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绿会政研处:涉及生态,措辞宜用"恢复"非"修复"|《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

2023-08-08 15:41 作者:中国绿会  | 我要投稿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征求意见稿)》:涉及生态,措辞宜用“恢复”非“修复”| 绿会国际部政策与研究处建言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3年7月中旬发布了关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绿发会、绿会)国际部政策与研究处积极响应号召,经认真研究、讨论,现提出以下意见供参考。


绿会国际部政策与研究处发现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征求意见稿)》中“修复”一词出现了16次,建议涉及到生态环境方面的“修复”用词,宜改为“恢复”(以下为部分截图)。


【建议理由】

“生态修复”与“生态恢复”都涉及生态环境的过程,但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使用错误,可能导致缘木求鱼、耗费大量资金去“修复”却违反自然之道,结果事与愿违。具体来说,

  • 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pair):这个词通常描述的是人类对生态系统受损或遭破坏的地方进行人为的修整,更多地强调人工干预。

  • 生态恢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这个词则强调利用自然的解决方案,来恢复其生态健康状态。

"修复"更强调人类干预和恢复过程中的改进,而"恢复"更强调自然过程和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


之所以强调应为“恢复”而不是“修复”,意味着:不是人为的大规模地干预,而是以最小的人为干预来推动自然的恢复。在中文的语境中,“修复”的主体是人类,是一种人为作用,并且“修复”的思想和主张常常站在了生态文明的对立面,以生物多样性破坏为代价。而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无论是生态系统还是野生动物栖息地,其生态治理都应是基于自然的恢复而非人为的“修复”。能让其自然恢复就别再采取人工措施进行修复,况且人工修复往往会因为某种自然因素而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恢复成效。


整理/Samantha  审核/绿茵


相关阅读

“生态修复”和“生态恢复”有啥区别?|绿会研究室观点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4268266144345485

应鼓励“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而非“修复”|绿会BCON 工作组建言《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草案)》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5473710806185196

田文杰在2023年世界湿地日呼吁:将“修复湿地 刻不容缓”的错误译法改为“是时候让湿地恢复了”!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6698855075644187


绿会政研处:涉及生态,措辞宜用"恢复"非"修复"|《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