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皋笔记》 清 杨风辉 (十一)
水晶石记 清朝宣统年中,有一捕鱼为生的涪陵人,某天他在江边捕鱼,见远方有一方广八寸左右的石头,此石头光华闪耀,映澈水滨,于江中漂浮。 此渔夫撒网网住这块石头,将它拖到岸上,原来是一块水晶石。渔夫感觉自己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他将水晶石包裹好拿回家中,并将水晶石放入水缸中。 当天夜里,水晶石散发出的光芒,能照亮整间房子,就如电灯一般灼照,邻居也都奇怪,怎么今晚某人家特别亮?第二天,大家带着好奇心来询问,渔夫将获得水晶石的事说了一遍,邻居一听争相要求见见这块水晶石。 渔夫取出水晶石让大家观看,邻居一见皆向渔夫祝贺,赞叹不已。其中有位比较现实的邻居,对渔夫说“这块石头确实是块宝物,但是寒冷时不能当衣服,饥饿时不能当饭吃,虽然是宝物,但对你来说有什么用?而且古时候的人也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我怕这东西会给你带来灾祸啊!不如将它出售,您既可以因此而致富,也可免去灾祸,您觉得如何?” 渔夫说“您说的确实,我之前也有出售的想法。但是我不知道谁懂这块宝石,要是有人懂这宝石,我立马献于前;可是我也怕明珠暗投,那不是很可惜!” 邻居说“隋珠和璧,大家一见都知道它们很珍贵,此水晶石一看就知道是稀世珍宝啦!怎么可能会有人不懂呢?”说完,其人开出百金价格收购,渔夫也觉得可以接受,决定将水晶石卖给此人。 可渔夫又怕被骗,于是对邻居说“您拿钱来,我给你水晶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两相不诳。” 邻居让人到家中拿来百金,买了这块水晶石。他将水晶石收入怀中,告辞而去;回家经过江边时,水晶石忽然从怀中跃出,堕入江中,他急忙跳入水中打捞,终无所获。 南皋居士说“美玉明珠,不是不希望在这世上显耀,而是怕暗投。此水晶石的出现极为怪异,渔夫将它百金卖出,因而跃而入水,即便永不出头,也不让俗人糟蹋。君子读到此,可有深慨?” 祷雨记 王介卿任灌县县令时,遇到大旱,几次祈祷下雨都不应验。 某天,灌县来了位姓袁的道士,他自称能祈祷来雨,乡民听说来了位高人,立马在蒲村设置祷雨壇,请道士祷雨。 袁道士上壇写完疏文后,便躺在壇中睡了半天,醒后下壇对乡民说“我刚才到天宫觐见玉帝,准备为民请命,刚好遇到东岳大帝也在朝。所以,必须等他上疏完,才轮到我上疏,因而耽误了些时间,我已经得到玉帝的谕旨,明天会下雨。但是有一个条件,必须要地方官员来壇前拜祭,表示已经接到玉帝的命。” 乡民听道士说后,急忙来到县衙,将此事向县令汇报,王县令听后答应临壇。 第二天,县令吃斋穿素前往蒲村,来到壇前祈祷,礼毕。袁道士以剑诀书写一“雷”字在王县令掌中,并告诫他说“不要轻易发雷。你回到县里,将‘雷’发出,会下起大雨。” 王县令原本就不信这些,他临壇的目的,是怕不来违了民意;听了道士的话,也不敢乱来,急忙赶回县里。但也暗中吩咐手下到壇下,说“要是等会没见下雨,马上拘捕道士,以戒妖言惑众之辈。” 尔时,烈日烁天,旱魃走地,天上只见太阳,无一丝云,王县令走到半途,朝天张开手掌,发了此“雷”。雷发出后,忽然响起一声霹雳,霎时阴云四合,暴雨骤至,平地水深三尺。县令一见大喜,再派人到壇前请道士到县衙,他要以礼谢之。 衙役到壇时,袁道士已经不见踪影,当地乡民皆以为“这道士是神仙”。 南皋居士说“道士是神明?还是仙人?他祷雨的话,是那么的灵验。县令为民服务是他的责任,遇到旱涝疫疠,为民请命要虔诚,上祈天命,下顺民情,这样才能获得感应。这位王县令原先是不信这些,暗中安置人在壇下,要是祷雨不成便抓捕,县令的这些小心思,袁道士早知晓;下雨后,县令再派人前往邀请,想以礼谢之,这般不诚心所以道士不见他。” 仙姑姑 兰纽秋名陔,四川邛崃人,清朝光绪辛卯年任巡尹于福建省霞浦县三沙。 之前这官署经常有怪事发生,把前任折磨的死去活来,比如官署内会忽然刮起大风,一时飞沙走石;或者不知从什么地方抛来瓦片,晚上出现十分惊吓人的东西。衣裳明明刚放在柜子里,一会儿就找不到了;署中的绫罗绸缎高档货,会无缘无故被剪刀剪坏,不被剪坏的也沾染上脏东西。煮点好吃的东西,刚一放到桌子上,便会发现碗中夹杂粪便,根本无法吃。前任官员四处请来高人做法驱逐,但都没什么用。 总算熬来接任者,兰纽秋到任时,他具实告诉兰纽秋“这署中闹鬼”,但兰纽秋是个不信鬼的人,他一点都没在意。 二人交接官印完毕,兰纽秋行堂事还未完毕,官印丢失了,这下把兰纽秋给急的,正惊惶失措时;兰纽秋听到屋顶上有石头汩汩从屋脊滚到房檐看似要掉却没掉下来,然后石头又滚回屋脊,再滚到房檐,往复三次。兰纽秋有些怵了,他大叫“兰陔虽然官职卑小,但也是朝廷命官,我是奉大宪令来此地治理此地。我认为我应该没冒犯到这儿的上下神邸,大仙您显然不是很安分呆在官署里,竟然将我的官印摄去,令我得罪于朝廷?还是来保护我的官印呢?我会在官署内祭祀大仙,您可来享受血食。或者,我在官署旁为大仙建座庙。如果答应前事,从屋脊滚石到房檐;如果答应后事,从房檐滚石到屋脊;如果二事都让我办的话,屋脊滚石到房檐,再从房檐滚石到屋脊。” 兰纽秋说完话,静静等滚石,可是寂静无声。兰纽秋再次说“请大仙指示,我当如命而为,请将我的官印还我吧。”话刚说完,官印从屋脊滚到房檐,掉到地上。兰纽秋于是在官署里找了个位置,摆设香案祭祀大仙,也在官署旁建了座庙,因不知道大仙的名字,他拿纸书写“大仙、仙娘、仙姑”,然后将这三张纸捏成团,放入一瓷瓶中,而后对着空中祈祷。忽然从瓶中飞出一张纸,上写“仙姑姑”,于是庙里立了仙姑姑的雕塑,祭祀也召请仙姑姑。 这么灵异的事件一传出,远近都来庙里上香,络绎不绝,香火旺盛,从此官署再没发生怪事。 兰纽秋之后生了个小孩,寄拜仙姑姑。兰纽秋有回办完公事回到官署,发现桌上陈列小帽、鞋袜、衣服等东西,非常精致,大小长短与小儿的身形一样,极为合适。要是有人到庙里献果、饼、馒头、鸡等,人也会留下一些赠送仙姑姑的孩子,也就是兰纽秋的小儿。要是生母有抚育不周的地方,便会被杖叩手臂警告,仙姑姑很爱这幼子。 兰纽秋有回很久不见家中寄信过来,心中极为焦灼,他请仙姑姑到家乡探视,俄而,仙姑姑报说“平安”。之后接到四川来信,果然无恙。家里来信里竟然讲述仙姑姑到家显现踪迹,家里人都见到这位仙姑姑模样。 当时,有位姓袁的人,此人是兰纽秋的老师,他从不信鬼神,也不信所谓的怪异,他明知有仙姑姑,但还是提笔写《辟怪论》,这论还未写成,楼上忽然出现一砖头,从他头的旁边掉到地上,袁某抬头见自己头上空空,大房间无缘无故出现砖头,这下把他吓得够呛,经这一惊吓而生病,卧床不起。兰纽秋急忙代替老师祈祷忏悔,不久袁某病痊愈,他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焚烧写一半的《辟怪论》,从此相信仙姑姑。 这位仙姑姑,如兰家的家神。 南皋居士说“兰巡尹所遇到的仙姑姑,有种种神异,不但可以看见,还可以听到,而且还需要血食,从中可以知道应该是山精野怪之类的。” 厉鬼谈 瀛洲的安生,某回生病,病中他听到隔壁有二人在聊天。 其中一人说“在南山之间,有个厉鬼,此鬼红色的胡须,红色的头发,一张很大的嘴巴,獠牙露出嘴巴外;眼睛有簸箕那么大,腹部鼓起像甕,站起来有四丈八尺左右,这厉鬼有个名字叫‘獠獠’,它将毒蛇、毒蝎当饭,吃的酪是蜚鹤,呼吸的气体如云雾,它所呼出的气体是瘴疠,人要是接触到这种气体,会生虫病。我不小心接触到了,还好我孩子能医疗这种病。” 另一人说“以前我有一次随我师父游泰山,我们登上最高峰,在那儿看见一只鬼。此鬼的头有十亩地那么大,站起来如山一般高,头发乱蓬蓬,每根头发像芦苇像树干,它獠牙有数丈长,指甲弯曲像铁钩子,它的名字叫‘貘貘’,这东西以山精野怪为食物,口中能吐出红色的火焰,当然鼻子出的也是黑烟,这鬼喷出的火、呼出的烟,是蛮毒,人一接触即刻死亡。此鬼与你说的南山鬼,比较下南山鬼很渺小啊!我有把利剑,可以斩此鬼,所以根本不怕。” 之前说话的人,说“要是你说的鬼如晋厉二竖,您该怎么办?”(注:晋竖典故见《左传·成公十年》) 另一人说“我有三昧真火,可以烧了它们。它们都属于邪物,怎么敢扰乱我的正道呢?” 之前说话的人说“您那三昧真火只能克制鬼,而病是接触了鬼所呼出的气,您怎么克制得了哦。” 另一人说“切!您也是个道家,鬼都有气,难道我没道气吗?” 之前说话的人说“不错!我知道了。安生的病,该我儿子来治。” 二人说到这,便寂静无声,安生急忙叫家人拿火烛四下寻找,但渺无踪影。第二天,安生觉得自己胸口如烈火在烧灼,大约一小时后恢复,安生的病也随即痊愈。 南皋居士说“被邪气侵害,只有正气能克制。虽然对方确实厉害,但最终敌不过我道家正气。我将这句记下,当我的座右铭。” 大树记 同安县城外,有一旧教场,那儿有一株高二千尺,四十围大的树,此树铁干铜柯,根盘节错,古意盎然,如杜工部咏孔明庙前的那颗老柏树。县里的人不认识这颗大树是什么树,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种下的,因为这树是县里最大的树,因而称它为“大树”。 清朝光绪癸已七月,某天夜里忽然天降下大雷电,接着刮起大风,将大树拔起,大树倒下的声音很大,整乡人都听见了,这晚上乡人极为惊恐。 天一亮,乡人聚集到教场,见大树已经倒卧在地上,枝桠摧折,倒下的大树几乎塞满整个教场。乡亲们拿来斧头,将大树的枝桠砍去,只存在大树的老干。 第二年甲午二月某天,快到半夜的时候,天降下大雷电,再次刮起大风,就如去年那样。第二天,人们再去观看,发现大树挺然直立,根荄伏地如之前茂盛的样子,似乎从未动摇过。乡人非常吃惊,以为此大树为神树,争相拿东西祭祀大树。 南皋居士说“大的树一般都是精灵居住场所,因而大树老树都会有鬼神呵护。比如此大树原本已被摧折,竟然还能自己立起来,并且与之前无二样,真是怪异。汉苑人柳,三眠三起,和这棵大树比起来,算什么啊。”(注:汉柳三眠典故,见《三辅故事》原书已佚。张澍据有关记载,辑集为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