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补帧#02】《新蝙蝠侠》开画在即,先来看看它的灵感来源

2022-03-06 11:26 作者:帧影之间LivingFrames  | 我要投稿

卷首语:《新蝙蝠侠》快要上映了,希望不要出什么岔子,去年一整年没有漫威和DC电影登陆内地院线(应该是吧?),《蜘蛛侠3》和《奇异博士2》目前也杳无音讯,这《新蝙蝠侠》的175分钟,观众可是翘首以盼了。在这之前还有将近两周的时间,不如来看看编辑部推荐的电影解解渴吧。

《扒手》Pickpocket(1959)

导演: 罗伯特·布列松 | 主演: 马丁·拉萨尔 / 玛莉卡·格林 | 片长:75分钟

@Dear_Cosmos ★★★★☆

被优雅的指尖芭蕾所折服。省略剪辑的典范,区别于跳切的破坏连续性,也区别于蒙太奇段落的强化连续性,而是截取事件过程的两端或重点,极其精炼地完成叙事与戏剧建构,日记体旁白和人模式表演的间离感,将这种简练抬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当值得讲述的只有这些,我们所经历的全部意味着什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大部分处在无意识与无意义之中?只可惜,布列松此时好像还没有找到叙事与存在主义思辨的合适配比,最后那救赎的深吻,是他一贯所坚持的博爱显圣。

《朦胧的欲望》 Cet obscur objet du désir (1977)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 主演: 费尔南多·雷伊 / 卡洛尔·布盖 | 片长:103分钟

@boyan___ ★★★★☆ 

非常过瘾的一个故事,全片道破男人在任何时候恋爱的心理: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两个演员饰演一个角色只增加了趣味性,并不能为影片的文本增加解读空间,因为这样的女人角色本来就是一副皮囊两种性格的。布努埃尔在片里对男主角结局的暗示太明显,以至于看到后面有些不过瘾,这个结局分明太过“公平”了,我更想看到彻彻底底的愚蠢和玩弄。

《唐人街》Chinatown (1974)

导演: 罗曼·波兰斯基 | 主演: 杰克·尼科尔森 / 费·唐纳薇 | 片长:130分钟 

@awi7 ★★★☆☆ 

身处唐人街最好别做任何事,因为“这里的水很深,你把握不住”。

作为《新蝙蝠侠》的灵感来源之一,哥谭和影片中的唐人街有着很高的重合度。影片通过从背后拍摄的镜头,给我一种跟随主角走进这个城市一起进行调查的临场感。也因此当最后悲剧发生,无法及时看清真相的懊悔和面对邪恶的无力才会显得如此真实,罪恶感才会如此强烈。

总体而言,这部1976年的侦探片没有抓人眼球的动作戏,悬疑情节在现在看来也略显俗套,但波兰斯基在电影细节中蕴藏的隐喻给这部电影带来了很强的后劲,仍是一部很好的侦探电影。

《摩加迪沙》 모가디슈 (2021)

导演: 柳昇完 | 主演: 金允石 / 赵寅成  | 片长:121分钟

@NanaMi-QIHAI ★★★★☆ 

比较工整的类型片,可以看做韩国版的《逃出德黑兰》,又有点类似于《卢旺达饭店》。但我们焦点并不在大家熟悉的当地宗教、种族冲突上,因此虽然有熟悉的非洲内乱和无差别屠杀,也有类似于《上帝之城》的小孩子持枪的惊悚镜头,但影片的重心却在韩国和朝鲜两个相同民族的国家身上,而俩国家之间的明争暗斗塑造了影片最大的张力,尤其是忧患关头两个国家的人住在同一屋檐下之时,两拨人的言语试探颇有惊悚感,影片也全面的给到了两边的视角,让观众得以知晓两边的盘算,至少没有因为是韩国电影而过多的偏袒韩国。虽然最后还是忍不住踩了朝鲜一脚,比如说朝鲜扣留家人做人质啥的,就很xxx的感觉。
两国使节共度难关,最后却无法在世人面前相拥告别,甚至无法相认,让人不禁感叹,因为一次历史原因导致两国如今的政治矛盾依旧强烈,危难见人心,但政治最不讲的就是人心。
Ps:最后是韩国得到了别国的帮助才使得两国使节得以脱险,也可以看出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的式微,联系到当下的乌克兰局势和联合国投票,我们能期待盟友究竟还有多少,我们离真正的和平还有多远?

《复仇战姬》 Revenge (2017)

导演: 科拉莉·法尔雅 | 主演: 玛蒂尔达·鲁茨 / 凯文·让森斯 | 片长:108分钟

@斑鸠七号 ★★★★★

小众Cult血腥复仇片,可作为国别法研究的素材,似乎法国导演拍摄这种类型题材的片子总是带有一种别样的气质,作为法国版《我唾弃你的坟墓》,这部电影以一种极度风格化的视听体验掩盖了剧作层面的一切缺陷。年轻的女导演用这部处女作拍出极度的痛感,将男女的决斗演变成性格的厮杀,她将告诉你,如果一部影片在逻辑上荒谬到挑战人类生理极限,作为一名导演会如何让观众信服。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 (1961)

导演: 阿伦·雷乃 | 主演: 德菲因·塞里格 / 乔治·阿尔贝塔齐 | 片长:94分钟

@慕影真 ★★★★★

不得不说,雷乃完成了一部相当"复杂"的电影。
光与暗、静与动、主观与客观,这是《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中出现的三类常见的表现现实与虚幻的要素。一般来说有其一便可完成这个主题下的表达,但这部作品高明的地方也正是将这三个部分进行有机结合,这使得观众在观看之中形成的固定化理解思维被一次次“破解”,从而让观众难以在《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准确的分辨出现实与虚幻。正因如此,它也完全的成为了一部完全游走于感性体验的作品,并借助于这三种要素本就有的情感含义,使得这部作品显得更为动人。

《裸体午餐》 Naked Lunch (1991)

导演: 大卫·柯南伯格 | 主演: 彼得·威勒 / 朱迪·戴维斯 | 片长:115分钟

@八柒只想过平静生活 ★★★☆☆ 

迷幻文学的影像化,但过于意识流的叙事与大量心理和隐喻蒙太奇的运用加之独特的邪典美学太过阴暗晦涩,让非影迷或原著粉丝的普通观众难以下咽。在药物的诱导下,人类的意识往往能超越他们的认知范围,现实(美利坚的工业社会——纽约)与梦幻(第三世界的异托邦——区间)交织着提醒我们这是一个批判文学形式的电视媒介。更为有趣的是,作家们赖以生存的工具打字机在这部影片中亦是他们阳具的象征,享受着他们创作的快感的同时也吞噬了他们的灵魂,使“人”开始异化,成为卡夫卡式形变与东方哲学玩弄精英们的“代理人”。同时,也明目张胆地攻击了中央情报局背离查明真相的基本规则即是冷战思维对文化影响的本质所在。

以上就是本期#补帧#的全部内容,如果你也看过上述影片,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也欢迎大家在评论里分享你近一周的观影体验,我们下周见~ 


【补帧#02】《新蝙蝠侠》开画在即,先来看看它的灵感来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