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fox:浏览器的自由之光与浏览器大战
Mozilla Firefox,通称Firefox,中文也称火狐,是一个开源的网页浏览器,由Mozilla基金会及其子公司Mozilla公司开发。Firefox支持Windows、macOS及Linux,其移动版支持Android及Firefox OS,这些版本的Firefox使用Gecko来排版网页,Gecko是一个运行当前与预期之网页标准的排版引擎,而在2015年发布的Firefox for iOS则非使用Gecko。

为什么选择火狐?
开源
开源的Firefox天然优于闭源的浏览器。全世界的开发者都能为Firefox修补漏洞,检查恶意代码。更重要的是,Firefox几乎没有盈利属性。在Firefox这里,除了反馈错误与崩溃信息帮助开发(可以关闭),浏览器完全属于用户。
Firefox背靠Mozilla基金会的力量,得以持续为互联网服务。

隐私与安全
Firefox有着极为严格的隐私安全保护体系,在官网他们自豪地写道:“没有晦涩难懂的隐私保护政策,更不向第三方预留后门,纯粹是一款闪电般快、不会出卖您的浏览器。“这简介就差把批判Chrome写出来了。
除了不会监守自盗,Firefox自带对跟踪器的拦截机制并默认开启,拦截第三方跟踪,保护密码,避免挖矿站点等安全隐患。

插件与美化
Firefox向来以丰富的插件而著名。无论是广告拦截、视频下载、自定义标签页等应有尽有。
与此同时,自由开源的特性使得Firefox高度可定制化,各种主题随意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定制。

高速高效
Firefox使用Gecko内核,快如闪电。内置大量小工具如屏幕截图、书签管理、跨设备同步、拼写检查等,效率翻倍。

情怀与责任
二十年如一日,自由开源,Mozilla Firefox是全世界开源社区贡献者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对抗垄断,拒绝用户隐私牟利,拒绝广告与收费。他们甚至搞了中国特色的标语贴在了Firefox的介绍网站和安装界面:


Mozilla Firefox从历史中走来,像一束自由之光,击败了强制捆绑的IE,抵抗着越来越流氓的Google Chrome,它是开源世界的骄傲,是高悬在垄断头上的利剑。Mozilla的技术文档滋养着全世界的开发者们,卓越的开发工具成为开源的剑与犁。
自由、开放、协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永垂不朽。
全世界的开源力量,联合起来!

历史:Firefox与浏览器大战
Firefox首发于2002年9月23日,彼时它尚被称作“Phoenix”,意为“不死鸟”。而如果求索Firefox的前世今生,就会发现它从互联网的蛮荒时代走来,一路上见证着网络世界壮阔的波澜。而Firefox与Mozilla所代表的自由、开放、协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所制定的一系列网络标准与规范,无疑是属于全人类的无价之宝。
前身:Netscape(网景)
1991年,伯纳斯·李编写了世界上第一个浏览器World Wide Web,意为万维网,简称WWW。随后他放弃专利并允许任何人免费使用WWW,为刚刚诞生的万维网奠定了“免费”的基调。
1993 年,美国国家超级电脑应用中心(NCSA)推出了 Mosaic浏览器,第一次在网页中引入图片,彻底引爆了互联网的燎原之势。
1994年,Mosaic 核心成员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离职并创办了 Netscape(网景)公司,重新开发了Netscape Navigator浏览器,内部开发代号“Mozilla”。易用且高速的网景浏览器迅速在浏览器市场拔得头筹,网景公司市值水涨船高,一度成为市值最高的网络公司。
1995年,网景公司的Brendan Eich开发了大名鼎鼎的JavaScript(虽然有白嫖JAVA名声的嫌疑),用于控制网页交互行为。随着浏览器能做的事越来越多,安德森认为“浏览器最终会发展为操作系统”。这个前卫的概念虽然受限当时技术条件没有成功,但是却成功引起了微软的警惕。
微软直接购买Mosaic源码改了改,1995年8月16日发布IE 1.0。
1995年11月22日,IE 2发布,第一次浏览器大战拉开序幕。
1995~1998年间,IE更换了引擎,适配了大量标准,但是也打开了浏览器的潘多拉魔盒:垄断。微软为了提高IE的用户量,将其捆绑在Windows系统中,让大部分安装完系统的人开箱即用。
此外,微软不断打压网景的生存空间。虽然两家有时候把最高端的商战打出了最朴素的方式(比如对对手的LOGO开展行为艺术),但微软显然更加赖皮,把系统层面的垄断当成核心技术。
后来,网景浏览器因为加入了大量新功能而不断臃肿卡顿,Bug频出,最终用户量被IE彻底超越,跌下了神坛。
1998年11月24日,一代神话网景公司被收购,第一次浏览器大战结束,IE浏览器成为了最终的胜者。Netscape在1988年前开放了浏览器的源代码,开源的火种从此被点燃。
浴火重生
1998年2月23日,自觉前途黑暗的网景成立了Mozilla组织,实际上独立于网景。Mozilla的任务是:基于之前的代码逐渐开发下一代浏览器。
2002年9月23日,此时网景已被收购,但是Mozilla发布了“Phoenix”,意为“浴火重生的不死鸟”。后因名称与凤凰科技(Phoenix Technologies)冲突,于2003年4月14日改为“Firebird”。
2003年7月15日,网景公司被解散,同日成立Mozilla基金会,它的目标是保证 Mozilla 可以在没有网景以后能继续生存下去。换句话说,保证Mozilla能够继续反抗微软的垄断。
或许Microsoft也没有想到,这个苟延残喘的浏览器,曾经的手下败将,究竟能翻起多大的浪花。
但是,微软轻视了自己的对手。自从Netscape开源浏览器以来,战争的性质就变了。不再是以往互拔网线的商战,而是开源力量对垄断力量的反抗。
Mozilla把组织的理念总结成Mozilla宣言,高调地号召人们加入,共同奋斗使互联网变得更好。Mozilla积极地投身到互联网开发工作中,年复一年地向全世界的开发者们提供着养料。MDN成了现代网络开发的巨大宝库与百科全书,JavaScript成为开发语言的丰碑,Firebug则是相当趁手的工具。
Mozilla还与其他互联网公司共同商定了大量的标准,在早期互联网的蛮荒之地披荆斩棘,培养起一代代互联网开发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04年2月9日,Mozilla Firebird再次因为“撞名”决定改称Mozilla Firefox,简称Firefox,第二次浏览器大战开始。
史诗级混战
不同于第一次浏览器大战中的两大阵营:微软与网景,第二次浏览器大战百花齐放。
• 1995年4月发布的Opera浏览器加入
• 2008年9月发布的Google Chrome浏览器加入
• IE浏览器一路更新到11,换皮成Edge继续混战
• 世界之窗、傲游、360等国产双核浏览器加入
• 2003年1月发布的Safari浏览器在Mac OS端加入
• 移动端浏览器加入并分走大量流量
• …… ……
在长达十几年的竞争中,各种规则框架的制定不断规范着互联网的开发与创新。
• XHTML与HTML恶战,最终在Mozilla、苹果、Opera等公司建议下发展HTML5
• 高效安全的Rust在Mozilla诞生,近年来随着对信息安全的不断重视而发展壮大
• Mozilla推出了MDN——现代网络开发的百科全书,滋养了无数开发人员
• Flash异军突起,一统网页,又因为安全问题黯然退场
• 基于Webkit的Chromium开源,引来无数浏览器竞相套皮
• …… ……
Firefox在竞技中则是起起落落。Firefox刚推出时由于其丰富的插件、轻快的浏览速度与高颜值对IE造成了降维打击,巅峰时期用户占有率超过90%,一雪前耻,成为了最终击败IE的决定性因素;随着新功能不断地加入,Firefox再次被各种插件拖慢速度,被更加高效的Google Chrome逐渐反超,“Firefox运行卡顿”的评价开始流行;Firefox痛定思痛,学习Chrome的思路更新“量子火狐”,在达到Chrome的速度同时极大地节省内存,无奈Google Chrome垄断地位逐渐形成……
与此同时,被各大浏览器轮番暴打的IE日渐沦为“浏览器下载工具”,捆绑销售失灵。2015年4月30日微软发布Edge浏览器,坚持EdgeHTML内核,不撞南墙不回头,但是无力回天,不敌Chromium阵营。Chromium治标,Firefox治本,两家联合,制成标本。
2020年8月,微软终于妥协,改用Chromium内核投敌,第二次浏览器大战结束。
可惜的是Firefox份额已不足10%,再次败北。而Safari借助MacOS的封闭性圈地自萌,用户数稳定,高枕无忧。
第二次浏览器大战,Chromium阵营胜出,领头的成为了“不作恶”的Google。
浏览器的未来:三战?
作为互联网的主要入口,浏览器必然是兵家必争之地。放眼当今浏览器的内核,Chromium、Webkit(Safari)与Gecko(Firefox)三足鼎立。Safari背靠MacOS与iOS与世无争,Chromium背靠谷歌形成“开源垄断”,Firefox仍然受到开源世界的支持。
未来的竞争,是什么?随着计算机硬件突飞猛进的发展与IE时代的终结,浏览速度不再是主要矛盾。
是隐私安全吗?Firefox这一点最为突出——极致地保护用户隐私,作为开源软件也很难拿用户数据牟利。
是人工智能吗?微软的ChatGPT正站在风口上,而且新Bing已经集成了ChatGPT,用户占比也在不断上升。
是市场地位吗?Chromium的广泛应用使其占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在谷歌的打压下,有少量网页已经放弃支持Firefox。但是,对吃相难看的谷歌的抵抗从未停止。
又或者,依然是祖传的捆绑推销?未来的操作系统是稳坐江山的Windows,还是自由开源的Linux阵营?
没有人知道,但是我们回顾浏览器发展史,Firefox起起落落,见证了IE的兴起与衰落,见证了Edge的投降,见证了Opera的失败,见证了浏览器从封闭逐渐走向开源,见证了W3C、Flash、HTML、CSS、JavaScript、Blink……
Firefox从互联网的蛮荒时代走来,又将何去何从?

相关网站
Mozilla宣言
https://www.mozilla.org/zh-CN/about/manifes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