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FF2018# Week1:拉扎罗、冷战、消防员、重金属

在高考来到北京之前,我就有听说过北京电影节(BJIFF:Beiji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终于在今年四月份体会到了人生第一次电影节。我买到了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坐在第一排仰望巨幕中丑爷和老爷的身姿,全场不时有掌声雷动,献给希斯·莱杰和这部划时代的电影;我买到了韦斯·安德森的《犬之岛》,享受了一次“超前点映”的待遇;我还买到了黑白无删减的《金刚狼3》,影片结束后我瘫坐在座椅上久久不能站起,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尽管需要转战北京城各个城区的各大电影院,需要转乘好几趟地铁线和公交车,我却并不应奔波的劳碌而感到疲惫。

而最近,北京又迎来了一场一年一度的电影盛事:欧盟电影展(EUFF:European Union Film Festival)。这个电影展到今年已经是第11届了,它是由欧盟国家驻华代表团在华主办的电影文化交流活动,每年都为中国观众带来欧盟28个成员国最具代表性和观赏性的电影作品。
当我第一次看到欧盟电影展的片单的时候,我真的激动不已:戛纳电影节中的口碑佳作《幸福的拉扎罗》、《冷战》、《盛夏》,新浪潮大师戈达尔的新作《影像之书》,爱沙尼亚影史第一《春》,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丹麦名作《巴贝特之宴》……一想到能在大银幕上见到这些佳作,我就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而且,今年欧盟电影展北京站有“主创映后谈”,which is 其他城市没有的,帝都终于找回了一次属于一线城市的尊严(捂脸哭)。

我凭借穷尽一生的仅有的欧气抢下了自己想要的全部11场电影,简直要哭出来惹。今年的票只分布在两个电影院:保利国际电影院天安门店和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艺术中心。这两家电影院都有着非常好的放映设备和放映条件,以及相当的影迷文化氛围,所以每一场电影放映的观看体验都很棒。





开幕影片:《幸福的拉扎罗》【意大利】
今年戛纳电影节上,意大利才女导演阿莉切·洛尔瓦彻奉上了一部关于善良的神谕电影:《幸福的拉扎罗》,入围主竞赛单元并拿下最佳剧本奖。

这次在影展大银幕上看到,我已经是二刷了,但还是会被感动到。这部影片作为此次欧盟电影展的开幕影片亮相,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而最重要的是——两位主演将来到现场和大家进行映后互动!



由于《幸福的拉扎罗》在戛纳大爆,两位男神的行程都十分有限,所以他们只能一人去一场映后互动,所以这次我们只见到了卢卡小哥:

留下来参加活动的大家都用双语向他提问,还有三位是用的意大利语……他都耐心地解答,有时候还会等一等旁边的听译小姐姐,真的很有绅士风度了!

《冷战》【波兰】:黑白影像中的纯净景致与凄美情愫
今年看的第二部影片也是戛纳电影节的口碑之作,来自波兰这片诗性大地的《冷战》。导演保罗·帕夫利克夫斯基出生于波兰华沙,双亲是波兰知识分子。他14岁离开波兰,在德国和意大利生活,之后定居于英国。他用这部影片,献给自己在那个冰冷年代热恋相拥的父母。

1950年代冷战期间,在斯大林统治下的波兰和自由放纵的巴黎,一位追求自由的音乐家和一位满怀激情的年轻女歌手坠入了爱河。两个人毫不般配,却命定纠缠。影片以 50 年代冷战期间的波兰、柏林、南斯拉夫和巴黎为背景,描绘了艰难时代中不可能的爱情故事。
影片采用的是方形的4:3画幅,这种复古的画幅形式呈现出了一种年代感呼应着时代主题,同时也更有利于画面构图的创造,配合着黑白摄影,让整部影片流露着无比诗意的美感,像一首混杂着些许唏嘘、些许遗憾的浪漫抒情诗。

影片的最后,二人以一种令人悲伤的方式离开了我们,留下一个波兰乡间的空镜头,一阵轻风拂过,萋萋芳草随之微曳——
For My Parents.
《消防员舞会》【捷克】:火红的黑色幽默

这部电影是捷克电影大师米洛斯·福尔曼离开捷克之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之后他便前往美国好莱坞,执导了包括《莫扎特传》、《飞越疯人院》在内的多部传世杰作。可惜福尔曼先生于今年4月13日辞世,享年86岁。此次欧盟电影展选择他的电影也是出于纪念之故。

《消防员舞会》整体聚焦于消防员官员们举办的一场酒会的那一晚上发生的所有事情。时空和事件相对集中,如何进行剧情上的安排和场面调度的指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福尔曼处理得可谓滴水不漏。偷食物的人、选美比赛、突发的火灾、为局长颁奖等等事件分别叙述、有条不紊,笑点密集令人应接不暇,对官僚体制的讽刺和浮世人心的刻画也都入木三分。用一场舞会就将当时整个捷克社会的症结暴露在观众面前,可谓是穷形尽相。

缅怀米洛斯·福尔曼。
《重金属囧途》【芬兰】:全电影院一起比出黑山羊手势
提起芬兰人,大家的第一印象一定是:木讷、社恐、喜欢安静、与世无争。但实际上,芬兰却是重金属音乐的重要阵地,甚至被称为芬兰的“国粹”。于是我们就见到了这部无比疯狂、无比彪悍、无比摇滚的《重金属囧途》。

四位重金属摇滚边缘人,主唱是疗养院清洁员,吉他手是驯鹿屠夫,贝斯手是听歌过耳不忘的图书馆管理员,曾面临两次生命危险的鼓手最有干劲,一心想要出国演出:他们躲在地下室训练12年,却从没上台表演过。一天,城里来了一位挪威国际重金属音乐节的主办人,他们把录下的demo磁带交给他,意外地获得了上台演出的资格。于是他们决定就此踏上前往挪威音乐节的征程,想要大展宏图。

《重金属囧途》绝对是我今年甚至这辈子看过的最嗨的电影,整个电影院都跟着主唱的死亡咆哮一起摇头晃脑,跟着电吉他和贝斯的间奏或是鼓手的节奏抖腿踏脚,笑声掌声不断,仿佛是一场现场音乐会。突然觉得重金属不再那么冰冷和炸耳,会跟着主演摇头的频率踏脚。各种比喻虽然令人想要vomit,但还是得承认惟妙惟肖:“生活就像是yīn蒂,在它面前你永远找不清自己的位置。”“大便失禁至少比便秘要好。”想要把黑山羊手势比得有气势一点,这些话总得储备几句吧。

最喜欢的还是贝斯手帕西,简直就是迷恋重金属音乐的谢耳朵!——不对,我须要称呼他的艺名舒克特。

跑电影对于影迷而言真的是一大乐事,或许在同一趟地铁上你就能够遇到许多和你同一场的票友,或许你就和不少资深影评人坐在同一个影厅里看着同一部电影——当然,能够欣赏到美好的电影,才是最重要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