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考古考研答题技巧一

推了很多期的真题整理,不知道各位看出什么规律来了吗?虽然我们没有推送完全部的院校,但相信大家已经明白整理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要点啦~但是光整理真题就够了吗?
应许多后台留言的需要,我们打算和大家一起聊聊考场答题的“小心机”,名词解释如何准备?答题一般是怎样的篇幅?如何把书本上的内容转化为答题的“标准答案”?一起来看下去吧!
基础篇
名词解释题是文博考研中的一项基础题型,2013年以后逐步取代了某些高校研究生考试中填空或选择题的位置,成为绝大多数学校(据小编所知只有武汉大学除外)348文博综合真题命制中具有稳定占比的一类考题。
名词解释题目总分值一般在100分左右,最高一般不超过120分,最低一般不低于60分,以常规80分占比较为多见,占总分的26.67%。每题10分,偶尔有选答题目出现。
总体来说名词解释题目基础,占比不高,最易得分。以100分为例,60分及格,要拿到80—90分才有可能争取高分(如果总分上400)。
对于名词解释的答题“套路“,可以简要归纳为“种差+属”。简单来说,”种差“就是该名词与其它名词的不同(内涵),”属“为该名词的属性或分支。
以2014中央民族大学文博专硕真题”复原陈列法“为例:
(种差)复原陈列法是常用的效果较好的陈列法,按照文物的本来面貌给以科学的复原。它使某些历史现象或自然环境再现于陈列室中,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真实感。(属)复原的方法有成套文物组合复原法、文物与环境组合复原法、文物与模型组合复原法、文物与图象组合复原法、文物与实际操作组合复原法等,在社会历史类陈列或自然科学类陈列中广泛使用。
进阶篇
考场中,我们会遇到千奇百怪的名词解释。如果你想快速下笔,就要有快速归类的意识,能迅速将它归入一类”套路“中。这里我准备如下几类“套路”供你参考。
古城址
所属历史时期→位置→相对/绝对年代→基本形制(面积、城门、城墙)→建筑布局→有无壕沟、护城河等军事设置→有无手工业作坊遗址(城内或城外)→有无大型墓葬发现→出土了哪些文物→考古学价值
古墓葬
墓主→墓葬年代或朝代→墓葬位置→墓葬中出土的主要随葬品→墓葬的形制(竖穴土坑/砖室墓/土洞墓/木椁墓/画像石墓/画像砖墓)→是否有殉人、人牲→是否有陪葬坑→墓葬的考古学价值
窑系窑址/瓷器
时期→代表窑址在哪里→始烧于何时→鼎盛于何时→青瓷系Or白瓷系→胎体、胎质特点→主要器型(陈设瓷Or实用瓷)→施釉情况→装饰手法→烧成方法→是否开片→考古学价值
简牍
出土地→所属年代→出土数量→文字内容→考古学价值/意义
未尽“套路”自行补充哦
高级篇
实战秘笈一(如果考的都会)
1、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名词解释是踩点给分。一般来说,"总分总"结构的三段论基本能保证答题结构的完整,但在"分"的部分,要答的点比较多,可能会有遗漏,需要复习过程中注意全面记忆。此外,话语要简洁明了,切忌模棱两可、重复啰嗦。
2、把握时间,5~6分钟,三行字之内解决。
名词解释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于论述和分析,无需长篇大论。一般一个名词解释用时5~6分钟,篇幅三行字最为合适。利用总分总结构,一段答下来即可,无需再分段。简洁为上,答得事无巨细、洋洋洒洒、长篇大论,反而犯了大忌。
实战秘笈二(如果实在不会,不得不蒙)
1、蒙题有技巧
既然是蒙题,8分不敢保证,5分一定是目标。要力求能把”属“蒙对,即该名词主要属于哪一概念之下,如果“种差”也有戏,那么请尽情开始你的表演。
举个例子,山东大学2016年考了一道名词解释叫“刑徒墓地”,如果不会的话,想想你要怎么蒙。(反正我当年就不会)
下附标准蒙法:
首先我们想怎样把”属“答对?至少要蒙出它是一除埋葬大量服劳役罪犯的墓地,即字面意思。至于何时,我们可以继续推理,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重劳役时期无疑是秦汉时期,再结合本校真题常考时段锁定秦汉时期并不难。
若还想把”种差“蒙个大概,冷静分析既然是”刑徒”,墓葬规格一定不高,随葬品也一定不丰富,葬式也不考究。前面我们总结的墓葬题答题套路,一口气往上搬。
组织答案,完美结束。
2、一定要在最后答
不要把时间都放在和你不会的题目较真上,蒙的题一定要放在最后回答,因为其答案得分率最低。
3、不要交白卷
汉字都能看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