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微电影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2022年中国微电影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图]
一、概述
微电影是网络时代电影生产的新类型,是指专门在网络平台或移动终端上播放,适合碎片时间观看的短片。微电影的故事时间“微”(几分钟-30分钟)、制作周期“微"(7-15天)和投资规模“微”(千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在形式上与传统的电影短片相近,是适应以信息碎片化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环境和以文化快餐化为代表的新欣赏习惯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网络影视艺术形态。
电影自1895年卢米埃兄弟发明以来,已走过近120年的发展历程。电影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电影也出现了小型化和快速化的趋势,这就是微电影。微电影,意即微型化的电影。微电影是网络信息化时代产生的一种新型电影形式,它与传统电影一样,都要经历编剧、拍摄、后期制作的流程,但与传统的电影相比,微电影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
微电影产业特点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二、发展现状
微电影就是微型电影,指在新媒体平台传播播放的短时、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微电影的内容既可以是恶搞讽刺、幽默风趣,也可以是公益宣传、商业定制。其形式既可以是短小的电影形式,也可以是系列剧的形式。我国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形式,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而且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微电影越来越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其未来市场广阔,2021年中国微电影产量达11.08万部,同比增长7.05%,预计2022年中国微电影产量将达到12.25万部。
2014-2022年中国微电影产量统计及预测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尽管近年来微电影的投资热度逐步削减,但微电影产业依旧具有广阔的市场。与经济发展路径相似,供给侧改革也是微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手段。推动微电影产业的供给侧改革,要以内容生产为根本,深度解决供需矛盾问题,同时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技术驱动力作用,增强发展新动力,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推动微电影的产业化与规模化,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企业。
2014-2022年中国微电影投资规模统计及预测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三、发展趋势
1、以创新为核,提升微电影质量
快速消费的时代,只有高质量、内容充实的电影才会获得市场认可。以创新为核心,通过优秀的故事内容,增强电影的可看性,通过创新题材、表现形式和制作技术,提升微电影故事叙述的完整性和创意。抛弃过度追求明星效应的策略,重点突出以故事内容、情节打动观众。通过引进和培养微电影专业人才,通过强化微电影制作专业化水平提升微电影质量。此外,通过优秀微电影着力打造微电影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提升微电影的宣传效果。根据微电影内容定制差异化宣传策略,依托现有的互联网视频平台,采取多主题、多元化的推广路线,提升互联网微电影推广力度,从而摒弃微电影同质化发展路线,实行差异化发展。最后,通过创新微电影创作模式,依托优秀微小说、畅销书等进行微电影制作,加强多形式、跨领域的品牌合作,既丰富微电影的作品内容,又加强微电影的品牌效应。
2、以追求电影梦想的初心引领微电影发展
中国微电影的发展推动微电影类型的不断丰富,但是随着微电影种类的不断增加,与电影市场相类似,往往文艺片难以获得更高的收益,而商业片则能够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微电影的过度商业化一定程度上对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微电影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微电影市场要积极控制影片数量,加强以电影梦想为引导,避免大量资本投入商业片领域,造成微电影市场的过度商业化,视频平台等其他相关推广主体要加强题材引导,平衡各类影片数量,避免微电影市场的片面化发展,推动整个微电影领域的成长。
3、创新微电影营销策略,丰富宣传手段
“叫好又叫座”的微电影离不开成功的宣传与营销策略。首先要根据微电影进行市场调研,确定受众群体、地域喜好等,通过与潜在消费者对接需求,确保微电影作品满足市场需求。其次要丰富宣传手段,充分运用各种现代通信手段和移动平台等,将碎片化媒体和平台进行有效整合,针对受众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最后要做好宣传营销评估,对营销方式和宣传效果进行评估,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获取消费者的相关数据,将点击率、转发率、点赞率等量化为评价指标,通过评估对微电影的宣传营销效果进行分析反馈,从而不断优化和完善微电影作品的营销策略和宣传手段。
更多本行业详细的研究分析见共研网《2023-2029年中国微电影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可行性报告》,同时共研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IPO咨询等产品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