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硕堂考研:2024年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考研参考书及备考信息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欧阳老师对2024年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板块:学院简介、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分数线等几大方面。
一、学院概况
民大学的历史学科,其前身为1948年建立的华北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至20世纪50年代人民大学初建之时,历史学亦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最早开办了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研究生班。1956年,历史系正式建立。“文革”期间,人民大学一度停办。1978年复校,历史系重建,清史研究所也获得教育部批准,正式挂牌成立(其前身为1972年成立的“清史研究小组”)。
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学一级学科于1978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79年中国近现代史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84年中国古代史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88年中国古代史被评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点。1995年历史系被教育部确认为历史学本科教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0年清史所又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年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得以建立。2007年8月,即历史学院正式组建两年后,中国近现代史成为教育部新增的三个全国二级学科重点学科之一。2008年4月,本院历史学成功获批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2011年,国家实行学科大调整,历史学由一个一级学科变成三个一级学科,本院的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同时获批为一级学科点。三个一级学科点鼎足而立,为学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平台。
二、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一)招生目录
专业:060100考古学(01不区分研究方向(不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
611考古学综合
学制:3年
备注:(1)本方向不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
(二)参考书目
1、《考古学概论》(第2版),马利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中国考古通论》,张之恒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英]科林·伦福儒/ [英]保罗·巴恩,文物出版社;
4、《中国考古学大辞典》,王巍,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
5、《文物学》,李晓东,学苑出版社,2005年;
6、《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7、《中国陶瓷》,冯先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备注:以上参考书目源于学长学姐推荐,仅供参考。
三、复试分数线及复试细则
(一)近三年复试分数线(政治、外语、科目三)
2022年:55、55、180、345
2021年:55、55、180、350
2020年:55、55、180、370
备注:2022年:统考拟招生16人,一志愿进复试4人。(最高分410,最低分380)。
(二)2022年复试细则
1、复试的基本要求
经我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我院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不低于120%。
2、复试内容与形式
2022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远程在线复试方式开展,复试形式为面试,具体复试内容包括:
(1)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250分)
(2)外语面试(含口语和听力,满分100分):听力考试和口试由精通外语的教师负责,考生以抽签方式确定口试题目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各人表现给予成绩。
3、成绩计算
(1)原则上要求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150分以上,外语面试成绩60分以上,
(2)对各项复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将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加权求和,排列录取顺序。初试成绩权重为70%,复试成绩权重30%。
加权总成绩 =(初试成绩/初试满分)*初试成绩权重*100 +(复试成绩/复试满分)*复试成绩权重*100
复试结束后,我院将汇总考生各科目复试成绩,并按照学校规定在我院网站公示,请考生关注我院通知公告。
4、录取原则
各项复试成绩均合格的,按报考专业(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的加权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序排列,择优录取。
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按报考专项计划的类别及报考专业,将加权综合分数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排序,按学校分配的专项计划名额择优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