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园,一梦,四年

其实关于“毕业”这件事,此时此刻我仍没有太多实感,许是这学期真正在学校的时间太少了,而我做的也不多,搞得这一个多月竟像是换个地方放假一样,倏然就结束了。
翻了翻手机,发现不喜欢拍照这个习惯我保持得很好,整整四年并没有太多照片,虽然我闭上眼睛都能描绘出在厦园走过的每个角落,但在这数字化的时代,还是数字化的记忆更令人心安吧。
我希望在毕业离校之前,尽量把我四年的记忆描摹一下,把能成为“经验”的东西让更多人看到,希望诸位能或多或少的收获点什么,不管是对大学生活的建议,还是离校多年后的一点回忆。当然,高考生请老老实实地备战高考吧,美好的明天正等着你们呢。
本文非常长,请各位选择感兴趣的部分阅读,也可以在评论区提问,当然如果你愿意阅读全文,在下感谢厚爱。
事前声明:作者为化学专业,文中各类方法、事项不完全适用于所有专业,还请各取所需!
目录
【〇】从高考说起
【一】通识课学习
【二】专业课学习
【三】在学习之余
【四】出路的探索
【五】凤凰花又开
【附录1】毕业论文致谢部分
【附录2】一首小诗
【〇】从高考说起
高考前夕,在我试图回望整个高中生活,看看能不能抠出一点分数给高考的时候,我妈这样告诫我:“高考是你人生的一次大考,现在你看它就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但等你进入了大学过上几年,等到大学毕业的时候,你会发现高考也只是一道大一点的坎而已。”
当时刚从(自认为的)人生低谷爬上来的我嗤之以鼻。因竞赛失利仅仅拿到了自主招生的资格,长时间的停课让我错过了一轮半的高考复习,本就薄弱的物理让我的理综成绩雪上加霜,而在实验班里一直倒数的排名,不管嘴上说看得多轻,心头总压着一块巨石。
所以你说“凤尾”和“鸡头”哪个好呢?“凤尾”时刻承载着压力,“鸡头”承载着的是希望?你要说水平呢,“鸡头”和“凤尾”其实也差不多,但环境决定命运。别人看你是“凤”,你看自己是“尾”,和优秀的人长期相处,忍耐力是直线增强的,但自信可不一定。“鸡头”别的不怕,怕就怕一个自我感觉良好,如果没有冷冰冰的年级排名拍到脸上,是真的可能沉入美好的梦乡的。
所以成功的关键,一是“看清现实”,二是“改变现状”。和你竞争的不只是你的同班同学,更是全年级乃至全省的考生,你要关注的不是在班里的位置,而是在省里的位置(也就是关乎志愿填报的“位次”)。
当然,在高三就能看透到这个程度的话,很多事也就迎刃而解了,奈何巨大的学习和心理压力之下,我们都会变得短视,想走一步看一步,远大的理想宏伟的目标都比不上成绩单上增长的一两分。此时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现状”了。
我重返课堂时已是国庆节,距离高考只剩区区八个月。回来时正赶上一次月考,我还记得那场考试我语文90出头,数学正好89,英语130左右,物理62,化学95,生物68,妥妥的倒数第一,年级排名都排到400名开外了。
我能做什么呢?
老师每每讲到提高成绩的方法,无外乎“巩固基础,查缺补漏,答题细致,思路全面”,再具体细化到学习方法上,诸如背课本、回看笔记、错题本、题海战术等等,这些策略都够开一门课了。直到大学读了几年,我才醒悟一件事:学习方法是很私人的,可以参考、借鉴,不可生拉硬套。老师给我们的种种建议,其实是他们多年从教总结的,可以让大多数人提高下限的策略。
对我个人而言,题海战术的强度我还大概承受得了,每天每个科目一套模拟卷或者两个专题训练打底,对短时间内成绩的回复是很有效的(其实我这强度不算什么,真的)。回看笔记这一点,我其实并不喜欢记笔记,不是因为懒,而是我知道记了我大概也不会去看......我更倾向于根据课本和ppt,对核心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再通过题海战术去熟练运用解题工具。
当时有些老师强制我们做错题本,我比较抗拒,因为老师想看的是写的整整齐齐的、条理清晰的、经过整理的错题本,而我喜欢直接在A4纸上总结题目框架,然后像打草稿一样实验各种我能想到的结题方法,最后大概掌握这个题及其变式的解法,把这些整理到本子上反而花了不少时间。。所以说,学习方法这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至于各个科目的学习方法,此处不再赘述,毕竟时代变了,我当年学习的策略不一定适用于现在的考纲,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
最后强调一下高考时的心态问题。心态真的很重要,但强大的内心并不能提高你的考试能力,但它可以让你算的时候更冷静,或者回忆概念的时候更顺利。心态并不能让你超常发挥,而是让你尽量发挥出真实水平。至于网上流传的高考选择题答案分布之类,各位别看,看了笑笑就好,只有自己的知识积累是最可信的。
祝各位高考考生考试顺利!
【一】通识课学习
作为化学专业的学生,我需要修读的通识课程包括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各类政治课和体育课等。大学语文似乎不是每个学校都有,那么这里就不展开了。
厦大的大学英语课程在入学时要参加分级考试,根据考试等级决定你要修几个学期的英语课。借着高中英语还没忘完的气势,我只需修读两个学期英语课。我校的大学英语课是模块式的,不同课程老师的主讲内容相差甚远,涵盖口语、语法、阅读、写作等多方面。我两学期选的是国际文化的方向,各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块就好。
展开说一下关于四六级(因为我没学雅思托福等),个人建议大一时就尽快通过四级考试并取得尽量高的分数(不要像我一样考499分提心吊胆),之后是否参加六级考试以及是否刷分就见仁见智了,我建议至少过一次六级,对之后的保研考研等有帮助。
高数和物理是分为两个难度的,高数分为I和II,大物分A和B,高数I和大物A的难度更高。大一时的我初生牛犊不怕虎,本着“我想强化数理基础”的想法选了更难的课程,结果是偏低的绩点以及后续的一系列影响......这里有两条经验教训,一是要认清自己的能力以及目标,和专业课不同,数学和物理有时是真的学不来,这是思维上而非方法上的原因;二是注意专业对数理能力的要求,化学专业学高数II和大物B绰绰有余了。
至于政治课,我们专业的马原毛概是放在大三下一起修的,老师给出的解释是“大三下专业课较少,且有利于考研同学对政治课的记忆”。这个我没啥好说的,我高中政治课就没及过格......
体育课大学四年我们一共要修四门,游泳必须参加课程或者通过考试拿到1学分,剩下三门任选。我大一入学就修了游泳课,但原因并不是“只有大一上的游泳课是男女一起上课”,而是我自信再过一个学期我的游泳能力可能会退化到在水里走路的水平。我校特色体育课包括高尔夫、攀树、龙舟、潜水等等,体育课一般选喜欢的或者给分高的,这个随意啦。至于体测,该来的总会来的,按时按量参加阳光长跑的话通过体测还是挺容易的。
至于C语言、心理健康等课,我就不展开了。
【二】专业课学习
本章节只讨论化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材料、化工、医药等方向的课程不作讨论。
化学专业的必修课不外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其他化学(如生物化学、高分子化学)和实验课程。细化到章节和知识点的学习方法和侧重点由于内容繁多无法展开,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提问,文中仅提供大方向上的学习思路。
无机化学作为化学专业的入门第一课,其实更倾向于“普通化学”,包括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等部分。作为入门级课程,虽然难度比高中化学高不少,但大多数同学都可以得到不错的成绩,因为知识点并不算多,理解难度也不大,上课认真听讲、考前认真复习的话,考个七八十分不是问题。
与无机化学同时期的分析化学、结构化学两门课程,其实是对化学原理部分的深入学习。分析化学既然是“分析”,自然对计算有一定的要求,但主要侧重统计方面的计算,其实这是通识课高数里涉及较少的。而结构化学中,晶体结构重在记忆和理解,但量子化学部分需要你掌握线性代数基础和一定的微积分计算。如果因为无机化学对数学要求不高,而放松高数的学习,那在分析和结构课程里你可能会吃亏哦。
有机化学相对于其他二级学科,对理解和空间能力的要求更高一些。有机老师这么跟我说过:“就算是你们拔尖班,也至少有一半的同学有机是学的不算好的。”有机化学可分为性质和反应两大板块的内容,前者主要讲各类物质的性质,以及这些性质从何而来;后者主要讲反应的机理,为什么反应会发生、为什么反应会这样进行。其实性质这部分主要靠记忆,但反应机理对理解能力的要求就高一些了。有机考试的分水岭是合成题,其难点在于对结构的解构,对反应的运用和对机理的掌握程度。至于解题方法,还请提问吧,笼统概括太难了。
物理化学对数理能力的要求更上一层楼。在热力学中你会大量运用微分和偏微分计算,但熟练到能从麦克斯韦关系式出发推导大多数热力学方程的程度,就算考试的时候忘记公式也可以现场推导了。动力学需要理解“瞬时”,因此常用到微积分计算,但和热力学相比小巫见大巫啦,只要理解物料之间的关系,掌握基元反应、过渡态理论、稳态近似法等等,大部分题都迎刃而解。电化学部分我学的不算好,但熟练掌握和应用能斯特方程和塔菲尔公式是关键。
生物化学和高分子化学部分以入门为主,说实在的,这两门课考试我主要靠背,着实帮不上什么忙......
有关实验课程,我们经常抱怨“实验设计太古老”“设备太简陋”“实验报告写太多”,但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基础操作、学习设计实验的流程、提出并解决问题,真正的实验训练还是在课题组实验室里的。(但实验报告是真的多......)
院选课方面,我们的院选课主要是应用课程和上述大方向的前沿课程。应用课程,比如化学英语、化学信息学等,课程主要是入门,多查文献、读文献,这些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前沿课程的主要目的,是给你一个系统的入门前沿领域的思路,同时确定你的研究兴趣,比如我对有机感兴趣,就主要选修了金属有机、超分子、有机合成的课程,因人而异。
【三】在学习之余
说到大学生活,很多人都会说“大学生活比高中生活轻松多了”,其实这句话有不小的问题,等到大学考试周自然就明白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大学生活确实比高中生活更多姿多彩,根本原因是相对宽松的课程时间让你获得了更丰富的课外生活。
说来惭愧,虽然我厦每年都有“百团大战”,但我直到大三才加入社团(动漫社),并且是从未露面的幽灵部员。我周围的同学,有些参加了辩论社、篮球社、足球社等定期活动的社团,也有些参加了“西部梦想”这样更接近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的社团。参加社团的基本原则是“不影响学习”,毕竟因为参加社团过多导致挂科的同学还是有的......
另一方面,就是我个人并不喜欢的一段经历,即加入学生组织。我曾经加入校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说实话,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官僚”“形式主义”,每周定期花三四个小时开例会,但会中的有效内容甚至记不到一页,剩下的就是所谓的“内部交流”,不管你喜不喜欢,反正你必须加入进来,不然你就是不服从集体、不为大家着想,半小时能开完的会,硬是毫不开心的玩了三四个小时,还顺便一起出去吃个夜宵才散会,我参加一个学期后就毅然退出了,当然还有些更黑暗的原因,但我懒得回忆了。
课外生活的目的是放松,但我们要学习如何放松。很多同学的放松方式基本就是逛、吃、玩、睡(比如我233),但放松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有些放松手段会让你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回学习上,比如最常见的“阿伟,你又在打电动哦”。嘛,我自己也算半个反面教材,这部分就见仁见智吧,别耽误学习就行。
至于情感生活......我在我厦这所女生略多于男生的学校,都一段故事都没有,别的同学都是携手拿奖学金,我好菜啊呜呜呜,我没资格讲这方面(大哭)......
(作者被拖走了)
【四】出路的探索
回到正题。如果你看到这里,仍然想加入化学专业,那我必须给你泼一盆冷水:喜欢化学不一定要学习化学!
我们常说的“天坑专业”即生化环材,化学是一门很内卷的学科,劝退相关的内容可以看我之前写的这篇专栏。在加入化学专业之前,你需要了解化学方向的出路。
对一般学科来说,出路无外乎保研、出国、考研、就业等几种,其中出国这条出路最近受国际形势影响比较大,加之了解不多,不敢妄议。
化学本科就业的对口工作很少,加之工资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等,所以化学成了年年挂红牌的专业。想得到体面的对口工作,读研读博是质变的关键,但即使质变了,你的工资也不如经管类计算机类的一些本科毕业生高。这么说吧,我室友转行去做销售经理,他的工资我可能博士毕业后都达不到。化学专业的上限一般,但下限真的很低.......
由于本科阶段优势不足,不少同学选择考研到其他专业,为今后开拓更广阔的出路。化学专业的考研率已经达到惊人的60%以上!这不仅是专业本身的原因,也有生源的原因存在:化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一般是各学校偏低的,因此有些同学被调剂,本身不想学化学,有些同学借低分专业擦边进更好的学校,为之后的考研和就业准备招牌。有关考研,有许多比我专业得多的人,本文不再赘述。
如果你的专业成绩还不错,可以尝试保研这条道路。保研主要分保研(一般为三年)和直博(五年起步)两种,时间线一般是大三上期末左右确定保研资格,大三下的五月份报名各校夏令营(保研本校根据学校规定),七月参加夏令营选拔,九月预录取。由于各校保研安排有所区别,这部分有问题可以提问,或者到学校官方查看最新规定。
如果你真的很喜欢化学,并且面对这么残酷的现状仍毅然决然的选择化学,那么只要你求助,我必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建议。
【五】凤凰花又开
一夜暴雨之后,凤凰花开了。
第一次见到凤凰花是高考之后,那时我的去处还没确定,但艳阳下那一抹脉动的红,让我感受到了厦大的力量。我还记得那天,老师指着卢嘉锡楼对我们说,化学是厦大的门面,也是厦大的排头兵,你们可要努力呀!
但我第一次尝试“出头”却铩羽而归,我没能加入拔尖计划。我好像没有哭,只是觉得学习的动力一下子就消失了,甚至快要自暴自弃......阴差阳错地,我被安排进拔尖班的分析化学课,才发现之前是我妄自菲薄了。我的能力并没有那么差,第一次面试的失败也只是因为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总结经验教训,再报一次!
命运似乎很喜欢和我开玩笑,我的大物上成绩正好差一分,虽然作为备选进入了拔尖班,但下一学期我的每门课程都要在平均分以上。当我看到大物下期中考试成绩40分的时候,我差点就哭了出来。达到平均分的唯一理论可能是期末考试卷面分满分,理论可能这个词多残酷啊。我整整一个假期不敢看成绩单,生怕看到成绩单之后退出拔尖班的邮件就发过来了,直到开学我才知道,我赢了。所以,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上限啊。
我又何尝不想开始一段故事,可惜故事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到头来陪伴我的还是一身实验服啊。
现在闭上眼睛。
我记得在卢嘉锡楼度过的跨年夜,在南强二向老师请教的那道题,在嘉庚五通宵自习室的爆肝,在图书馆借的每一本书,在自钦楼搬过的每一本教材。
我记得南光食堂的老婆饼,芙蓉食堂的铁板烧,勤业食堂的沙茶面,海滨食堂的刀削面,海韵食堂的油泼面......怎么都是面啊(笑)。
我记得在上弦场喊过的口号,在演武场迎着晚风的长跑,在芙蓉湖畔的闲庭信步,在芙蓉隧道看过的壁画,在情人谷球场上的挥杆,在建南礼堂敲响的晚钟,在白城海滩看过的日出。
我记得每一栋楼,囊萤,映雪,集美,群贤,同安,嘉庚,颂恩,南强,嘉锡,华山,亦玄,亚南,建文,克立,逸夫,演武,上弦,明培,建南,成义,南安,南光,成智,联兴,芙蓉,石井,白城,勤业,凌云,丰亭,凌峰......只恨才疏学浅,不能写就一幅诗篇啊。但你已经是一首长诗了,厦大。
我曾经以为我在厦大没有过故事,直至今日才明白,每天睁开惺忪睡眼,都是与你久别重逢。
流苏已经拨过,学士服即将脱下,我即将离开。
那一天,我会笑着离开校园,这是我和你的约定。
希望你还记得有这样一个人,曾经穿过白城海滩的晚风,跨过芙蓉隧道的漫漫长路,走过西村与大南校门,踏过嘉庚像前的石板路,携着南强的墨香、勤业的菜香、卢嘉锡楼的芳香,越过千山万水,与你共度最美好的四年。
厦门大学,我爱你,再见。
【附录1】毕业论文致谢部分
敬谢吾校厦门大学,学海洋洋,能得厦大培养,幸甚!
深谢父母,不离不弃,好言劝之,道理明之,以故不堕泥沼,不忘初心,幸甚!
谨谢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诸位教师,或助成学,或助成人,幸甚!
恳谢导师XXX教授,恳谢XXX师兄、XXX师兄,鄙人才疏学浅,得诸位不厌其烦,有问必答,屡败屡试,终得成果,幸甚!
诚谢白衣战士,英勇逆行,千里驰援,扼疫情之将起,成今日之清零,幸甚!
所谓化学,万物有其变化,是为明世之学。所谓有机,研寰宇其未有,窥生命之天机。所谓合成,合众人之所难,成自然所天成。
余初学时以好奇而成行,至实验室中愈发枯燥,博览文献亦头昏脑涨、求之不得。偶得灵光一现,便欣喜若狂白日放歌,而后数十反应,均无成果,又捶胸顿足欲哭无泪。哀叹烦弃一时,再重整旗鼓,另辟蹊径,失败之泡影,成功之海市,不过一笑尔。
余曾迷茫数次,或因求之不得,或以求上得下,以至自疑不能。幸得父母所劝而不轻弃,老师指点而明其弊,好友相伴而复自信,幸甚至哉!
科研大道路漫漫,蓬门今始为君开。同行诸多,愿灵感时现,好奇不减,热爱永怀!
【附录2】一首小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