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唐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著——第九讲 苏轼
特点一:
在苦难中无待于外而有待于内的自我完成:客观上不得意还能不落迂腐消极,有积极的生活志趣,对于宇宙万物采取赏爱的态度。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儒家的用世志意(早年不写词)
+
道家的旷达修养(晚年余力写词)
+
历史上的通观(通古今而观之)

特点二:受柳永影响并加以开拓
影响——两种态度:
1.不喜柳永给市井歌伎酒女写写淫靡之词
2.欣赏柳永兴象高远的成就
开拓——对比 “词化的高峰”
柳永:高远气象常跟缠绵的相思离别结合
苏轼:有时候只是才人志士的逸怀浩气

特点三:有粗有细,豪迈+韶秀
【豪放】
例1: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豪放+韶秀】“最高成就”
——“天风海涛之曲,而中多幽咽怨断之音”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
“忘机”:忘却得失荣辱的机智巧诈之心。
附: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进退得丧齐之久矣,皆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