款已经上市的车和朋多,Idea和Thesis三款未上市的车在车展上亮相,给菲亚特打出“Passion on the Move”的活力个性主题,给蓝旗亚打出“意大利百年车厂,经典造车工艺”的主题——虽然,当时蓝旗亚销售的Ypsilon和这个口号的联系,我认为比英菲尼迪Q45当年的上市广告和Q45的联系还小。当时,法雅国际已经改变了对Thesis的策略,准备将其导入台湾市场,定价300多万——不过,最后由于种种原因也没能成功,甚至那台被导入的高管座驾连车牌都上不上,只能挂临时牌照。







当然,消费者们并不买蓝旗亚的账。法雅国际犯了同当年三信一样的错误——面对那么多深耕台湾市场许久的品牌,消费者有什么理由去购买一台性价比更差,质量也不算太好的新品牌?因此,菲亚特和蓝旗亚这次重回台湾市场也不如意。不过,法雅国际也在试图让蓝旗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甚至试导入了一台Phedra。这台车报价250万,准备采取租赁方式销售。以现在的目光看,这台车的配置也算豪华:麂皮内饰,可遥控双电动启闭式车门,前后独立空调控制系统,三片独立电动天窗,六人座独立真皮座椅,可180度旋转电动双前座,卫星导航系统,定速巡航等配置一应俱全,而且搭载了3.0的V6发动机。我认为,如果成功导入,这台车在当时的台湾MPV市场上,也能抢下不少市场份额——毕竟那时这样的“老板车”还为数不多。然而,这次导入又一次失败了。



同时,在对岸,南京菲亚特也准备在2005年国产那台之前提到的Thesis,然而,南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收购了MG-Rover,打算以此做好自身的品牌,逐渐疏冷了菲亚特,最后只推出了一台落后的178平台的改款车型——派朗同那些德国和日本的对手竞争。结果,自不必我多说。
2007年,南汽被上汽收购,南京菲亚特也就此消逝在中国大陆汽车史的长河中,而国产蓝旗亚也胎死腹中。后来,在2005年Lybra停产后,这台车的生产线同一大批菲亚特集团汽车的生产线一起,于2007年被卖给了众泰。众泰为此车起名“利博朗”并通过了工信部审批,但只组装了10台便终止了生产。至于台湾呢?尽管我没找到太多信息,但自从2006年Idea和朋多上市后,法雅国际的菲亚特和蓝旗亚就不再导入新车,最终于2010年时停止运营。那台Thesis也被转手,离开了法雅国际。而蓝旗亚原厂也陷入了沉睡。在总共生产15941辆的Thesis于2009年停产后,蓝旗亚再次恢复了Thema这个名字,然而这台中大型车已经成为了克莱斯勒300C的换标车——而同时期的三代Delta也成了博悦的换标车。最终,二代Thema于2014年停产,这台换标车成为了菲亚特集团中大型车屈辱的绝唱。而三代Delta由于市场表现不佳,也在2014年停产。随后,诞生于2011年,与菲亚特500共享大量零部件的三代Ypslion成为了蓝旗亚品牌唯一的车型,并一直销售到今天——然而它的市场已经萎缩到只剩西欧和南欧了。这个拥有辉煌历史的品牌,终究还是敌不过汹涌的市场波涛。纵使群星成立后,也为蓝旗亚制定了详细的复兴计划,然而,蓝旗亚的复兴之路,依旧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