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分析一下给重返未来1999玩家带小布尔乔亚帽子以及嘲笑后者为文青的人的心理

2023-07-07 16:12 作者:壹键三連  | 我要投稿

爱扣"小布尔乔亚"帽子的人 这类人都对无产阶级抱有一种莫名鄙视的情绪,认为后者没有精神生活,没有文化追求,只配在生存线上挣扎,讽刺的是其本身亦是无产阶级,本身也有其所喜爱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哈哈,🤣👉文艺青年” 嘲笑文青的人往往对光明正大表达对艺术热爱的朴素群体感到莫名的羞耻,而这种不良情绪就会转化为羞辱他人的话语。 这个行为本身是被社会驯化后的一种应激反应。如同免疫细胞对外来病毒。 文艺青年在社会上的形象主体往往是以学生,尚未参加工作的待业青年为代表,这类脱产者群体往往尚未参与运行社会运行的根本逻辑,即劳动创造价值。 在部分劳动者眼中,他们的劳动成果被用来提供给脱产者用以思考无益于生产的话题。事实上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并不由尚未参加工作的脱产者支付。 这类劳动者同样对自己以及同一阶级的人抱有莫名的鄙视,认为快乐的来源只存在于享受得到的劳动成果,而不经过劳动环节获取的快乐是可耻的。 “吃饱赚大钱才应该是自己的唯一的快乐来源” 这种对物质极度迫切渴求的思想来源于封建社会时身份上的巨大差异以及物资的极度匮乏,以生存为第一要素的人们选择扼杀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削弱繁重的体力劳动带来的痛苦。不在乎心了,也就感受不到心了。(但这不是广大劳动人民的错,是万恶封建社会压迫留下的余毒,是他们死前最恶毒的诅咒) 这类思想一直作为底层逻辑,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纪初,绝大部分生活并不富裕的人也会选择暂时放弃精神世界的建设来麻痹现实生活中对痛苦的感知。 放弃建设精神世界并不意味着人的精神停止变化,但随着大环境的挤压以及生活的改善,人们的潜意识会不断认同自己的做法,导致他们的思维已经被大环境所僵化,无法脱离眼前的利益来进行思考。 并不富裕的脱产者妄图脱离体力劳动而追求精神满足,这对于放弃建筑精神世界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切实际的。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显然并不能做到求同存异,于是在当时,没有足够的财富而放弃生产并扬言热爱艺术的人是社会中的异类,而面对社会地位比自己低的同族异类,他们会选择用嘲笑以及打压来迫使文青放弃追求精神生活,专注于物质生产,也就是“找一份正经事做” 这个观点根深蒂固的活在人们的观念中,具体表现为老一辈人对于师字辈职业以及公家饭的盲目崇拜等。 时至今日,文青一词以近乎脱离大众视野,但“身份上应成为劳动者的人追求艺术可耻”的观念依旧活在人们的心中,它是阿赖耶识里不被察觉的恶,即平庸之恶。​ 来自一名朋克洛德的思考者敬上

分析一下给重返未来1999玩家带小布尔乔亚帽子以及嘲笑后者为文青的人的心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