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罗萨行动中的德军人数真的占大优势吗?
首先是6月22日行动开始时,就从各个集团军的角度来看看德军投入了多少人(下辖单位行动前后的1941年6月经常变动,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先看北方集团军群(勒布元帅)
由以下三个集团军级单位组成
一、德军第18集团军(屈希勒尔)
1941年6月下辖了第38军,第26军,第1军以及第291步兵师
总人数约为184000人
二、德军第16集团军(布施)
1941年6月下辖第2军,第10军,第23军,第28军
(该集团军开战不久下辖单位就发生较大变化)
总人数约225000人
三、德军第四装甲集群(霍普纳)
1941年6月下辖第41摩托化军与第56摩托化军
其中含1,6,8共三个装甲师,坦克600+辆
总人数约150000人
北方集团军群总共下辖20个步兵师,3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步兵师,受第一航空队支援

接下来是中央集团军群(博克元帅)
由以下四个集团军级单位组成
四、德国第九集团军(施特劳斯)
1941年6月下辖了“第5军,第6军”(由第三装甲集群转隶),第8军,第20军,第42军以及161,102,256步兵师
总人数约为380000人
五、德军第四集团军(克卢格)
1941年6月下辖了第7军,第9军,第13军,第43军
总人数约490000人
六、德军第二装甲集群(古德里安)
1941年6月下辖了24摩托化军,第12军,第47摩托化军,SS帝国摩托化步兵师,大🇩🇪步兵团以及预备队第46摩托化军
其中含第4,第18,第17,第10,第3五个装甲师
坦克1100+辆
总人数约180000人
七、德军第三装甲集群(霍特)
1941年6月下辖了“第5军,第6军”(开战后转隶第九集团军),第39摩托化军,第57摩托化军
其中含第7,第20,第12,第19装甲师
坦克1000+辆
总人数约130000人
八、德军第二集团军(魏克斯)
该集团军还在巴尔干,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只有少量人员在东线,约20000人
中央集团军群共下辖31个步兵师,9个装甲师和6个摩托化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受到第二航空队的支援

最后是南方集团军群(龙德施泰特)
九、德国第六集团军(赖歇瑙)
1941年6月下辖了第17军,第29军,第44军,第55军和第168步兵师
总人数约379000人
十、德国第十一集团军(肖伯特)
1941年6月下辖了第54军,第30军,第11军,22步兵师和72步兵师,部分兵力驻罗马尼亚
总人数约170000人
十一、德国第十七集团军
1941年6月下辖第52军,第4军与开战后不久成为山地军的第49军
总人数约285000人
十二、德国第一装甲集团军(克莱斯特)
巴巴罗萨前后有变动,大体为第48摩托化军,第14摩托化军,第3摩托化军,第9装甲师,SS维京师,第16摩托化步兵师,第16装甲师和第25摩托化步兵师
其中五个装甲师共700+辆坦克
总人数约160000人
南方集团军群共下辖29个步兵师,5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步兵师和1个山地师,受到第四航空队的支援

Die Heeresgruppe Nordukraine wurde am 4. April 1944 durch die Umbenennung der Heeresgruppe Süd aufgestellt

所以德军各集团军下辖兵力在2765000左右
再加上前面未计入内的9个保安师(只算一线兵力不应计入)和部分其他集团军群直属单位,最后再加上北部战区的三个师,满打满算德军总人数在310万以上
然而第一批投入打击的117个师,泽特林给出的数据是不少于250万

再加上其他陆续参战的仆从国军队,轴心国军队总人数会达到400万人以上,但因为是陆续参战,所以直接将《巨人的碰撞》给出的数据(芬兰47万,匈牙利4.4万,斯洛伐克1910,罗马尼亚32.5万)加在德军参战部队上是不合理的
此时德军共有651辆38(t)坦克,979辆三号坦克与444辆四号坦克及200余辆三号突击炮
而各装甲师坦克数量在100+到200+之间不定
如第一装甲师,有47辆二号,71辆50mm三号和20辆四号,共145辆
第三装甲师,有58辆二号,29辆37mm三号和81辆50mm三号,共215辆
更多的如第二十装甲师,但是该师大多数坦克(44辆一号,31辆二号,123辆38t)含水量较大,无三号,有31辆四号,共229辆
还有221坦克营和两个喷火坦克营这类特殊单位
总数量为3410辆

苏联方面,战争初期的苏联红军共拥有198个步兵师、61个坦克师、31个机械化师、13个骑兵师,战争初期有290万人被部署在西线,61万人的大本营预备队中20万人正在前调,所以德军首批投入打击的部队并不会比他们遇到的苏军多出很多,且苏军在西部拥有一万余辆的坦克(其中1800+为T-34与KV)和七千余架飞机
再怎么样,也不会是

接下来是莫斯科战役,德军真的有如此巨大的优势吗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1941年的德军虽然素质高,但是人员与装备补充效率奇低,1941.6-1941.12期间苏德双方投入的总人力和装备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这里给出一些数据
·1941年10月期间,整个东线只得到1辆二号坦克,187辆三号坦克,56辆四号坦克,7辆突击炮以及78辆38t
·1941年11月期间,整个东线只得到12辆一号坦克,16辆二号坦克,39辆三号坦克和7辆四号坦克

《莫斯科城下的转折》一书中宣称1941年10月初中央集团军群人数达到了1929406人,这就使得很多人认为台风行动中的德军比同时期的苏军实力强的多,但这实际上是统计方式的问题,对于经济规模以上的这一类高级词汇成绩来讲,用实际人数进行统计通常会更加准确
以下是泽特林给出的1941台风行动中德军的人数

所以在台风行动开始的时候,苏德双方的部队规模是差不多的
所以苏德双方在人数投入方面相差不大?
当然不是,因为在6个月的交战中,双方的损失差距极大,就拿几个主要的合围圈俘虏来说
明斯克战役:30+万人
斯摩棱斯克战役:约45万
乌曼战役:约10万
基辅战役:66万人
亚速海战役:约6.5万人
维亚济马-布良斯克:67万俘虏,总损失近100万人
算一下,只算这些,苏军损失已经超过德军投入总人数的75%,但是补充够快,1941年10月1日至15日苏军到达前线的人数是217000人
(截止11月20日德军累计投入在350万左右)
坦克飞机上战前苏联就占优势
1941年坦克的产量是德3701辆,苏6274辆
1941年飞机的产量是德7624辆,苏12377辆
且德军1941年有41%的飞机被分配在了西线,这就进一步拉大了双方的差距
所以苏军总投入量还是远比德军多(虽然苏军1941年打了个1:6.54的空军战损比)

部分参考资料:
lexikon-der-wehrmacht.de
WW2Memorandum
《巴巴罗萨》
《闪击战:从头说起》
《莫斯科战役1941》
《巨人的碰撞》
“巴巴罗萨行动中的德军装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