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扯 我和原神这几个月+一些和东方的思索

2021-02-19 00:04 作者:SS-U-Sumireko  | 我要投稿

单纯地想和大家说点事情而已。这篇文是一时兴起写的,不见得有什么逻辑,大家随便看看就好。

我认识原神的开始

当年,我因为B站搬运nico上的东方音乐合集而入坑东方。而原神,则源于 赫萝老师 这个UP主。我印象中赫萝老师和泛式等人都是漫评人。后来,赫萝老师在动态里发了关于原神的工商。我当时感觉,什么游戏敢取这么大的名字啊。

至于米哈游和三蹦子,那时候我也只停留在知道这是个什么游戏,知道米哈游围绕这个游戏做了一些很长线的剧情,仅此而已。

真正让我试着尝试接触原神的,有三点:

1、简洁的界面。原神这个游戏的界面,白色平面化为主的UI设计,大面积留白,明亮的配色,人物在大片绿色的世界里奔跑时候,总让我想起深度OS的默认桌面与界面。不知道大家用过deepin系统没有,deepin比较新的15.10版本,安装完成后,进入桌面,默认的UI就和原神类似。同样都是白色扁平化界面元素,视野宽广的自然风景桌面。这个留白的UI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好,不像大部分手游,各种鲜艳颜色的界面元素堆砌在一起,很容易视觉疲劳。比如赛博朋克2077和明日方舟。这两款的游戏界面风格直接劝退我。

2、多端设备同步,游戏进度云保存。这点我非常喜欢。因为我有两位数的电脑,常年带一台安卓机一台苹果机。我想玩时候,这个游戏能做到我在任意一台设备上登陆,进度都是同步的。而且原生支持PC机,不用费劲折腾模拟器之类。

3、刻晴。LSP都懂,无需解释。

我下载安装完成原神时候,已经有4年没玩国产手游了,以至于连实名认证与反沉迷系统都不知道。了解了一下,才绑定了手机号,登陆游戏。那是10月底。

忆过去

原神这游戏给我的观感非常好。作为第三人称动作冒险游戏,原神的视角非常稳定,画面开阔明亮,我这种看绝地求生和CSGO视频会3D眩晕的人(还包括射命丸文的酉间坊纪行),游玩原神几个小时也不会眩晕,只会疲劳。

随着我氪了几百块进去,从看主线剧情为主要目的,到现在冒险等级50级,所有大世界任务剧情任务全部完成,风神瞳岩神瞳全部收集,大世界探索80%,游戏目的有了鲜明变化。现在对这个世界有了征服欲,对后续要陆续开放的提瓦特大陆各个部分,有了探索欲望。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这种欲望了。

之前这种欲望最强烈的时候,是在高中玩魔兽争霸3冰封王座剧情时候。我从小以来,就不是个玩游戏的料。无论是在几岁时候玩国内的盗版投币街机,还是和小伙伴玩小霸王,还是后来联机打红警2,以至于后来联机玩WC3,我向来都是操作走形,水平中下那一波。也就联机CS和当年的CF穿越火线,我还算水平过得去。至于从我大学那时候开始大火到现在MOBA游戏,我更是苦手,完全不擅长。

和家庭教育相关,我很小就对这种实时对抗性很强的游戏或者说生活方式不习惯。只是我在高中那时候还没接纳自己这一点。人总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那时候用捡垃圾组的电脑玩了一些单机游戏。高中时候自己跑穿了NFS8和NFS9的剧情,初中时候跑穿了仙剑2的剧情。后来在开始玩冰封王座的主线剧情和外线——暗夜精灵剧情。暗夜精灵、海妖剧情打通了,但主线剧情卡在了不死族Lost Temple那张图那里。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还依然记得。

上大学之后,我爸给我出钱换了电脑,终于达到了能运行当时主流游戏的水平。于是又跑通了NFS10的主线,CF打到28000GP点兑出了AN94。后来有一两年没玩游戏,直到2012年开始玩东方STG。

2012年之后,东方STG一直断断续续地玩,当然总飞机时间少得可怜。中间玩了大概一年半舰R,其中大半年是在看P7和幻萌打官司,中间没登陆。后来理所当然地幻萌胜了官司,补偿了40000各项资源。我回坑了,也没了继续肝下去的欲望,很快又退坑了。舰R积累起的号称虫群的人气,也迅速被败光了,碧蓝航线之类竞品也飞速赶了上来。当时都说B站是手游杀手,代理啥暴死啥。不过大家也都知道,那只会是暂时现象。那时候我对舰船娘化已经失去了爱好,而且看到哪怕当时如日中天的舰C,也注定底蕴浅薄后劲不足。

在2016年、2017年,我花了不少时间玩KSP。已经在不借助包括MJ在内的辅助工具情况下,在标准难度(无RO和RSS补丁)完成了原版duna无人探测器着陆返回,EVE安全着陆,喷气飞机环K星飞行等。说技术高也不高,但多少算会玩的。

从2018年开始,因为工作调动等因素,除了偶尔打打东方STG和推推GAL,其他游戏已经全部停掉了。

不过,在2020年10月底,开始接触原神之后,多少找到了高中时候玩WC3,三角洲部队,镜之边缘,NFS系列等游戏的“激情”。

再忆过去

整个忆过去的事情中,我得说下自己的一些事情。我在小学1-4年级是十分混的。因为我们小学人很少,少到我们上一年级时候只有2个班,每个班只有30人。随着这些同学陆续转学离开,我们到4年级时候,每个班只剩下15人。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因为看不到广阔的世界,完全无心学习。不要说互联网之类,那时候国内还在流行电话线拨号上网,ADSL都没普及。作为当年的小学生来说,信息远比现在闭塞。后来我父母觉得这样完全不行,于是在我小学5年级时候,让我转学去了十几公里外的一所一流公立小学,我开始坐校车上学。在那里我的眼界大大开阔,学习成绩也开始突飞猛进。那里一个班有73人,我仅仅在那个班生活了1年,到毕业时候成绩基本在班级前10名左右,学年排名在前15%以内。

我以这样的成绩上了我们市一所1.5流的初中。在初中3年,我的成绩长期稳定在班级前5,学年排名也基本稳定在前5%。

那是什么感受呢?在学校走廊光荣榜上能看到自己照片,每次期中期末考试的大榜(不知道现在学校还发不发,我们那时候会下发一个A3纸印刷的大表格,列出参加考试的同学班级和分数。班级会发详细榜,列出每个人的每科具体分数和总分)我只看第一列上半部分,看看都是哪些熟人,又有哪些陌生的名字。

不过那时候我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的占有欲和破坏欲望开始觉醒,也就是开始犯中二病。

因为一些事情,我在三次元没有得到情绪的正向反馈。在很重的中二病影响下,我当时做了一件影响到我现在的选择:我选择脱离三次元情绪波动,选择将自己情绪发泄在二次元世界。当时的选择是国内这些歌星,我选择将自己沉浸在她们(女歌手为多,所以用她们)的歌声和MV创立的虚拟世界里。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选择宅,选择“守护二次元”。我也从那时候开始,围绕能看VCD和能听MP3,开始捡垃圾组电脑。所以我为什么会在床下组一台赛扬300(不是赛扬300A,没有L2,只有L1)+128MB内存+4G硬盘的二奶机器,用来跑win2k?因为我对那台机器的要求很低:能把优盘里的歌曲复制到MP3里就行。那时候我的半条命是挂在MP3的耳机上的。

不过,中二期也慢慢要褪去。初中升高中的考试,是我整个初中3年考得最差的一次,比我正常发挥的水平大概低了总分的10%。若用高考比喻,相当于一个常年模拟考试在650分左右的考生,高考只考了580分左右。上了高中,占有欲影响下的学习冲劲已经完全丧失了。无论是高考,大学生活,还是各种排名,榜样激励,经济激励,对我完全失去了作用。我在那所重点高中还能保持在大概前10%-15%的考试成绩,完全是初中时候的学习习惯的惯性。我很清楚自己已经失速了,坠落只是早晚的事。

就这么成绩忽上忽下浑浑噩噩到了高三,我在进入高三之前,也知道这样不好。所以在高二第二个学期,就开始试着改变初二时候定下的个人管理方案,即试着适当脱宅。我当时的做法是,开始上网吧(我们那年代网吧管理很松,不要求身份证实名。用冰刃之类的进程管理软件甚至能比较容易地关掉网管计费系统),开始尝试用接触互联网来让自己生活更积极一些。于是在高二时候注册了邮箱,并用那个邮箱绑定了淘宝账号。QQ号则比邮箱和淘宝账号晚一年注册。顺便说一下,那个QQ号和邮箱,还有淘宝账号直到现在还在作为主力号使用。

在游戏方面,尝试了天龙八部这个网游,发现不充钱不会变得很强(那时候我们充几十块都觉得好多),遂弃坑。尝试了超级舞者,当单机玩了两年,音游弃坑。那时候网吧整夜都是敲键盘空格的声音,好多人都在玩超舞或者劲舞。联机玩WC3,被同学吊打,弃坑。结果兜兜转转又回到单机上,去网吧的目的变成了下载歌曲,更新优盘里杀毒软件的病毒库,百度知道答题(专答高悬赏的PC硬件软件方面问题,答了大半年答到4000多分,后来用手机上百度知道答题了),还有从网吧的硬盘里复制单机游戏出来。以至于出现了三个小优盘每个优盘复制一部分文件,回来“组合”的骚操作。

结果就是,互联网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正向的激励作用,加上我彻底掉入教条语言陷阱,我在高三时候彻底沉沦了。第一次总复习月考直接弃考,成绩计0分。和老妈直言要从家里阳台跳楼。结果因为心理问题,停课一个多月在家休息——玩了一个多月电脑游戏和硬件。后来因为一些机缘,我还是回去上课了,不过学习成绩也彻底废了。最终的高考成绩,是我整个高中除了弃考那次外,最差的一次。比那几次模拟考试还低了好几十分。所幸我们省高考分数线低,我还算上了一个正经大学。校名太羞耻,还是不说了。

至于“教条语言陷阱”,我稍稍说一下。就是不看上下文语境,不分析说话人动机与使用环境,自己摘出某些地方听到的一两句话,用自己的想法去片面地理解,从而在诸多只言片语中造成大脑内部严重混乱和矛盾的情况。这种情况从高三持续到大学毕业后一年,我通读了《集异璧》之后才算彻底解决。

在通读过《集异璧》,跳出只言片语构建的逻辑混沌之后,终于找回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那么,这样的过去和《原神》又有什么关系呢?

脱宅?

初中时候,自己决定将自己的三次元情感让步于二次元情感开始,我认为自己就算已经入宅了。虽说中间经历了华语乐坛,JPOP,泛ACGN作品,东方project,舰船拟人,偶像大师等等诸多爱好,但我知道自己的基本思维模式是没变的。不过,我也知道自己这种思维方式可能会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到来时候——那就是做社会工作时候。当社会工作要求自己全身心投入时,用INTP思维模式的模拟策略必然有走到尽头那天。所以,我经过谨慎精细的推理,给我的工作立下了一个FLAG。若这个FLAG实现,则标志我从初二开始的入宅之路已经走到头,必须要做出变革了。

2020年9月,FLAG被达成。10月的天津幻奏之行,其实我想法和感觉都有些复杂。

2020年10月底,我开始接触原神,我想把这作为我脱宅的第一步。因为原神作为一款中国游戏,国人CV配音,中国要素丰富。脱宅至少先以部分国产主流ACGN作品取代日本ACGN作品开始。

结果原神这款游***出乎我意料之外。

我是在可莉UP时候入坑的,在钟离UP时候做完的钟离传说任务。岩王爷和群玉阁只是让我感受到浓厚的中国要素,但刻晴和甘雨的两句话直接戳我心窝子里去了:

刻晴:“‘仙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连‘璃月七星’都不敢正视这一点,那璃月的未来要怎么办啊?”

甘雨:“我的工作,就是遵循与帝君的‘契约’,为璃月的多数生命,谋求最大的福祉。”

听到甘雨说这句话时候,我眼泪都掉下来了。如果说刻晴是让我入坑原神的原因之一,那么到现在我心中的原神本命角色就是甘雨了。

(作为90后,386,懂的都懂。)

我是个已经入坑东方8、9年的东方人,但是刻晴和甘雨这两句话,还有背后带来的与中国主流文化的契合,在东方project的世界里找不到。在我接触的泛ACGN文化里,刻晴这句还有一些相似的。但甘雨这句真没遇上。我觉得这是扎实的中国本土文化的一角。这也是我觉得原神在一定程度上会取代东方在国内的生态位的原因——再本土化的东方,怎么可能有纯粹的本土IP更懂中国?更何况这同样是一个半封闭的幻想世界,同样有丰富的二创。

我开始第一次去想,魅知是不是应该做些更赚钱的事情,在保证现金流前提下,再继续做东方二创。做喜欢的事,前提是先能正常生活啊……

VTB与囧仙

与原神类似,我觉得我接受并关注国内VTB也是脱宅的一部分。在这里,我提几个VTB和囧仙。

hanser,多多poi,宴宁ccccc,杜松子。

多多poi和宴宁ccccc不用多说,两个人是原神看板娘/任务指引NPC 派蒙和女主角荧的CV。两个人都很年轻,如果网络上的资料没有问题,那么多多poi(为了打字方便,以下称为多多屁)和宴宁ccccc(同样为了打字方便,以下简称包包)两人分别只有21岁和19岁。其中多多屁国内某大学在读,包包则是国外某音乐专业大学毕业。我提这两个人理由很简单:

多多屁因为喜欢配音相关工作,参加网络配音组,然后在网络业余配音比赛中获奖。去参加奇响天外的配音试音,直接命中派蒙这个第一主角。现在作为奇响天外的员工,兼做B站签约主播,粉丝百万以上。

包包则是在国内一路跳级,“成功考上”国外某音乐大学,“十四岁上大二”。现在同样作为奇响天外员工和B站主播。

这两个人都因为热爱而努力,然后在自身努力和机缘之下,成就了现在的事业。

hanser也是如此。我是稍微了解了多多屁之后才在B站看到hanser(为打字方便,以下简称憨色)的视频。往前翻了翻,憨色最早投稿的视频在2011年,早年甚至还做了东方的同人。如果她在大学时候开始投稿,那么她现在大概30岁左右。

憨色的视频和直播风格明显和B站的VTB不一样。稍微了解一下知道,她常年在斗鱼直播,不局限于泛二次元内容。

我在这里提她,有两点。

1、听了她几个直播切片,了解到了她最初的工作是商务日语翻译。她是凭借一身傻气和大学时候的自学日语应聘到的这个职位。然后在对商务日语完全没有了解的情况下,自己自学怒肝两三个星期,然后直接随她的经理出席正式商务场合,并且没有翻译出错。

2、她有效地建立了自己的话术体系。将很多不怀好意的网络用语用自己的解释规避掉了恶意,将其在自己的直播间和粉丝群体内无害化。

不愧是百大UP,厉害厉害。

杜松子,最初了解到是因为一个原神的抽卡视频,觉得有趣就关注了一下。关注的时候只有不到5万粉丝,不到80舰长。从直播上可以看出,为了钱,很拼。她就这么徘徊了一两个月,到现在已经180舰,粉丝也涨到了10万以上。我觉得她现在已经跨过了最初的困难期,人气开始稳步上升了。

这四个人,都是我关注到的努力,并且多少得到了回报的人。

那么说回囧仙。

囧仙不努力么?恐怕没人会这么说。哪怕是esu乐子人也是。他做东方同人应该在10年左右了,如果网络上信息没错,他现在和憨色年龄差不多。

但是囧仙得到的回报多么?

不多。

“方舟的同人作者很努力,他们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东方的同人作者同样很努力,他们理应得到很好的回报。”

我在这里不去讨论圈子内的各种破事和恶俗人。我现在对这些事情一丁点兴趣都没有。我也对圈子之间的党同伐异,八卦小道非常反感。

我现在只想两件事:

1、魅知作为一个文化传媒公司,是不是可以做一些除了东方之外的事情呢?做一些除了东方之外的文娱文化产品,让自己经济状况更好一些,反过来头来东方作品也能做得更充裕一些。当然这只是个想法,当事人的困难我这种外行无法评判。这个行业的竞争恐怕比我想得激烈得多。

2、魅知和其他的东方创作者们,能不能做一些既能让东方人看着开心,也能让圈外人接受的文娱作品呢?比如JPOP那些知名歌手,很多番剧的OP和ED都是他们唱的。作为动画OP,ED很合适,放在专辑里或者做成单曲出售同样不错。比如滨崎步的《Dearest》 BV19s411y7Ww ,是犬夜叉的ED,但同样获得日本唱片大奖。仓木麻衣的柯南主题曲《time after time》 BV1cb411C72V 、《渡月桥~思君~》 BV1CW411N7mA ,乃至最近的原神拜年纪单曲《让风告诉你》,我个人感觉都是横跨二次元和三次元的作品。我最初听《Dearest》时候,完全不知道犬夜叉,只稍微了解滨崎步。但这首歌仅凭声音就勾起了我了解她的欲望。而《让风告诉你》让我想起了自己中学时候听到的好多国内歌手的“口水歌”。

过年时候,我在老家没有宽带网络,没有不限流量的4G卡,B站拜年祭基本全程手机放后台听完,原神拜年纪只听了《让风告诉你》这首单曲。华灯宴则完全没开。直到昨天,我从老家回来之后才开始看今年的华灯宴。

诚实地说,看得很累。从整体氛围上说,华灯宴给人的感觉并不开心,不热闹,没有过年的氛围。梗很正,技术很强,诚意满满,但笑不出来。对于东方众来说,看起来会很舒服。但对于路人,只会一脸懵逼。我不清楚华灯宴的定位是服务于东方众还是带了争取路人的作用,但同人创作者有限的时间精力财力物力恐怕限制了作品的定位。与其争取可能性很小的路人,不如专心服务已有的受众?

让更多的人享受东方,也许更好?但这条路肉眼可见地荆棘遍地,困难重重。

我很诚实。我坦言这份困难也许来自于东方自身的内在一设逻辑与世界观。也许在小众二次元与技术宅的时代,东方给了大家一份幻想的空间。但在这个互联网与现实生活分界越来越模糊,泛二次元烟火气越来越重的时代,东方也许真的不适应了。

我嘴臭,我想什么说什么。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我希望东方的各位创作者们能创作能让更多人享受的作品。

这篇文字写得比较随性,和我写的其他东西相比,逻辑性较差,也没怎么斟酌,也懒得配图了。感谢看到这里的大家。

感谢各位现在还在活跃的东方创作者们。

(题图源于原神游戏截图,侵删)


闲扯 我和原神这几个月+一些和东方的思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