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狸的婚恋观】谈什么恋爱,直接谈婚姻吧。(个人观点,不具有任何参考价值)

2023-07-23 20:28 作者:努力敬业的小狸老师  | 我要投稿

转眼,也到了二十三四的年纪,近来逐渐有比较多的亲朋好友关心我个人情感及婚恋问题;对此我有一些特别的观点和看法。 原本个人的事情,只想发个朋友圈。但由于微信字数限制,所以暂存B站。需要注意的是,三观和人生规划是非常个性化的事情,所以本篇内容,不具有任何他人的参考价值;另外,个人三观也不接受任何讨论或指导意见。 有些事,直接说可能显得“残忍”,但比起“蒙在鼓里、活在梦里、被糊弄”,我更奉行“快刀斩乱麻”,“长痛不如短痛”。因为任何人的生命与时间都可贵,我想这可以帮助我们节约时间精力,降低“沉没成本”,帮助我们更清醒地活,提高过好这一生的概率。 所以,现将我个人的婚恋观与人生规划陈述如下,也尊重和接受各位读者了解以下内容后的任何观点决定。 ///// 周国平有一句名言:“性遵循快乐原则,爱情遵循理想原则,婚姻遵循现实原则。”我很赞同。 在这一观点下,性、爱、婚姻,被区分为三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这解释了很多两性婚恋问题的根源:试图将这三者统一在一个异性身上,但客观上这太难做到以至于几乎是一种幻想。而在现实里追求幻想,就容易造成种种矛盾与悲欢离合。 回归正题,到了二十几岁的年纪,自然而然要考虑婚姻。在这个时候,拥有一个比较稳定、自洽更符合客观规律的婚恋观,或许能大大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过好这一生。 ////// 对于性,由于卫生安全及风险管控的考虑,我个人坚定拒绝“婚前性行为”。    对于爱(喜欢),我也比较特别。     首先,我从来不“假装爱”,所以我的每一份爱的情感与表达都是真实的。     我是对自己和他人都很坦诚的人,“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从来都实话实说,一如本篇内容一样。     我的“爱”在性质上更靠近“赤子之心”,在表达上也像儿童一样“直接热烈”;这在成年人中确实比较罕见,所以可能这是为什么很多认识我的人会觉得,在某些时刻我很像小朋友的原因。 【郑重说明:这是一种性格,而性格和能力是两码事。在能力上,我拥有至少达到了二十四岁的成年人的平均水平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在独立性和责任担当方面有更高的表现,能够“独立的做选择,并独立的为所有选择的后果负责任。”】 我实在是一个情感过于充沛、充沛到可以去热爱世间万人万物的人。 我从来不屑于“假装爱”,所以每一份爱的表现是真实的。但是,这种“爱”和通常意义下的“恋爱”会有比较大的不同。 这是完全的、精神层面的“爱”,无关于现实。甚至我觉得当爱与现实联系时,会犹如“明月落污泥”,大大破坏了它的纯粹与美好。    我挺容易就喜欢上一个对象,但这只是单纯的、从情感的角度,很喜欢很爱;背后没有任何现实的目的性。 “我爱你”不代表我认为,我们彼此之间适合有现实的发展;也不代表在之后,我会进一步追求与这份情感的对象的更多接触或更亲密的链接。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     当遇到“很爱一个人,却客观上无法与TA在一起”时,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选择。      有些人“真爱至上”,选择为了理想爱情与现实冲撞;有些人冷静克制,对于没有结果的爱情尽早抽离,及时止损;而我就有点和稀泥。 一方面,承认现实中有太多的阴差阳错、无可奈何;另一方面,又认可纯粹的“爱意”本身的珍贵,“被一个爱”和“有一个人能爱”都是生命里值得感激的邂逅。     还是有点贪心,既想要这个,又想要那个。所以想啊想,想出了一个特别的观点:在当下去爱,爱到无法继续的时候。      这颇有些“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意思。但我觉得,“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所以今天,先开心今天的吧。      在不违背公序良俗、伦理道德的前提下,当“爱”降临之时,好好地去珍视和体验;而当“爱”逐渐淡化消失时,也不必挽留。      若是由于现实因素无法继续,因为曾经认真地珍惜过,所以不会留有太多的遗憾;好聚好散,遥遥祝福彼此,未来各生欢喜。      有一件事还有点自豪。如今活了二十多个年头,在情和爱上,从来没随意辜负过他人,没欠过情债。所以对于每一段故事,也向来光明磊落。       其实,我爱的对象实在是有的多。 爱家人朋友,爱美食华服、爱诗词歌赋,爱日升月落,爱毛茸茸的小动物和色彩缤纷的花朵,爱夏季清晨穿凉鞋跑过草地,跳跃到脚面的露珠的清澈。而最爱的还是,将理想照进现实,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享受。      所以,对“某一个具体的人的爱”,在我的生命中,都是真实的。喜欢是真的喜欢,只不过,占比不一定有多大。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我自然地接受一切的到来与离去的原因;有,当然好,没有,也没关系。 ////// 细化到“爱人”的层面,我几乎能在每一个人身上都能发现可爱的、值得欣赏的一面;且能比较好地包容人类所谓的的“劣根性”。(因为我认为即使是贪嗔痴欲,也是这个世界有趣的、丰富多彩的一部分。)所以我没有什么固定的“理想型”。 事实上,我更希望看见真实的存在,也被看见真实。即使不完美,即使有或大或小的缺点,但那才是“个体独一无二的存在”。      另外,由于个人的三观,“爱”与“性”无关,所以,自然也没有,性别之分。     我有一个区分自己对某个对象是否是“真爱”的小妙招:就是假设一下,如果这个对象的性别转换、外貌变化、年龄增长……这些外部条件都改变了,对于这个对象的情感是否会有衰减?如果答案是“不会”,那么就是一件生命里太哇塞的事情了,毕竟“真爱”如此难得。 但,即使是难得的真爱,在我眼里,也依然与现实没有必然联系。 “爱”的概念非常难界定,来源也好复杂,“什么是爱”的问题至今在社会上都没达成共识,但每个人又都向往“爱”,想想也是很神奇的事情。 与“真爱至上”的观点相反的是,我认同“我爱你,与你无关”。 如果“喜欢的人恰好也喜欢自己”,当然是最美好的事情。但“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也挺正常啊。 有道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但再怎么“情深”,这都只是个人的感情体验,无法与另一人简单共享。 如果运气不太好,或者表达爱的方式不太正确和合适,可能这份情感会无法被理解,甚至会给“被喜欢的人”带来麻烦困扰。 我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心中怀抱着善意和祝福,在现实里保持尊重和距离,才是更好的,爱的方式。 ///////// 所谓“施于人者,己所欲也”;我认为最好的爱人的方式是: “无条件地支持你,成为更好的你自己”,因为  “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是我本人一直追求的所在。 在婚恋问题上,我一点也不着急。我的长辈对此总有些焦虑,但我认为,婚恋这件事,真的没那么重要,至少在我现在这个年纪。      人这一辈子,能真的“自主、自由”的时间其实不多。     20出头的年纪,终于结束了学业,拥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同时还不需要考虑太多父母长辈的赡养问题,有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潇洒,也是各类“变动”的代价、试错的成本都很小的时候。所以这一段时间,大概是最能无负担地拼搏事业,或者过一段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时光。    这个世界很大,特别是在这个全球化又日新月异时代,我们谁都不知道未来会如何。  说不定在这几年的某个时间,我们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我自己也不一定会一直在上海啊。 在前进向上的旅程里,我们会见识到许多风景与奇迹,也会一路相逢淑女与君子;相逢有智慧的人、有趣的灵魂。或许在某时某地,我们会又有一场惊奇的际遇,会再遇到某个人,惊艳了时光。 “人往高处走”,是生物本能,“追求卓越”,是个人信念。这个年纪的我,还远远没到停下的时候。在更高的平台上,遇到更好的人,是很自然的事。 所以,在这个人生阶段,因为客观上无法确定未来,我也确实,无法给出任何承诺。 我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人,所以不轻言承诺。如果承诺了某事,说明我已经进行了很多的权衡与思考,对于“完成承诺”有较高的信心。     或许在特定的情境下,不承诺才是更理性的关爱方式。      正是因为对某个对象存在着真实的“爱”,正因为对“爱”这种稀有情感的感激和尊重,所以我希望尽可能地发挥它的积极正向作用,而不是让它成为困扰彼此人生选择的“束缚与阻碍”。      我从来都不双标,致力于像宽容自己一样,宽容他人。      所以,既然我给不出承诺,我也非常理解其他人无法对我承诺。 好吧,其实承诺这件事,即使对方说了我听了,在情感上可能开心一下,理智上总是不太信的,特别是那些关于“永远”的话。 毕竟,客观上,世事多变迁;太多的事情,都不以个人主观意志所转移。 人呢,还是要实事求是,活得现实点。 ///// 我是还蛮享受单身生活的人,对于情侣关系,我一直有个疑虑:情侣关系的排他性,是否让身处关系中的双方的“世界”在变小?一些“眼里只有彼此”的关系条例,预先限制了个体去接触和探索更大的世界?这是否意味着机会成本的损失? 另外,还有个事,好像还蛮特别的。就是,我是个基本没有占有欲的人。 越喜欢一个人,越希望对方有丰富而美好的人生;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暖色浮余生、生命历程中有良人相伴。 只要你过得好就好了,不一定要和我有关。   或许,“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在个人日常行为方式方面,好像因为有些地方我不太一样,所以挺容易造成误会。(没有误会的读者可跳过本段)这责任当然在我,近来也进行了反思,特此再罗列如下:(只是便于叙述,选用了第二人称) 1、我喜欢你,也同时喜欢世间万物;喜欢的情感是真实的,但占比不一定有多少。 2、在表达上,我坦诚热烈,会主动赞美和鼓励,但这是面向所有人的。即使我明确说“喜欢你”,也只是纯粹的表达情感,不代表我在现实中有意愿和你发展进一步的亲密关系。 3、在人群中,我习惯体贴照顾他人,希望大家都能更舒适和开心,但这同样也是面向所有人的。“我喜欢你”是“我照顾你”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当我关心照顾你的时候,不一定意味着我对你有很特殊的好感。 4、我天生笑点比较低,爱玩爱闹。当我对你笑的时候,确实是觉得你可爱;但我觉得可爱的事物太多了,我也经常对一朵花一片云笑的,这都不意味着我特别喜欢你…… 5、我天生浪漫多情,有空的情况下也很爱打扮,对dress code 有自己想达到的标准;即使我在与你相见的时候盛装出席,也更多地是为了悦己。 6、想到再补充 嗯……写到这里,自己吐槽一下。或许我这样就是,“多情之人最无情”吧,哈哈哈 ///// 我是一个事业心挺强的人,没时间也没兴趣搞暧昧,所以很擅长亲手掐断自己的桃花。 即使在理想层面的“爱”再深,因为无关于“性”,也无关于“婚姻”,所以在现实中的关系,都只属于“朋友”的范畴。 没有利益牵扯又能互帮互助的朋友在我眼里是非常完美的关系模式。 做人呢,还是要乐观地看待问题。 与其“不甘心只能做朋友”,不如想想“还好还能做朋友”。 其实做朋友真的挺好的,因为没有任何的义务和责任,也就没有了维系关系的负担和压力。 若志趣相投、清风高谊那就漫聊山河,若此去经年,沧海桑田,自然而然分道扬镳,也落落大方,无需愧疚。 唯有一点,特别提醒:君子之交淡如水。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是自制力。“发乎情,止乎礼”,还是要注意合理的社交和肢体距离,才能长存美好。 ///// 在人际关系方面,讲究“投其所好”。依然是出于节约时间精力的角度,我可以直接告诉你我喜欢什么,有兴趣者可以了解一下,能更快地增加我对你的好感度,成为生命里更重要的朋友。 (这种好感度其实没什么用的啦,都属于朋友的情感范畴。或许让我对你的动态更关注,在空闲时更愿意主动来找你玩;如果有什么我能帮助的地方,态度上会更积极一些,不过,仍然与恋爱婚姻没什么关系。) 具体内容如下: 1、我很看中时间利用率,一寸光阴一寸金;虽然我自己就是一个话痨,但我不喜欢无意义的表达,尤其是简单重复。另外,我是结果导向的人,很反感单纯口头的天花乱坠。所以,“少说废话,多干实事。”      2、爱无法祈求,只能吸引。相比起跟在某一个人后面团团转,不如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慕强是人类本能,无论男女。就活着一辈子,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吧。即使分头行动,也能在更高处相见。相比起互相拉扯做对井底之蛙,更希望我们彼此交相辉映,光芒胜过夜晚繁星。 2、在与人交往方面,我最喜欢“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故事”,致力于让自己每天活在“偶像剧”里。(我知道有时这或许会显得“夸张”和“戏剧化”,但又不犯法~就是个人风格咯~)所以独特的共同回忆对我来讲很重要,还会一直惦记很久。而单调重复的日常行为,比如早安晚安,关心吃什么之类的,不仅打动不了我,还会让我觉得浪费注意力和时间,有降低好感度的风险。 3、但有内容的早安晚安,我就很喜欢~ “早安晚安”只是形式,重点是“内容”。我非常喜欢新知识,我最喜欢的领域是“文化教育艺术领域”,最喜欢的内容是“知识+生活+艺术+有趣的表达方式”。其他内容也可以,特别是我从前不知道的新东西,你又能言之有物,甚至达到专家水平,那我就会特别崇拜,好感度upupup~      4、我不太需要“陪伴”,反而每天都需要个人独处的时间。我作息一般是5点起床,我很享受每天5-7点的时间段,这也是我各种灵感和思维能力最强的时候。我很喜欢独处,需要在独处中整理思绪,思考复盘,或者什么也不想,发发呆也很舒服。这是我汲取内在力量,得到精神滋养的方式。 5、我喜欢分享,喜欢送朋友甚至陌生人礼物。每次收到礼物时也会很开心,但这些通常并不能深度的打动我,除非它真的很贴切和有意义。关于礼物,我并不看重它作为商品的价值,(顺便一提,有些品牌的大logo我觉得就很无语,品牌溢价也很离谱)更看重背后所承载的心意(所以很喜欢手工艺品、手写信。当然,只有心意,太丑或者太傻的也不行) 6、我欣赏很多性格,没有固定理想型,但我会特别看重一点:言谈措辞。我是一个很认真倾听,也很重视他人表达的人,总是预先信任所有人言语的真实性,所以不是很能接受一些“恶作剧”或者“玩笑”。 7、会更容易被一些温柔的小细节所打动,即使我不是这个动作的对象。比如随身携带的餐巾纸和小道具,为后面的人撑一下门,和小朋友说话时蹲下身…      8、之后想到再补充 //////  关于婚姻,遵从现实原则。 婚姻被比喻为“第二次投胎”,可见这一行为涉及到的高利害,所以必须慎之又慎。     由于个人三观,婚姻是我人生的必需品;生育也是,至少一个孩子,是否要更多的孩子看到时具体情况。    考虑到女性生理条件的客观限制,最好在30岁前生育第一个孩子,所以倒退时间点,又基于以上理念与“个人成长带来的增值”跑赢“年龄增加带来的贬值”的乐观预期,制定以下个人婚恋计划: 1、2023-2026年 保持单身,发展事业;去见更大的世界,遇更优秀的人。 2、2026-2028 开启双向选择,以结婚为目的谈恋爱,确定未婚夫,达成婚姻合作形式的共识 3、2028年 结婚  4、2028-2030 备孕 生育第一个孩子 ////// 婚姻与我而言是“合作”,所以第一标准:合适。      情绪价值当然会考虑,但会和其他现实条件一起折合比例综合计算。最爱的人未必最适合共度余生。      我在2026年之后才会考虑谈恋爱的事,非常不建议“苦等”,因为从概率的角度计算,投入的时间成本太大,成功的可能性又小(毕竟婚姻对象只有一个名额),所以预期收益很低。      有些事情不必给自己预设立场和压力,顺其自然吧。或许在这几年,你就遇到了更合适的结婚对象,结婚的时候通知一下啊,我肯定包个大红包;又或许兜兜转转,三五年后再相遇,发现还要一笑泯恩仇,说一句“怎么还是你?原来还是你。” ///// 在婚姻对象的选择上,标准还没有考虑太多,毕竟还有好几年的时光,还要看那时的自己是个什么想法。 目前先记录一些自己已经明确的观点: 1、我不需要婚姻对象来拉高“生活水平”,更看重你是否能够发挥“兜底”作用。希望我们能有高配合度,“协作抵抗人生未来的风险”,尽可能积极地、过好这一生。 2、看重结婚对象的身体素质和基因健康度;颜值无所谓,不要太离谱就行。 3、在具体的婚姻形式上,我接受度挺高的,无论是彼此保持忠诚,或者更开放的关系形式都可以商量,只要彼此达成统一共识就好。 4、不必须当个“好丈夫”,或者说,我对“好”的定义会和目前社会主流共识不太一样;但必须当个“好父亲”,要有能力,至少要有意愿当好“孩子的爸爸”。 5、“世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在时光流逝中,原本一致的组合也有可能出现分歧,聚散离合是世间常事。需要预先做好最坏的打算与危机应对方案。  6、想到再补充 //////  祝愿我们都能过好这一生。 此致 万安。

【狸的婚恋观】谈什么恋爱,直接谈婚姻吧。(个人观点,不具有任何参考价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